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区域,防护层开启!”
随着指令传达,专用的大型工作舰开始为节点能量护罩充能。
太空中,一张超级巨大的能量光幕撑开。不止一面,而是纵深五十面。
数分钟后,蝗虫舰队群的炮火抵达。
一瞬间,超过三十面能量光幕被轰碎,那效果,就像三十层藏匿于漆黑中的玻璃板上,突然亮起无数高热红点,然后熔化崩碎。
以人的感官从侧面看过去,就是一瞬间三十层同时放光,然后全面瓦解。
“a11到a130工作船,进入a2区域。”
舰船纷纷发动引擎,向着a2区域移动。
期间,外域城邦舰队齐射四次。后二十层能量光幕充能。
蝗虫舰队群的第二波打击不久后抵达。
与此同时,外域城邦的舰队主体已经在车里,为其担当掩护的是红棍级轻巡舰。
蝗虫舰队群的新一轮集火,直接摧毁二十层防护罩,然后,火力与红棍级轻巡舰组成的防御罩上体现。
一瞬舰,有超过六十艘顶在第一阵列的轻巡舰被摧毁,穿透式的高温持续照射令舰船变成扭曲的废铁。
由于轻巡舰中唯一需要氧气的只有脑算机,因此毁灭时并没有太多的明火和爆炸,聚变堆破裂也只是放射性燃料泄漏,因此死亡并不算壮观。
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如果视野拉近,不输给尼米兹级航母全长的舰船在一瞬间变成扭曲的废铁,看起来也还是很震撼的。
与此同时,在a2区域,额外的节点防护罩正在布置。
由于是第一次承受对方的集火打击,ai也只能是大概估算其火力强度,难免有偏差。这是导致舰队防御任务的第一阵列基本被摧毁殆尽的原因。必须能承受两波集火,否则转移阵地的性价比会变得很低。
外域城邦是靠专门的防御阵列,获得额外的防护能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如同阵地战的壕沟转移般。
而蝗虫舰队群,则等于是对针对在发起冲锋,靠着强火力以及足够多的数量,来冲过死亡地带。
毁灭,在蝗虫舰队群中发生着,它们想获得好的齐射效果,那么舰队就需要展开,让尽量多的舰船有射击视界,而不是射自家舰船的屁股。
尽管它们已经尽可能的调整阵型,化纵深为平面,让舰队变成一张单薄的幕布,而不是原本那条长蛇,以此来降低对方的攻击利用率(只有一到两次机会),可仍旧有近百艘舰船在第一轮打击中就毁灭,包括16艘巨舰。
究其原因,它们的很多舰船都状态不佳,可以说是带伤作战,这相当程度的降低了舰船的耐受性、机动性。
当然,它们有两万艘舰船,百艘的损失还算能承受的起。
不过很快,它们就意识到问题了。
从对方的后几轮炮火强度来看,竟然仍旧是满员射击状态,尤其是光矛,仍旧是一次643道,这个很好辨认。
以己方火力的密集及强度,不应该出现这种一艘都换不到的情况啊!可事实如此,只能说,力场遮掩导致的不可视背后,另有文章。
不久之后,它们就发现对方转移了方向,正在从它们的斜左侧发动新一轮的打击。
豹人很快就想明白外域城邦是怎么个玩法了,一张不断调整,使之永远正面己方的大幕布,分成九份,借幕布防御,然后在幕布后不断调整位置,获得更好的射击角度。
的确是这样的。
对手舰队呈一张幕布阵列,那么从幕布的斜侧面射击,而不是正面,显然能获得更多的命中机会(两次以上),当然,有多斜那是个角度问题,就目前双方的距离而言,这个角度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但,不断的更换位置,还可以让对方的打击无效化。
这是属于外域城邦一方的优势,数量少,且集中,船小好调头,足够灵活。
反观蝗虫舰队,就很难做出这样的调整。
于是它们选择了当初异生物舰队的办法,突进!
蝗虫舰队群的舰船的性能略胜一筹,它们加速所需要的时间更短。
不到一小时,速度再次接近时速800万公里。
面对这种情况,徐长卿表示,可以使用核炮弹了,我们来场高级版的‘扬石灰。’
速度一上来,闪避的灵活性就大大降低了,不过是推进器布置的问题,还存在舰船能否承受扭力等问题。
狠命向前推,同时死命向下压,两个方向的作用力的交错点,将承受巨大的扭力,对空心萝卜状态的舰船,绝对算是考验。
所以又快又上下左右移动灵活,那样的太空舰船,至少以目前交战的三方的技术,还做不到。
在这样的背景下,速度为每小时3600万公里的核炮弹就可以上了。
蝗虫舰队群的探测器被大量歼灭,它们的眼睛不亮,看的不够远,还有点瞎,等它们注意到核炮弹,再做出反应,想要躲开可就不容易了。
以量取胜,覆盖范围大,十秒内发射了1.2枚核炮弹。
结果一个多小时候,豹人们也让徐长卿惊艳了一把。
核炮弹雨在距离蝗虫舰队群低于十万公里的区域,被加热而变形。
高温力场防护罩,竟然在如此高速下、对整个舰队群完成了向前十万公里的持续力场覆盖,这个技术很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