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革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3章 大河向东流(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大汗,我们不如渡过黄河,在黄河南岸也决开缺口。”阿里海牙恶狠狠的提出了建议。

有宋军引黄河北归的珠玉在前,阿里海牙的建议很快就得到了不少认同。张弘范连连点头,大声应道:“就该如此!让那些南蛮知道厉害。”

见到张弘范也支持自己,阿里海牙兴奋的说道:“我们就在汴梁以北决口,直接淹了汴梁城。”

忽必烈听了这话,忍不住冷笑一声,“哼,你倒是能想得开。”

阿里海牙连忙答道:“大汗,现在汴梁城里只剩下汉人了。以南蛮的做法,他们所到之处只留下汉人。既然汉人不肯效忠蒙古,就让汉人都死光吧。”

说这话的时候阿里海牙情绪饱满,此次南下的一路之上他见识过宋军的处置,已经知道蒙古已经遇到了真正的对手。在汉地,汉人数量远高过蒙古人。若是蒙古与宋国就这么对着干,蒙古人肯定耗不过汉人。既然如此,依照依照蒙古文化的阿里海牙自然认为必须尽可能削弱汉人。

张弘范听到这话,脸色登时就难看起来。无论如何,张弘范还是认为自己是汉人而不是蒙古人。如果阿里海牙的这种看法持续发酵,迟早会波及到张弘范这种燕地汉人身上。

忽必烈完全能理解阿里海牙的看法,但是他也知道现在绝不能这么做,宋军只不过刚在黄河以北活动,蒙古还远没到狗急跳墙的地步呢。所以忽必烈呵斥道:“阿里海牙,你胡说什么!”

阿里海牙低下了头,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想法错了,而是他感受到忽必烈大汗是真心想让他闭嘴。就在局面处于尴尬之时,伯颜大帅开口说道:“大汗,此事已经完全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不如先派使者问问宋军,他到底想做什么。”

这个建议实在是令人讶异,然而仔细想来却觉得未必没有道理。张弘范问道:“那我等在此时要做什么?准备渡河么?”

伯颜大帅冷淡的答道:“渡河之后又能如何?便是要决堤,至少也先把郭守敬叫来吧。我等在岸边瞎挖,只怕是事倍功半。”

郭守敬乃是蒙古的水利专家,便是蒙古贵人也觉得自己绝不如他,立刻就没人再说其他的。伯颜继续说道:“大汗,我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先与阿术元帅汇合。就他走的道路,只怕已经被隔绝在黄河以南啦。”

即便伯颜大帅声音冷淡,众人也听出‘黄河以南’四字中有多么深刻的遗憾,便是连忽必烈都忍不住苦笑起来。

蒙古军第二天黎明时分便派出使者前往宋军在黄河以北的营寨,宋军也没有难为蒙古使者,带着他上船绕过新河口,抵达了正在快速南岸化的黄河北岸。得知了使者来意,赵嘉仁写了封信让蒙古使者带回给忽必烈大汗。

使者回到滑县,忽必烈拿过信看了起来。赵嘉仁在信里面告诉忽必烈,若是忽必烈想和平,双方就以黄河为界。若是忽必烈不想和平,赵嘉仁建议双方约定一个战场来次决战。宋军也就是十万人,忽必烈这边愿意用多少人,那就随他的便。就算是忽必烈能带出来百万大军,宋军也不在乎,就是用十万人迎战。

看完这么小孩子气的信件,忽必烈先是冷笑着将信件狠狠拍在桌上,接着忍不住对空骂了几句。发泄完之后,忽必烈觉得心中恨意暂消,这才恶狠狠的问使者,“你确定是赵嘉仁在黄河以北么?”

“……我也不认识赵嘉仁。不过宋军那边是这么讲的。”使者答道。

忽必烈立刻答道:“那便找个认识赵嘉仁的前去见见赵嘉仁,就说我愿意谈谈以黄河为界的事情。”

见过赵嘉仁的都是礼部的人,这帮人并没有投入到战争中。经过一番搜索,最后找出一个蒙古军中的宋奸来。作为蒙古使者,他们就再次前往宋军大营。这几天蒙古军也没有闲着,经过测量,蒙古军发现若是想渡过黄河,就必须从洛阳那边渡河才行。若是带上步军行军,估计渡过黄河之后再杀出来得一个月之后。一个月之后宋军只怕已经修完了河堤。

就在这么折腾中,又过去了三四天。等宋奸在内的蒙古使团回到滑县,宋军在黄河两岸的大堤都修建了一里多地。这两条大堤是对着修建的,中间的直线距离已经只剩下三里多地,白天的时候两边修堤的人员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对方。此时,宋军已经开始在大堤两端架起高杆,撑起了数道滑索。虽然还不能往来人员,却可以通过电线进行有线电报的传输。赵嘉仁送去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小心蒙古骑兵偷袭。

“确定是赵嘉仁么?”忽必烈大汗盯着蒙古使团中的宋奸。

“回禀陛下,果然是赵嘉仁!”宋奸连忙战战兢兢的答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