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消息自然传到了大陈朝廷,朝廷对他加以抚恤,太祖高皇帝亲自祭祀,敕其为忠义候。
据说后来的天子,感动他的忠勇,想要追封他为王,却被大臣制止,制止的里有并非是他没有资格享有王爵,而是因为忠义候三字已成为了象征,这便是天大的荣耀,再尊贵的爵位,在忠义候三字面前,也已黯然失色。
故而,太祖高皇帝的这个念头,方才作罢。
此人也是第一个,不是以名而被人抬入了孔庙,与孟子和孔门七十二弟子一般,享受着崇高的地位。
几乎每年,学宫都要进行祭祀。
即便是宫,亦有专门的祭祀活动,在民间,也有他专门的祠堂,到了其忌日,亦成为许多人缅怀的地方。
不过陈凯之在经史之,也只是略略读过他一些事迹罢了,反倒是印象不深,这真不怪陈凯之,实是课业繁重的缘故。
他点了点头,对着刘梦远很坦然地道:“学生恭敬不如从命。”
只是的回到家后,陈凯之想着自己的任务,倒是有些犯难了。
祭,无非是呜呼哀哉之类的话,渲染其功绩,痛悼他的经历,这样的祭,陈凯之也能轻车熟路,不过……
既然刘先生特意交代的,不可等闲视之了。
于是他便专门出门去买了几部关于这位忠义候的书,索性先用心读一读再说。
这样的一位英雄,自己得好好研究,才好写祭。
…………
曲阜。
这处脉的心所在,衍圣公府的建筑,永远是这里最叹为观止的建筑。
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扩建和修葺,衍圣公府连绵数里,其规模,甚至不亚于各国的皇城、王宫。
这里的建筑,除了琉璃的瓦片,便是白墙,雕梁画栋,却又古意盎然。
而围绕着衍圣公府的外围,七大公府显得黯然失色了许多,可即便如此,这各大公府,亦都可称得华美。
这里的一砖一瓦,似乎都有着来历,每一处的建筑,似乎都暗藏着深意,唯有在这衍圣公府和七大公府的外围,那无数的草庐,与恢弘的公府似乎变成了两个极端。
在这里,无数慕名而来的读书人,搭建草庐,在此读书,更有人,将这里视为切磋学问的场所,所以每一个草庐的聚集地,都会专门开辟出一个习场地,或是锦衣玉食的读书人,或是衣衫褴褛的墨客,总会在特殊的时候,聚集在此,而后在此读书,在此相互交流着学问。
这里到处都是读书声,因为任何一个大字不识的粗人,除非特许,是不允许靠近的,甚至这里永远看不到炊烟,因为君子远庖厨,所有的吃用之物,都是从一条河的对岸,在那里,无数的仆从们会按时送来。
这是每一个读书人向往之地,即便是在清晨,打鸣的不是公鸡,而是一个衍圣公府挑选出来的童子,他会头戴着纶巾,穿着儒衫,而后徐徐登衍圣公府的楼,这楼高十丈,四面无遮挡。
童子盘膝坐于此,接着会用最纯正的古韵开始吟唱:“学而时习之……”
从论语的第一句话开始,当这童子开始读书的时候,这嘹亮的声音一起,在这曲阜的脉心,也错落着各处的楼,而后,一个个楼里,早有童子预备,他们用带着稚嫩的声音,和远处的读书声开始附和。
用不了多久,无数的读书声便汇聚一起。
这带着古韵的腔调,刺破了全新一日的黎明,朗朗声冲破天际,此时……是卯时三刻。
也在卯时三刻,衍圣公府的祭祀也随之开始了。
祭祀的三大项,子孙、祭还有冷猪肉。
嫡系子孙们在此,是要告诉圣贤,家族已经枝繁叶茂。
祭则是一日又复一日的宣讲着圣贤的功绩,虽然这祭已经数百年来,从未改动过一字了,唯一改动的,是圣贤的称谓,总之,称谓已是越来越冗长,乃至于单单称谓,一纸的祭都未必能装得下。
最后的冷猪肉,才是重之重,子孙们需要吃,圣贤亦需要吃,这便是所谓的代入感,如子孙若是好se,不免要代入自己的亡祖,想来亡祖们在泉下,也一定寂寞吧,所以少不得要烧一些纸糊的美人,烧的愈多,便越是代表了孝心。
可衍圣公府却是不同的,祖是圣贤,圣贤怎么能爱华丽的车马,怎么能爱美人,怎么能对锦衣华服有兴趣?所以圣贤们只好吃冷猪肉,吃了一年又一年,数百年过去,天下已面目全非,便是这衍圣公府,亦是越发的富丽堂皇,对于早已作古的圣贤来说,冷猪肉却是不变的。
在祭祀之后,那带着古韵的读书声,读到了学而第一篇,最后那一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不知也’时,终于戛然而止。
这个时候,整个曲阜,便宛如生气勃勃起来。
七大公府的家主们,现在已经齐聚在杏坛。
于是地位崇高的衍圣公,穿戴着用最好的绸料所缝制的儒衫纶巾,便徐徐离开了大成殿,徐步来到了这里。
杏坛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亭内藻井雕刻精细,彩绘金龙,色彩绚丽;相传孔圣人曾在杏坛聚集门徒讲学,所以在这里,这四周栽种了许多的杏树。
衍圣公一到,七大公的传人们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深深朝衍圣公作揖。
衍圣公亦是神情凝重,予以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