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诺作者:thaty
第43节
两人又说了点闲话,电影开场了。
整部电影,从片头开始,就是昏黄的色泽,充满了“老派”的味道。
很多人都在期待杜易诺在片中的扮相,即使网络上他当初在票友聚会上唱的《贵妃醉酒》视频早就传疯了,但当时拍摄的终归不是专业的摄像师,虽然唱腔很清晰,但很多镜头都非常的模糊。电影里的他到底是怎么样的,大家毕竟没有看到。
可是,电影中刚出场的,并非是杜易诺,而是顾立诚。
男主角穿着当年一百多年前最流行的小西装,戴着礼貌,三七分的头发油乎乎的,一脸的不耐烦和嫌弃——很显然他和演员本人一样是个时髦青年,不过同是一百多年前的。
“刘小姐真的每次都来捧那个演员的场?”男主角手里不断摆弄一根手杖,询问着自己的随从。
“少爷,您这都问第四次了,就是这。”
男主角一咬牙,进去了。戏园子的老板很会看人,没等他们多说,就把这位孙少爷安排到了二楼的雅座。
桌上摆着的瓜果、点心和茶水,随从眼疾手快的倒了茶,男主角看都不看,甚至他的胳膊都不碰桌子。锣鼓点已经想起来了,高力士和裴力士已经上了场。可男主角依旧看也不看,他在努力找着那位刘小姐,却只看到嗑着瓜子喝着茶水的人。
“脏死了。”男主角咧嘴,“还说是什么东方歌剧呢?”
电影院里的观众这下就都知道这位男主角是个什么人了,现代世界里这种人也不少——外国月亮都更圆的海归。
华国确实依旧有很多地方比不上国外,但也有追上去的地方,至于一副我踏上这个土地都是脏了自己脚的样子吗?
男主角正东瞧西看的时候,裴力士和高力士的过场已经完了,只听一声:“摆~~~驾~!”
男主角愣了,影院里的观众也都怔了一下。
因为这拉着京腔的声音,俩字,却让人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苏的。
知道是杜易诺,可是那一瞬间理智根本就不在线上,所有人脑袋里想的竟然都是:哪来女神了?!要看!
虽然网络已经教育过大家,声音能让耳朵怀孕的不一定就是男神,也可能是男神经。
但是,跟着感觉走的第一反应是控制不了的。
男主角果断也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了,超级大的半身特写,瞬间就糊了所有人一脸!
杏眸含情,琼鼻娇俏,唇若桃瓣……
多少人脑海里都在刷: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头一回觉得自己是深切理解到这两句的意思了。
贵妃的扮相雍容富贵的,凤冠霞帔璀璨奢华,大氅繁复华丽,相比起来旦角的妆容该说是返璞归真,都是差不多的。甚至画着一样的妆容,旦角们站在一块都跟多胞胎似的。
看化妆后的脸把观众惊艳住的,有,但是很少,可杜易诺显然就是佼佼者当中的一位。
贵妃抖动着袖子,修长的手指探出白色的水袖,继而用一把画着桃花的折扇遮住了自己的口鼻,只露出一对水漾柔情的眼睛。
“海岛冰轮初转腾……”那苏到极致的女声,又响起来了……
“这位少爷?这位少爷?”
“啊?嗯?!哎?什么时候演出结束了?”
_(:3ゝ∠)_电影院里的观众也想问同一句话,啥时候结束的啊!!!就这么两句,太不过瘾了。也不管要是真放了全段的贵妃醉酒,这电影就没啥了。
戏园子老板笑呵呵的,显然是这种情况看得多了。
之后就顺理成章了,主角孙少爷跑去后台见杜小珍杜老板。结果发现对方并非女娇娥,而是个男人。
这不是喜剧,但是孙少爷当时的“石化、裂掉”的表情,让影院里的不少观众都笑了出来,理解的微笑。
别说是那个年代,就是今天,一个大美女忽然变成了帅哥,也得让不少人遭雷劈一样的。稍微心理接受能力上差点的,打骂起来都有可能。
孙少爷郁闷的回了家,可是第二天还是去了戏园子。还是那出《贵妃醉酒》,还是那个美人。孙少爷也又跑了一趟后台,当然,还是那个帅哥。
第三天,孙少爷再去,但戏园子里的戏虽然还有,唱戏的却不是那个人了。老板告诉孙少爷,杜老板每个礼拜最多唱两天。
孙少爷郁闷的走路回家,然后,他就被抢了。巧合的是,帮了他忙抓住小偷的是杜老板。
于是,两个年轻人同台上台下,演员和观众,逐渐产生了私下里的交往。
孙少爷虽然有点海归的臭毛病,但其实他为人很热情诚恳,那些怨言,部分来自于东西方生活的差异,以及当时国内无法辩驳的糟糕的现状。
杜小珍则更让人吃惊,他是个男旦,嗓音比正常男人柔,动作比正常男人软,经常翘个兰花指,可与此同时,他两巴掌拍晕一个比他高大强壮的小偷,他和当时的黑帮老大称兄道弟,他待人接物有自己的准则和界限。
作者有话要说:
☆、第171章一七一
杜小珍和孙少爷相恋,中间也有各路人马跑出来企图分开两个人,比如那位早被孙少爷扔到天边去的刘小姐,但跟杜小珍一番谈话……刘小姐转身就去找孙少爷了:“求你别再缠着杜老板了”。
这倒戈倒得……但观众表示,毫无违和感,以及——
_(:3ゝ∠)_我原来以为贵妃是受,但我错了,红果果的错了。这么汉子的杜小珍怎么可能是受啊,二货健气的孙少爷明显才是受啊!
两个青年彼此接触,互生情愫这点电影拍摄得很有意思,一个米国式的pyboy(大概是比较呆萌),一个华国式的谦谦君子(可能有那么点腹黑),在民国的大环境里,彼此碰撞,理解,好奇,相爱……
导演的功底深,演员的演技到位,道具布置逼真,整段剧情如行云流水,看得人身心舒畅。
可舒畅着、舒畅着,砰然一声枪响!吓得不少人都一个哆嗦。
1931年,九月十八日,卢沟桥事变。
1932年,第一次魔都事变
1937年八月九日,虹桥机场事件
1937年八月十三日,八一三事变
看这行突然冒出来的血红色的文字,谁都没想到竟然有人当场就哭了出来,虽然这前后的节奏对比挺强烈,挺突然的。
时候吕涛询问同样哭了的认识的来宾,对方回答,原因是这场景实在太像《无正义之侵略》——其实并非是太像《无正义之侵略》,那是个过度画面,再普通不过的过度画面,可是有了那些血淋淋的字,就变得不普通,人们第一时间想到抗战,虽然有点脸大,但是最近几年让他们印象最深的抗战画面那就是《无正义之侵略》了。
那部电影也是个奇迹了,是近十年间普及率最高的一部爱国主义电影了,对了……最近还在电影频道重播。全华国没看过的人,确实有,还不少。但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没看过的那就是凤毛麟角了——亲们,还记得当年学校组织的观影吗?
所以这部电影还有个外号,叫哭瞎一代人。
不过,貌似最近相关部门又开始组织青少年观看爱国影片了,《无正义之侵略》也在榜上,所以这个外号可能要变成哭瞎n代人了。
杜易诺当时给人的印象就太深刻,这部也是他演的,也是民国抗战背景的,结果大红字一处,忍不住就想起当年的哭瞎了。
结果一个人哭,让没想起来的人也忍不住想起来了,人都是有集群习性的,结果就闹成了一哭哭一片。
导演吕涛完全没想到会是这个情况,整个都呆住了。其他人就更别提了,甚至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也跟着哭。
不过幸好,电影的剧情已经变了。
还是那个戏台,还是那位贵妃。台下看戏的人少了,但只要是来看的人,便没有不痴迷的。
“雁儿并飞腾,闻奴的声音落花荫,这景色撩人欲醉……”
落雁的贵妃是什么样的?人们见不着当年的那位佳人,但是看看台上的人,绝不会比贵妃差了。
电影院里的人脸上还带着泪,可能眼前还是朦胧的,但那声音,立刻就抚平了他们心中的酸涩悲痛,只觉得舒畅起来。
杜小珍卸了妆,伺候他的小丫鬟说是要到乡下避难,杜小珍给了她些银钱,丫鬟千恩万谢的走了。
“你也跟我走吧,我们去米国。”丫鬟走了,孙公子进来了。
“不去。”
“到了米国,你一样能唱戏!你唱得这么好,会有更多的人来听。”
“不去。”
“你……你个老古板!”孙少爷想半天,也就想出来了这么一个词骂他。
而两个人清新明快的恋爱生活,也被战争打破了。孙少爷在努力的用各种方法全服杜小珍跟他一起离开,而杜小珍也在努力的用各种方法抗日。
他把多年的积蓄给了一个“神秘人”,他帮助被日军发现的华国伤兵,他救下了被日军欺辱的女孩……
“你做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蚂蚁啃不了大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呸!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当年清兵入关还有扬州三日,嘉定三屠呢!他们杀了那么多人,最后不也是以外族的身份坐稳了江山吗?我看日国人也差不……”
“啪!”杜小珍站起来扇了孙公子一巴掌,“滚!”
杜小珍说话的声音从来不大,孙少爷问过为什么,杜小珍说要养护嗓子。而这次,是杜小珍第一次发出咆哮。
孙公子一咬牙,拿着东西走了。
但孙公子这个人吧……他呆萌啊。当天晚上还气哼哼的呢,第二天就蔫了,也觉得自己说话重了,于是就又去找杜小珍了。
同时,杜小珍接受了几次三番让他去演出的日国的邀请:“跟你们大佐说,我去!就唱《贵妃醉酒》”
他是勒好了头,上好了妆,穿好了行头,一副贵妃的打扮。临走时,他对要哭了的小厮说:“去找孙耀明吧,告诉他说,我回不来了,他自己走吧。”
贵妃扮相的杜小珍,说话比平时更柔了,还带着点京剧的腔调。
杜小珍走出去,坐上了日国人派来的轿子。
孙少爷走在半路上,就听见有人议论:“那有名的杜老板,被日国人请走唱戏去了!”
“所以说,女表子无情戏子无义啊!”
孙少爷过去拽起来那个自以为是说“无义”的混混,一拳头打上去了。
“你这人你怎么突然打人啊?!”
“有人打人了啊!”
孙少爷打完了人还要朝杜小珍那去,可是被两个混混纠缠住,打了起来。后来还是杜小珍的小厮过来了,把其他人赶走了。
“小珍呢?!”
“孙少爷,杜老板让我告诉您,他回不来了,让你自己走吧。”
“什么叫他回不来了!”孙少爷立刻炸了,他深呼吸同时碎碎念着,“我要把他救出来,我一定要把他救出来!”
杜小珍此时已经到了日国人的军部,他被带进屋里去的时候,日国人的宴会显然已经进行到了一半,两个艺妓一个弹着某种日国乐器一个举着扇子跳舞。日国、军官们超过半数都脱下了军装外套,穿着白衬衫,用筷子敲着酒杯,哼哼着日国的歌谣。
杜小珍以轻缓的脚步走进去后,日国人顿时鼓噪了起来。
带头的日官用生硬的华国话说:“杜劳板,窝们久来坎一坎,到狄,是你摘个花国戏子长得好,还是!窝们大日国德艺妓棒!”
顿时,日官们鼓噪的声音更大们,艺妓们演的跳的也更起劲了。
杜小珍看着他们,左手水袖一甩,右手从水袖中抽出了一柄折扇,他手上一抖,折扇展开,遮住了小半张脸,又露出唇来——明眸善睐,笑颜如花……
电影的摄制组很舍得花钱,这一幕是真的从日国请来了几个有名的艺妓。十八秒的镜头,拍了一个礼拜,最终从无数胶片中,吕涛选择了看似最平平无奇的一段。
并非特写,就是普通的中景镜头,觉着扇子跳舞的艺妓在左边,嫣然一笑的杜小珍在右边。
其实艺妓的妆容和旦角有着一定程度的类似,都是大白脸,眼睛周围描成红色,只是旦角要上挑,也都是如花瓣艳丽的红唇。
艺妓是整个人都在动的,杜小珍则站在原地只是手上的动作,面部的表情。
艺妓是个真正的女人,杜小珍是个真正的男人。
但他们俩就那么摆在那,不管男女都被杜小珍的笑吸引了过去,这不是因为国家间的歧视,因为杜小珍真的很美。艺妓虽然不丑,可却被对比得黯淡无光。
荧幕外如此,荧幕里边也是这样。
等着看好戏的日国、军官们都呆了一下,有人脸上露出色授魂销的表情,但也有人觉得不快。
比如那位一只发号施令的大佐:“好!痕好!那抹,杜劳板轻继续把!”可在这么说的同时,他又拍拍手,再次进来了三名艺妓。
这下好了,两个伴奏的,三个跳舞的。杜小珍看见这场面,非但没恼,反而一笑,缓缓转过身,双手托着腰间革带,仪态万方的不进反而退了两步。
艺妓们表现得很努力,日国风情ax。但就是给人一种……贵妃娘娘和陪酒女的差别。明明三个人占的屏幕更大,但人们的眼睛就是忍不住紧盯住杜小珍。
大佐也一脸的恼怒,很显然他也在努力把眼睛放到自家的艺妓身上,可是就是转不过去!
“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杜小珍并没从开头开始唱,他一手折扇,一手抖出水袖,边唱边向右边踏出一脚,袖子一翻抖在了肩膀上,众人看不见他腿下的动作,只看他渐渐矮了下去。
这叫卧鱼,正是杨贵妃嗅花时的动作。满头的珠翠不晃不摇,一张粉面艳丽动人,明明并无香花在侧,但见贵妃笑得一脸柔媚,忍不住就让人生出了此刻贵妃醉卧花丛的想象……但桃李虽艳,牡丹倾国,大概都比不上如今的贵妃吧?
作者有话要说:
☆、第172章一七二
杜小珍一个卧鱼闻香,艳惊全场。这时候,突然就有一个艺妓走了过来,把杜小珍遮住了。
“轰!”的一声,影院里传出了愤怒的抗议。
“砰!”的一声,荧幕上的日国人也敲了桌子。艺妓吓了一跳,赶紧退开。
大佐一肚子气,可是他自己也举起手来了,只是他手下敲桌子比他慢了一步:“杜劳板,轻继续。尼!是个一术家,尼!应该,到窝们大日国来,展现尼的才华。”
刚才中途被挡住已经够郁闷的了,现在听着这个留着标志仁丹胡的日国人瞎bb,更郁闷了。
现场不知道多少人在心里嘀咕:去尼玛的大日国!这是京剧,我们华国的国粹!
杜小珍缓缓站了起来,依旧是珠翠不摇,衣饰不动,刚才那样大幅度和复杂的动作,却依旧雍容端庄如昔。他对着大佐嫣然一笑,大佐立刻哈哈大笑起来:“痕好!继续!请杜劳板继续标颜!”
大佐以为杜小珍是答应了,可电影院里的观众却揪紧了心。
五个艺妓都被大佐一摆手赶下去了,现在只剩下了杜小珍,剩下了清唱的贵妃。
“奴似嫦娥离月宫,好一似嫦娥下九重。”都说余音绕梁,杜小珍的唱腔无比鲜明的告诉了人们什么叫“绕”。人们只觉得双耳发痒,心中发慌,真恨不得把耳朵贴在音箱上。
“清清冷落在广寒宫,啊,在广寒宫。”贵妃转着扇子,华丽的下摆擦过这些跪坐在地的日国、军官的小几案。
他身姿摇曳,美目流转,却非烟行媚视。人们看着他舞,听着他唱,心里却生不出任何亵渎之感,只希望他一直如此高高在上,雍容华贵。
可是突然,贵妃脚步一快,折扇落地,定定看着他的大佐猛然目光一凝,镜头向下。他的脖子上插、入了一柄不过三寸长的小刀,或者说是刀片,只因这东西连刀柄都没有,握着刀的另外一只细腻修长的手明显也被割伤了。
下一刻,刀拔了出来,鲜血喷出,大佐捂着脖子倒了下去。
大佐的倒地,也让其他日国人反应了过来。他们咒骂着,枪声响起,杜小珍倒在了地上——鲜血将本就浓墨重彩的凤冠霞帔染得越发艳丽,杜小珍面上含笑,左看右看,他此刻的表情,分明和当初卧鱼闻香时一样温柔含笑,只是如今那双明眸紧闭,一道血痕自唇角流下……
孙少爷在想法子把杜小珍捞出来,他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找出来,想着能走谁的路子。
“少爷!少爷!杜老板……杜老板他……”
“他回来了?”
“他……他让鬼子给杀了!”
“!”
杜小珍的尸首被日国人拔光了衣服示众,孙少爷在过去和杜小珍交好的各路人马的帮助下,把杜小珍的遗体抢了回来。
大火之后,孙少爷戴着骨灰盒登上了前往米国的船。但是提着箱子站在船上半晌,孙少爷忽然一咬牙,拎着箱子下了船。
大船的汽笛声响起,孙少爷消失在了喧闹的人群里。接着是枪炮声、咆哮声、惨叫声、冲锋号的声音,国歌的声音……突然一切变了,流水声、鸟叫声,汽车声,孩子的笑声,大人们的谈话声。
画面也随着这些声音激烈的变化着,最后在一个轮椅老人坐在江边的画面上停了下来,老人抱着一个青瓷骨灰坛。
“孙老,回去吧。”推轮椅的保姆说。
孙老摸了摸骨灰坛:“嗯,回去吧。”
保姆推着轮椅转身,屏幕变黑,只有一个苍老的声音说:“小珍啊,我还舍不得你,你看我反正也没多少时间了,别着急,到时候我们俩一块洒进江里……”
影院里,没声音。
吕涛从刚才就憋着尿,可是不敢离开去厕所。现在影院里这样,他憋尿那难受劲都没有了,只觉得心头拔凉拔凉的——完了啊,完了,一点反应都没有,这电影是砸了。他想着是不是果然杜小珍最后的死亡不该用匕首,该用炸弹的?但当时一方面是编剧本人觉得日国人如果连搜人都不搜就让杜小珍去演戏,有点太假。另外这自杀式炸弹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让人敏感。
除了那“三分钟的经典”之外,搞砸的第一部电影。之前各方面投入了那么多,还是我第一次独立执导,完了啊……
“呜呜呜呜!”哭声传了出来,但不是吕涛哭,实际上这哭声把吕涛从绝望的边缘救了起来。
哭声之后,就是掌声,山洪海啸一样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