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人民服务[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为人民服务快穿全文免费阅读(3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剩下的人则避开早晚天冷风大的时候,待到太阳升得老高,外面石头开始发烫之时,再出去干活。

大姑娘小伙子们一开始还不同意,他们想抓紧时间多盖出几栋大棚来。

田蓝吓唬他们:你们要是受凉了,身体抵抗力下降,到时候染上流脑,那咱们整个新兵连都彻底垮了。

大家伙儿这才吓得不敢吱声。要是流脑大流行那肯定到处缺医少药,他们只有不生病,才能不给国家添乱。

冯祥生叹气,无比怀念当初他们做台田的时候农场调用的挖土机。有那玩意,他们见大棚的速度起码能提高10倍。

这样才能不浪费部队新打的井啊。

郝建设他们都按照往年的降水量和井水的供给量计算过了。这两口井起码可以供给50座大棚滴灌生长需求。要是不把大棚早点建好,真是对不起人家辛辛苦苦打出来的深井。

田蓝安慰他道:别着急,放心吧,只要咱们石头大棚能够稳定提供产量,最多过完年,农场肯定会给咱们派挖掘机。放眼整个大西北,大过年的,哪里有西红柿跟黄瓜还有茄子吃?除了咱们西大滩还是西大滩。

他们的蔬菜纯天然无污染,用的全是营养液,因为戈壁滩虫子少,他们连杀虫剂都没喷过。所以长出来的西红柿,茄子还有黄瓜都挺能保存的,放上半个月都不见坏,就是再往后会有些干瘪而已。

所以,他们拿这些作为知青连的礼物,送给农场军部。按照有来有往才是硬道理,农场可不得有点表示。

他们西大滩全是石头,不存在冻土的问题。正月里挖土机就可以开过来,欢欢地开始挖坑,盖新大棚啦。待到春暖花开,挖土机再回去做台田,两边都不耽误呢。

嘿,到时候,这一片军民的蔬菜瓜果,他们全能包了。

哎呀,不能想,一想她就忍不住乐开怀。

薛秀琴有些疑惑:现在又不挂果了,咱们真的不把西红柿根给挖掉吗?还留着呀。这有什么用?

不用挖。田蓝认真道,只要条件适合,西红柿其实是可以多年生长的。你留下这个根,等到温度适合的时候,它会自己冒出新芽。到时候我们再根据温度情况看是盖地膜还是加小拱棚。等春天来了,就有新的西红柿长出来。这比用种子繁殖要快很多,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存西红柿的优良性状。

徐文秀赶紧放下铁锹,从口袋里摸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一边写还一边询问:也就是说西红柿除了可以用侧枝快速繁殖之外,还可以利用老根生芽?

对。田蓝点头,只要条件合适,这样长个三四年都不成问题。后面你会发现它长得跟树一样的了。但是老根时间长了,它的吸收养分的能力会下降。这时候要怎么办?用土把它给盖住,压条生出侧根繁殖。这样的侧根吸收能力强,长得也快。也就是说,只要条件合适,你一棵苗可以后面繁殖好几年时间。

哇,听着好神奇。难怪当初西红柿差点儿被划归为水果。人家分明就是能当水果的,而且还是当年种当年就能结果的那种水果,超级划算。

知青们集体对着大棚方向咽口水,他们的西红柿又酸又甜,口感一流。西大滩出品,品质保证。

田蓝哈哈笑,相当大方地发话:明年,等到明年,我保证大家每天都能有西红柿当水果吃。

嘁!又开始画大饼了。明年,开过年来还不晓得要把他们派到什么地方当垦荒牛去呢。

田蓝一本正经地强调:不可能的,我们的大棚还没盖好。最重要的是,明年夏天之前,估计流脑疫情都难真正缓解,农场不会让我们跑来跑去的。我们还是安安生生地在这里继续盖大棚吧。

她话音刚落,远处传来庞诗云大喊大叫的声音:停止了,中央发命令了,停止串联了。

知青们抓着手上的铁锹,一时间居然反应不过来。

还是庞诗云拿着通知大声朗读:有的地方还发生了传染病,影响了革.命师生的健康停止串联。

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大家发出欢呼声。天啦!成功了,他们成功了,他们的声音被听到了,他们成功地阻止了一场可怕的瘟疫继续蔓延下去。

庞诗云一开始还挺替他们高兴的,结果瞧见他们兴高采烈的模样,再想想自己眼下的遭遇,她又忍不住阴阳怪气起来:也没你们什么事呀,本来中央在去年11月份跟12月份都发过了暂缓串联的通知,这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当时他们还庆幸的不得了,得亏他们出来的早。后面去京城的人,可没有他们的好运气,能受到领袖的接见啦。

知青们齐齐发出嘘声,毫不客气地怼她:你懂个屁,人民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冯祥生带头背起了鲁迅的句子: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知青们跟在他后面大声诵读: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啊哈,他们是光哩,发热的光,追逐太阳的光。能做事就做事,能发声就发声,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第34章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1967年的腊月,知青们过得真快活。

腊八节那天,他们甚至还喝了腊八粥呢。

各种五谷杂粮是大家一早就留下来的,平常大家就吃小黄米、玉米碜和高粱米这些。至于那豆子,像豇豆米、扁豆米都是他们自己种的,小红豆还有花生米是跟部队换的,没有红枣就用沙枣代替,咕咚咕咚熬了几大锅,所有人都喝得肚子滚圆。

田蓝吃的好说的好,信誓旦旦地跟大家保证:等到明年,我们的腊八粥肯定品种更丰富,起码能凑出20多种原料。

众人直接扭过头,这个吹大牛画大饼的家伙,每次都让大家望梅止渴。

田蓝笑眯眯的:我向来言必行,行必果呀。我说今年大家能吃上自己种的菜,现在不就实现了吗?

好吧好吧,勉勉强强可以接受。起码现在大家一天三顿都能看到绿菜叶了。啊,必须得夸一夸,他们大棚长出来的蔬菜不仅好看而且还好吃。

就是那个,到底是谁说跟着她有肉吃来吃?同志,请问肉在哪里?

田蓝狡辩:鱼肉跟鹅肉不都是肉啊。这不是疫情期间,情况特殊,所以我们才没办法回去吃大餐嘛。你们问问高连长,咱们的鱼跟鸭子还有鹅是不是长得特别好?今年都丰收了,农场冬天还分了鱼呢。

啊,不要说了,越说越感觉好悲催啊。他们人在团部农场的时候,因为鱼虾还处于生长中,大家基本都没怎么吃过。

现在想想鱼汤的味道,假如是他们大棚出产的萝卜来炖鱼汤,那该有多美呀。

高连长看了他们一眼,只说了一句话:今年秋收秋种过后,整个军部农场都在挖台田。

苍天啊,真的吗?所有人都忍不住要尖叫啦。那他们的10万亩盐碱地变良田计划成功在望啊。

啊啊啊,请允许大家尖叫,假如每亩地双季产量能够达到1000斤。那就是国家能增加1亿斤粮食呢。

这些还不算果树,不算水里的鱼、鸭子还有鹅。

徐文秀抱着田蓝,激动地喊:这是真的吗?这个事情真的是从我们开始的吗?

田蓝的小心脏也在扑通扑通直跳。毕竟看前辈们的辉煌成就,跟自己亲手开始做事,差别还是很大的。就算后者只是星星之火米粒之光,那也是自己亲身参与的事啊。

不过,她还是要保持住大佬的傲娇,努力做出淡定的模样:这才是刚开始,全国有那么多盐碱地呢,每一处我们都可以战胜。全国有那么多戈壁滩,每一片我们都能够变成绿洲。

她还想再努力一把,凑成个排比句,好加强气势。

结果高连长不配合,他直接打断了她的抒情,询问知青们:你们还有没有材料可以做纺车?有牧民愿意拿肉过来换。

众人先是对视一眼,然后邵明嗷的一声叫出来,激动得原地翻了个跟头。他们能吃上肉了,自己挣的肉。

田蓝煞有介事:我说了吧,跟着我,有肉吃。

大家伙儿都不好意思说她了。有她什么事呢?纺车也不是她做出来的。

杜忠江跟司徒磊都拼命点头:有材料,可以,要多少架?

高连长露出了点儿笑模样:十架,先做十架纺车吧,他们一直都纺羊毛的。

十架纺车换两头羊,很划算的买卖。知青们算过了,到时候宰了两只羊,羊杂烧汤,羊肉加上胡萝卜还有大葱,可以包饺子。这就是一个痛痛快快的新年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