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革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1章 停战使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蒋光头要是有前世的话,一定名叫杜充。此人先是在南宋做官,金兵南下时掘开黄河,试图用泛滥的黄河水挡住金兵。结果金兵没挡住,泛滥的黄河向南冲入泗水夺淮入海,当时就淹死了二十万百姓。从那时起,黄河到汴梁后转而南下,汛期分好几股入淮,干旱期只有一股主流。河道变迁十分频繁。加上战乱,大宋富裕的江淮之地被搞的惨不忍睹。

与下游的变化相比,汴梁向上的黄河还勉强算是安定。所以宋军夺下许昌之后,蒙古在黄河河南段的据点就剩下汴梁一个。蒙古大汗忽必烈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很是烦躁,接下来的消息让蒙古大汗更加烦躁。

宋军没有傻乎乎的在许昌待着,攻下许昌之后的宋军向许昌以南的地区进发。蒙古军在那一带只有些县城据点,被宋军轻松夺下。不过两个月时间,蒙古在许昌以南只剩下名义上臣服蒙古的淮西地区。蒙古朝廷里面有的是久经沙场的将帅,他们很清楚赵嘉仁这是摆明了要夺回淮西。

朝会之上的大汗忽必烈面如寒霜,他开口说道:“我想派人去宋国问问,赵嘉仁在河南与山东用兵,他这是要重开战端,让我军南下么?”

这番指责赵嘉仁破坏了蒙古与宋国之间安定现状的话,从宋国的角度来看的毫无道理。然而听在蒙古朝廷的群臣耳朵里,他们觉得自己的大汗简直化身为和平天使。没人嘲笑忽必烈大汗,在蒙古的文化传统当中,与有实力的敌人议和绝不是值得羞耻的事情。若是敌人实力强大到无法抵抗的程度,投奔敌人也不稀奇。

听闻大汗有派使者的意愿,孛儿只斤?郝仁心中激动,差点冲动的当即表示愿意为大汗出使宋国。若是心中的渴望如郝仁这般强烈,普通蒙古人早就开口了。可郝仁毕竟是读过好多书的蒙古人,基本的涵养功夫还是有的。他闭口不言,等着听其他人都说些什么。

“是不是先与宋国打一打?”阿术元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打一打只是通过战争让宋国知道厉害,再用派出使者和谈的方式获得和平。对蒙古人已经是非常鸽派的立场。

“怎么打?”忽必烈问阿术。

元帅也一时语塞。宋军此时的行动与蒙古军非常类似,都是追求野战。阿术元帅进攻扬州,城内的宋军根本没有守城,直接开出来就和阿术元帅对干。这就是赵嘉仁与之前宋国大大不同的地方。只是元帅毕竟是元帅,阿术元帅最终没有选择沉默,他答道:“须得把宋军拉到野地里打。不能让他们靠着城池。”

现在这帮宋军非常棘手,他们不会脱离城市太远,却也不会窝在城里不出来。蒙古军的骑兵在这种战术层面的战斗中没办法占到上风,那就只能遇到城市就绕着走。城市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这里交通便利,是人力物力与商品的聚集地。蒙古军若是见到城市就绕行,他们打仗又是为了什么呢?

“可否围点打援。”阿里海牙元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自从输给宋军之后,他也一直在考虑解决办法。

“能围住么?”阿术元帅反问。

于是阿里海牙元帅彻底无语了。两万宋军就敢出城主动出击,围城变得毫无意义。即便派遣重兵围住,也只是要让蒙古军遭到城内雄狮和城外猛虎的夹击而已。

忽必烈在军事上的造诣不在这帮元帅之下,元帅们考虑到的,忽必烈也已经考虑过。蒙古大汗严肃的说道:“我只派这一次的使者。若是宋国执迷不悟,那就只能再南征。那时候我们就没办法如之前的南征般客气,所到之处全部杀尽。”

“大汗,我愿做使者!”孛儿只斤?郝仁觉得时机已到,马上出来表态。即便知道这么急急忙忙的表态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主和派,郝仁也不想失去这次出使的机会。

众臣看着孛儿只斤家的千户主动表态,便知道这位的心情到底有多急迫。有些人以为这是因为孛儿只斤?郝仁知道了孛儿只斤?忽必烈大汗的想法,所以才请缨。也有人虽然同样有兴趣,却不想和郝仁千户竞争。还有些对这次出使并无信心,觉得战争根本不会停歇,于是懒得参与。

不管众人都是何种态度,孛儿只斤?郝仁千户发言之后的朝堂上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冷场。在这种局面下,大汗忽必烈发现除非他自己推翻他先前的决定,否则还只能任命郝仁千户出使。然而郝仁千户并非忽必烈属意的使者,这么搞的话,事情反倒看着更复杂了。

“下朝后来见我。”大汗用这句话对出使的事情做了个暂时决断。

之后讨论的是郭守敬提出的数个大型水利建设项目,孛儿只斤?郝仁不懂水利,对此也没什么兴趣。他最近一段时间苦读《荀子》,对这个人的理念越来越佩服。因为荀子的缘故,郝仁甚至连韩非子的书都给读了。感觉自己受益匪浅的同时,郝仁对荀子以及其他儒家人物的那个难以形容的不同点越来越介怀。

如果能够与赵嘉仁当面讨论,大概能够解决郝仁的疑惑。即便赵嘉仁不行,至少也可以拜访江南的那些学者。朝闻道夕死可矣,便是向那些学者跪拜求学,郝仁也不觉得没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