顾锦荣只得姑且收下,回头再找个理由还回去,免得误了吉时。
且喜她颈子上胳膊上都被各式各样的礼物堆满了,不然真被这小太监上了身,更是有嘴说不清。
萧逸见她将锦盒撂倒一边,正眼瞧都不瞧,面容这才稍霁,阴转多云打算进屋吃席浑忘了他只请了两个时辰的假。
锦荣心想,这厮果然是个小心眼的。
不过她喜欢看他吃醋。
*
笄礼隔日,顾锦荣带着锦盒来到宫中,本想直奔大皇子殿里的,可考虑再三,到底还是折返回来,去了庄嫔宫中。
不知那人性情如何,未免多生是非,还是请庄嫔代为转达更好。
庄嫔还记着她先前提点之恩,自然义不容辞,又感叹道:这大殿下也着实是个可怜人,虽为皇子之身,宫里可从没人将他放在眼里,连饭食都和下仆吃的一样,哪里还有天潢贵胄的模样?
怕是搜遍寝宫也别无长物,只能拿母亲的遗物来充数。
顾锦荣正觉得奇怪呢,就算丽妃获罪,可皇帝何至于迁怒到长子头上?他当时才几岁呀,再如何早慧也不可能是共谋。
庄嫔回望宫门,见无人窥伺,方才轻声道:陛下起初倒没怨怪大皇子,还许他跟太子一同上书房,想来一个富贵王爷的差事是少不得的,哪知有天两人一同下学,不知怎的起了口角,大皇子就把太子推进了御湖里,太子因此病了月余,险些送掉半条命,陛下这才龙颜大怒,发话将大皇子幽禁,否则,何至于落到今日地步。
顾锦荣一头雾水,到底什么口角,怎至于下这样重的狠手?
庄嫔轻轻摇头,谁知道呢?这等宫闱秘闻,我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
可能肯定的是,大皇子是个性情偏激且容易冲动之人,都说三岁看老,或许从那时起皇帝就下了定论了。
顾锦荣觉得脊背上有些寒浸浸的,天家骨肉果然凉薄如斯,大皇子固然有错,可皇帝的绝情也可见一斑。倘若萧逸并未展现今日的聪明才智,而是如乡野村夫一般蒙昧愚钝,皇帝又将怎么待他呢?
顾锦荣忽然能理解小可怜对自己那种强烈的执念了,或许在他心里,只有自己才是真正待他好的罢。
两人说着话,四皇子五皇子也陆续从屋后进来,两人现搬到一个宫里,按说成了名正言顺的亲兄弟,可四皇子有意无意仍会流露出颐指气使的神气,而五皇子依旧有些畏畏缩缩的,可见多年养成的习惯没那么容易改变。
庄嫔也因此大感头疼。
看着四皇子毫不犹豫抓起桌上点心,庄嫔皱眉道:先去洗手,否则不许吃东西。
五皇子早已洗完了手,却只敢在旁边眼巴巴瞅着,庄嫔要拿糕点给他,他却咽了口唾沫,胆怯地道:哥哥先吃。
顾锦荣眼珠一转,忽然说道:娘娘,您身子好些了么?
庄嫔一愣,却还是回答道,已经好多了,只是每逢刮风下雨仍有些筋骨疼。
还是那回服毒留下的后遗症。可如今能重新将两个孩子聚拢到手心里,要她吃再多苦都是值得的。
顾锦荣叹道:我瞧娘娘养两个孩子格外吃力,不如分一个给我家罢了,将军府就我一个独女,将来还不知怎么样呢!
又笑着去拉五皇子的手,我瞧着小五就很不错,安静乖巧,性子虽腼腆了些,倒是沉得住气的。
这话没头没脑,庄嫔一时不知该不该接,倒是四皇子立起两道粗粗的黑眉毛,气势汹汹道:五弟怎么能过继给你家?他可是皇子。
顾锦荣泰然自若,皇子又怎样,昔年还有被赶去宗人府的呢,如今的大皇子不也活得像影子么?
她故意打量眼前两个小豆丁,将军府吃的玩的哪一样都不比宫里差,还不用天天上学,不用守规矩,想怎么胡闹就怎么胡闹,可比这里自在多了。
五皇子果然目露向往之色,四皇子见了更着急,当面就跟弟弟咬耳朵,她是诓你的,天底下可能有这种好事么?宫里好歹还有父皇母妃护着咱们,外头下三滥的坏蛋多着呢。
五皇子仍在犹豫,似乎不知该站哪边为好。
顾锦荣看着挡在他身前的萝卜头,闲闲道:你管我是不是骗你五弟,你又不喜欢他,让他换个地方不是更好么?
谁说我不喜欢他?我最喜欢他了。四皇子赶紧将弟弟抱住,郑重地道:我以后不再欺负你了,好吃好喝都紧着你,你别上那些坏人的当,啊?
庄嫔终于露出欣慰之色。
第44章意外
锦荣将那套头面交给庄嫔就不再理会了,不管大皇子送礼是好意还是存心为恶心萧逸,顾锦荣都希望到此为止,不知为何,一想到即将来临的婚事,她心里就由衷地悸动,并由此产生一种平静的快乐。
她觉得自己好像越来越热爱这个世界了,不同于前世是苍白的,冷淡的,这一世,真正有了爱她与关心她的人。
还不止一个。
尤其是萧逸。
或许他们认识不是最久的,可她绝对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一想到这个,顾锦荣胸中便被鼓胀的暖意填满,原来爱人与被爱同样快乐。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了,各家各户都陆续准备起了粽子,虽然市面上就有不少卖的,但薛氏是个务实的人,总觉得亲手做的才更显诚意,于是买来许多的生糯米和粽叶,在院子里架起蒸锅,添柴烧水,一副红红火火的气象。
顾锦荣也帮着打下手,她虽不怎么会包,但她会吃呀。一盘子有棱有角的粽子刚抬上蒸锅,还不到半刻钟功夫,锦荣就恨不得心急火燎地抬下来。
薛氏往她手背打了下,馋鬼!还没熟呢,就急着吃。
锦荣眨巴着眼谄笑买好,她当然是看准了才去拿的,半生不熟的糯米她怎么敢吃?闹肚子可不是好玩的。
那也得仔细烫手!先放凉水浸半个时辰去。薛氏瞪着女儿,实在不解她跟震霆都不是贪吃的性子,怎么生出来的孩子会是这般馋猫脾气。
顾锦荣心想我爹馋不馋您又不知道,他那么多应酬,怕是宴席上就够吃吃喝喝了,不过嘴上还是乖顺地应了声是,将装满粽子的簸箩浸到清水里,一面琢磨着待会儿先吃哪种为好,她倒是不挑甜咸口,白糖粽蜜枣粽鲜肉粽火腿粽都来者不拒,不过要论心头好那还得是咸蛋黄馅的。
她特意在蛋黄的上面做了标记呢。
薛氏又发话了,晌午你把这些带进宫去罢,太后娘娘照拂你良多,让她尝尝鲜也是应该的。
当然太后娘娘年老胃口不好,下剩的,随便几个宫分一分,也算帮女儿攒点人情。
锦荣却不解母亲良苦用心,委屈道:啊?都送过去啊?
真是一遇吃食就小气,薛氏没好气道:放心,你那份我另外留着呢。
顾锦荣这才高高兴兴答应下来。
*
到了慈庆殿,孰知太后娘娘竟也在率领宫人们包粽子,叫顾锦荣觉得自己干了件蠢事,也是,宫里再怎么与民间不同,节还是得照过的。
眼看她满脸懊丧模样,太后笑眯眯地道:锦荣过来,你也沾沾福气。
原来太后这里又与别处不同,是特别为端阳而制的福粽,早上清虚观的道长刚送了开过光的符纸来,太后就命人将符纸烧成灰,混入到碱水里,据说用这个煮的粽子能延年益寿、百毒不侵。
虽说清虚观的东西多半也是干净的,可顾锦荣看着那黑乎乎的符水总归有些膈应,便推说在家中吃饱了,实在没有胃口容纳更多。
倒是柳嬷嬷端雄黄酒的时候锦荣有些好奇,趁机向她要了一小杯,可才浅尝了点,就觉喉咙里火辣辣的,直冲天灵盖,她赶紧吐着舌头倒茶漱口,满宫人都笑起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