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万。”林易道。
小舅瘪了瘪嘴:“就那个渔场,他还真敢要价。老九渔场的土地使用期还有6年,1400万,太高了。对了,你们是自己开渔场还是给别人看的?”
“我们自己开。”林筱说。
“石坎子那边,租出去了没有?”小舅看向李峰,道。
李主任摇了摇头,有些为难:“那块地有人看上了,再谈。”
“谈什么谈,就给我侄子了。”
中午,陈建国请李峰到外面的吃了一顿。
下午,李峰就带着林易去了一个叫石坎子的村子。
石坎子在九龙溪上游,距离小竹沟9公里。
石坎子现在已经没有人居住了,也就没有水路土,只有一条长满杂草的土路。
石坎子在更偏远的大山。这个偏远,说的是石坎子周围没有别的村庄……
距离石坎子最近的村子就是小竹沟隔壁的瓦子村。水泥路到瓦子村,再从瓦子村到石坎子,7公里左右,一条老土路。
那条土路很久没有人走了。林易的皮卡车也只能开到半路……道路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小灌木也长了起来。
从车上下来,林易和招商办主任步行进去。
“石坎子村原来有76户人家。这条路,还是十年前开挖的,当年扶贫,本来要将水泥路修到石坎子村,后来发现石坎子村没有年轻人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市里下派的工作组和我们镇上研究后决定将石坎子村整体搬迁出来。”招商办主任道。
“老龙山的石坎子村?”林易问。
“嗯。”
“老龙山的石坎子村、大王村、李家屯等等,全都是大山里搬迁出来的村子。也因为这样,大龙山的茶叶种植规模扩大了1.4万亩多。”李峰笑着道。
风景区,森林保护很严格。原来的大龙山只有几千亩茶山。后来不断将村子从大山里搬迁过去,如此才扩大了茶树种植面积,形成了九龙山茶这个品牌。
走了大半个小时,来到石坎子村。
石坎子村有耕地,水田,现在全部荒废了。
石坎子村居住很集中,都住在石坎子这个大山坳里。
“当初统计的时候,石坎子村有76户。每户人家有1.7亩水田,0.7亩山田。”李峰指了指山边的房子,石坎子是贫困山区,当年搬迁的时候,村子里的货转瓦房就只有7家,其余都是土墙草房。这么多年没人了,不说土房子,就是火砖瓦房,也坍塌了。
没有住人的房子和住了人的房子,是两个概念。没有人的房子,房子里的木头特别容易蛀虫……
“这里有条坎子溪,应该是九龙溪的最上游。你们在这里建渔场,得好好规划一下……不能污染了下游水源。”
林易可是土生土长的九龙山人。
坎子溪是九龙溪的最上游,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林易也懒得纠正……
这就是一条山沟,即便夏天多雨的时节,坎子溪的水也流不到九龙溪,而是流入万家沟。
而冬季,冬季雨水少,坎子溪的水,流着流着,就没有了。
“石坎子总共有多少亩土地?能不能全部承包给我?”林易说。
“石坎子的水田有130亩,山间梯田53亩。连着以前的宅基地……山间梯田已经还林了。可以开发的面积只有以前的水田,宅基地土地,坎子沟的山谷里有几十亩没有统计的土地,总共算150亩。每亩每年80元,承包周期30年。养殖场不能污染下游水域……”李峰说:“这边的土地也有人看上了,想承包来种植果树。你想要,得尽快拿出方案。你们想建渔场,要拿出设计规划,越早越好,我给你送上去审批。”
“谢谢李叔……”林易嘿嘿笑道:“这事儿就麻烦您了。”
“尽快拿出项目规划吧。你妹妹是设计师?这事情,她应该能做。”
“没问题,最多三天。”
李峰和林易小舅的关系非常好。
昨天林易来找李峰,他的态度也很好,但不像今天亲自带着林易出来看土地。如果不是有小舅舅那层关系,林易都看不到这块地。
果然还是需要关系,朝中有人好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