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军家的丫头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将军家的丫头(21)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可她的庆幸只持续了两日,京中就有了变故。

東蕃派了使者通过肃州节度使李玄印请和,李玄印不敢擅专,将東蕃使者送到了上京。

褚太尉在朝上不仅反对请和还道:肃州临近边界,素来兵祸颇多,東蕃此心不良,若是假意求和迷惑圣目,而以重兵绕道肃州,进攻栗州华州,则上京危矣!

宰相韩远铮此时却支持褚太尉的意见:陛下,東蕃人狡诈不可轻信,臣听说去岁冬東蕃北边牧场遭遇大雪,牛马活人冻死无数

太子却笑着打断了宰相的话:若是以太尉跟宰相大人之意,東蕃在连遭不幸的时候求和不可信,在粮草丰盛兵壮马肥的时候求和才可相信是吧?俗语道日久见人心,既然東蕃有求和之意,不如且稍待看他行事。

太子一说完,朝堂上不少人都窃笑了起来。

运昌侯就道:陛下,不管怎么说,求和总比请战好,况且,可每逢大战,粮草马匹兵械俱都开支极大,更毋论国库空虚,兵士伤亡,即便我大军战胜,这些开支也不会少一分一毫。臣以为太子所言甚是,眼下以静制动,对我梁国有利,若不利的,恐怕也是因无战事而使得某些人不能捞取功劳!

此言一出,太子一党纷纷出言支持。

韩远铮见梁皇端坐在龙椅上面上表情晦涩不明,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不再言语。

这次朝会终究以太子一党获胜告终。

可巧東蕃递了请和书一连数日并不动静,有人就开始笑褚太尉想挣军功想疯了,天天盼着打仗。

京中流言愈演愈烈,褚太尉干脆告了病,躲在家中不出。

圆圆从外头听了流言,回头来就问随安。

随安虽然被褚太尉无理取闹的打了一顿,但觉得他分析的还是没错的,東蕃人若果真离间梁国各州,必定先离间各州节度使,他们请和于李玄印,若再出兵栗州华州,到时候栗州节度使必定要弹劾李玄印勾结東蕃

有些计策看上去很简单很容易被人识破,但百试不爽。

因为人心自私。

第四十二章病中

不过太子说的也有道理,总不能天天陈兵于边界,等着跟東蕃开战。

可外头的人说的太过分了,说太爷是为了获取功劳才故意在東蕃请和上生事!圆圆抱怨道。

随安心里暗想:这恐怕也是梁皇跟太子的意思。自古以来武将就不如文官升迁平顺,夺取政权或许用到武力,可治理国家还是要用文臣,何况史书上杀良民冒充贼匪以获得军功的例子多不胜数

先前平定岭王叛乱根本就是梁国自己人打自己人,若有看不惯褚太尉行事的敌对之人,或许就要借此机会参奏褚太尉纵容手下冒功,而且,从褚太尉的行事上来看,他也并非那种步步谨慎之人。

随安的担心很快就应验了,不过二日功夫,就果真有人弹劾褚太尉在平定岭王之乱时,夺取他人功绩,人证物证具在,折子递上去,梁皇虽然留中不发,却一连召见了几个褚太尉的直系下属。

因为東蕃求和,也就意味着近日没有战事,上京里头渐渐又热闹了起来,不少人家开始商量如何过二月二的春耕节跟三月三的上巳节。跟外头的热闹正相反,褚府上下似乎弥漫着一层阴云。

圆圆通过武英也陆续知道了许多消息,譬如褚翌搬回了锦竹院,莲香亲事不成,也被王妈妈撵回去重新伺候褚翌,褚氏族学重新开课,林先生跟另外一个致仕的老翰林一起教导褚氏一族年轻子弟。

这种情况之下,褚太尉却高调宣布要正式纳小李氏为妾,据说要连摆三天酒。

画风突变之下,随安既庆幸自己躲病出来,又隐隐的有点担心褚翌,她作为一个旁观者都有点扛不住,更何况褚翌这亲儿子。

想想若是在搁在现代自己老爹高调说要包二奶,估计不用老妈出面,他们这些子女们能先联合起来把老爹修理一顿,单打当然是打不过的,也不敢,可合揍的话,大家还是很愿意的,何况小时候也不是没打过。

但是再替褚翌担忧,随安还是默默的祈祷,褚翌可千万别想起她啊!这种蒙主宠召的感觉坚决不能要。

现在上京的天气白天暖和了些,可一到晚上就寒风刺骨,炭盆又被收走了,晚上冻得人骨头痛,随安有了借口将圆圆正大光明的赶回家:你若是受了风寒,我们俩可就真是难兄难弟了,到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四行

把圆圆逗得噗笑不停,终于还是回家睡热炕头去,结果还是感冒了,反倒随安这个睡冷屋子的一点事也没有当然没有啦,她为了加强体格,最近都回忆着前世的体能训练,夜里能活动两个时辰,手脚都热乎乎的,可比睡炕头忽冷忽热的好多了。

那炕晚上睡的时候烫的你躺不住,到了半夜就冷了,早上的时候冰凉冰凉,反倒是我要去捂它。圆圆拿着帕子擦源源不断的鼻水。

随安的月钱是武英从锦竹院要的,干脆就给了圆圆:你去抓些药,再跟管事的要个炉子,就在这里屋里煎着喝了。

圆圆人实诚,跟随安混的熟了,知道她不是个爱说虚话的,也不跟她客气就接了钱,随安笑着看她又出了门。

然后圆圆回来又给她带了一个消息:太爷也病了,只不知道什么病,府里来了好几个大夫,我听门房的大爷说有太医呢。

随安算了算日子:明天不是太爷纳妾的日子?

可不是么,可太爷病的好像不轻。不过纳妾又不是娶妻,一顶轿子抬进门也就是了。更何况咱们家这位新姨奶奶本就住在府里。

可随安觉得,依照褚太爷对林先生的重视,或者那重视根本就是看林太太妹子小李氏的面子,怎么想这个传说中的小李氏都得是个贵妾,就是名义上不是,那也至少是个良妾。

林颂鸾的野心都可见端倪,这个小李氏,来了上京这么久,会心甘情愿的嫁给一个病老头么?

褚翌跟着几个兄弟在上房伺疾,夜里是他伺候的,想着父亲的病来势汹汹,自己本也以为是被朝堂上的事气得,等太医说了才知道,父亲常年征战,伤病无数,病根早已落到了骨头里。

梁皇也听到了消息,他笑着对太子道:太医院的人惯会夸大,朕看他这病,有三分是旧伤,有七分倒是面子伤。

太子笑:也难怪了,征战了这么多年,从来是大权在握,现在赋闲,总要不适应一阵子。太尉也就名声好听,并无实权,何况来自的武将的实权不外是兵权,现在褚太尉兵权上交,可不就像拔了牙的老虎。

梁皇便道:朕去瞧一瞧。

太子也要陪同前去,梁皇挥手止了:朕微服即可。

太子便送到宫门,看着远去的车架目光深深。

早有小太监到了褚府通传。

褚翌正好听见,目光一转,回了内室,见父亲犹自沉睡,悄悄出来,喊了武英:你找个人去叫林先生过来一趟,就说父亲找他。不要自己去。

武英点头在外头找了个七八岁的小厮去找林先生。

林先生在族学听到之后一愣,心里却想到了明日的纳妾酒,以为褚太尉跟他商量此事。

让那小厮走了,自己连忙回了家,找了林太太去见小李氏:若是太尉跟我商量明日的摆酒之事可怎么回?

小李氏自然也听说褚太尉病了,只是她现在没有名分,探不了病:姐夫可先瞧瞧太尉的气色,若是气色还好,那就听太尉的吩咐,若是气色不好,那就推迟了婚期,等太尉痊愈再说。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