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武器虽然仍旧不及光矛强力,但却让非战舰船只也有了一战之力。
异生物的超级太阳风打击蝗虫舰队群已燃石过去式。
面对无躲避可能的太阳风,蝗虫舰队群选择了队列调整,巨舰顶在了最前面,其后则是排成纵列的其他舰船,舰队群整体形状,如同一枚杏鲍菇。
在首轮打击中,蝗虫舰队群做到了基本无损,巨舰靠强力的能量护罩扛了下来,而后面的由于没有受到直接打击,防护力也顶住了损耗。
不过几分钟之后的第二波,就没那么轻松了,无论是巨舰,还是后面的舰船,都遭遇了一定程度的损毁。
经过计算,第三波它们只被差了个边儿,算是最优解的钻了空隙。但前面的巨舰仍旧有近百艘,在熔毁中变成了绽放的花朵,后面的舰船更是出现了宛如微波爆肠的效果。
徐长卿特意掐着点,在事发大约22小时后,用肉眼观看了那片空域,他看到由那个区域散发的爆炸光芒,就像是礼花弹爆发,有大的光斑,也有细碎的微芒。
结果可以称得上好消息,这次打击令蝗虫舰队群伤损的舰船近万艘。
徐长卿知道异生物应该是没能力再像之前那样攻击四次的,不过再来一次应该能够做的到。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异生物之前在240亿公里之外开炮,也是在进行试探,看看对方究竟有多强。
接下来,应该就不会再进行这种超远距离打击了,而是再放近些后打。他估计异生物已经很难再一次构建总计600万公里幅宽的聚能太阳风照射了,但两百万幅宽的戴森环应该还能量那么几次。
届时,相信能给蝗虫舰队群带来更多的伤害,毕竟它们已经有所伤损。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转眼就已经是新一年的三月下旬,从去年十月末发现蝗虫舰队群,到两个月后的异生物超级太阳风打击,再到现在,近五个月的时间已然过去。
蝗虫舰队这时距离太阳大约是41au,60多亿公里。这已经接近柯伊伯带的内稍,距离冥王星(约48亿km)已经不远。
就在这种背景下,异生物的超级太阳风照射再次开炮。
果然如同徐长卿所预料的那样,这次的幅宽就是戴森环的那200万公里,上下外展的各200幅宽并没有撑起来。
这次打击徐长卿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角度问题。
蝗虫舰队群是以黄道面为底边,与太阳呈5度角出现在360亿公里之外,然后向太阳进发的。
到了现在,这个角度,已经使得蝗虫舰队群于黄道平面的距离拉的很近。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如果蝗虫舰队群适当的调整方向,很快就会进入黄道平面,届时,它们就能借星球为盾牌,抵挡位于太阳赤道位置的戴森环太阳风照射。
所以这个时候差不多是最佳照射时间了,再等反而不美了。
正是因为一早就有这方面的猜测,所以徐长卿命令外域城邦的舰队群也做出了相应准备。
这支拥有各色舰船约四千艘的舰队群,就在冥王星附近。他们在等,等蝗虫舰队群为了尽可能的规避太阳风而进行位置调整。然后决定向哪个空域进行打击。
可以说,这是徐长卿与异生物达成的心有灵犀的一次合作。
结果正如徐长卿所预料的那样,蝗虫舰队群选择了尽可能的向黄道面飞行,尽早结束夹角状态,与黄道面呈平行,就相当于跟异生物的戴森环也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后可以借星球做遮挡物,防御超强太阳风照射。
异生物也算到了这一点。蝗虫舰队群向其他任何方向躲,都只会造成有更多的时间被超强太阳风照射,只有迅速结束与黄道的夹角,才是最经济的。
正因算到了这一点,异生物的太阳风打击很有针对性,不考虑先后距离,以蝗虫舰队群的角度看过去,是一个竖放着的发光勺子,上面是个圆,下面是个柄。如果向下,挨打的次数更多。
可如果向其他方向躲闪,的确是稍挨了几下,然后速度丧失后,恐怕会挨更多轮的打击。
因此硬着头皮尽可能的向下,形成急俯冲之势。
发现了蝗虫舰队群的新调整后,外域城邦的舰队群立刻发进,前往计算过的位置。
在这位置,外域城邦的舰队群将与蝗虫舰队群面对面,或者说,遥遥相对。双方距离超过10亿公里。
但外域城邦现在已经有493艘名城级战舰,从这里发射光矛,大约1小时之后,就等打到那边。
这意味着,蝗虫舰队在向下的同时,还得进行或左或右的偏转,否则光芒就会正正的怼在脑袋上。
蝗虫舰队群目前处于极高速状态,向后机动是不现实的,除了向左向右,还可以向前翘头,但那意味着又向着原本的夹角角度去了,会继续被超级太阳风教做人。
而向左或向右,是能规避顶头打击,可这样一来,从异生物太阳风照射的角度看过来,就获得了更长时间的大投面照射时间。原本只能看见个蛇头,现在蛇向下蹿,蛇身子就看到了,这就是照射投面增大。
被外域城邦和异生物这么两头堵,蝗虫舰队群痛苦了。
或者是觉得外域城邦战舰光矛数量相对较少,它们没有选择左右歪斜,而是继续尽全力向下,尽快结束跟黄道面的夹角角度。
然而外域城邦的战舰是不算多,可射击频率相对超强太阳风可是高出很多的,如同浪涌般的层层叠叠的光束,又一次在太空中形成了行道线般时断时续的轨迹,但这次显然要更加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