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情局服役期间,王栋与罗清很少到南亚执行任务,两人主要在非洲与欧洲活动,主要是语言。
虽然英语是印度的通用语,但是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而且印度各个少数民族邦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在偏远地区还有很多非官方语言,因此在印度活动的情报人员必须掌握多种语言。
其实,太多的语言是印度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在教育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独立建国后,印度政府一直在努力普及基础教育,虽然投入的经费不算多,但是持续了几十年,总投入也不算少,而印度至今没有扫除文盲,仍然有半数以上的国民没有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语言太多就是主要原因。
简单的说,在印度的学校里,至少要开设两门语言课程,即英语与印地语。
在少数民族邦,得增加一门,即该邦的官方语言。
在只有几年的义务教育期间,花太多的时间学习语言,其他课程肯定受到影响,教学质量肯定会降低。
其实,很多印度的学生并没有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到多少东西。
受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很多印度人在十四岁之后就得参与劳动,也就无法接受更多的教育。
当然,这些都扯远了。
来到新德里,王栋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非常糟糕,即便是五星级酒店,也显得极为陈旧破败。
饮食上,王栋也不太习惯。
很简单,太辣了。
王栋不是不能吃辣,而是印度的那种辣跟他熟悉的那种辣不太一样,印度的辣偏向于苦辣,而不是香辣。
所幸的是,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也是印度面向全球的门户。
当天晚上,在酒店经理的帮助下,王栋他们去使馆区找到了一家中餐馆,吃了一顿不算正宗,不过勉强过得去的晚餐。
大概是很失望,没有人提到旅游的事,连王栋都没那个心情。
其实,天气也是关键因素。
已经到了盛夏,除了炎热,还有潮湿。
用罗清的话来说,除了呆在有空调的房间里面,哪里都不想去,特别是游客众多的旅游景点。
还好,大家都知道来印度不是旅游,而是干正事。
次日一早,王栋就随瑟琳娜去了印度国防部的采办处,同行的还有罗清、赵凰、铁虎与高峻。
当然,只有瑟琳娜与高峻用的df公司的身份,其他都是随行人员。
在瑟琳娜交上了竞标书之后,采办处的官员就让她留下联系电话,回去等消息,没再多说一句废话。
至于要等到什么时候,也就是何时才有消息,采办处的官员是一问三不知。
王栋有点恼火,不过也只能忍着。
当然,王栋也没坐等。
来新德里之前,王栋联系了穆沙拉夫,让他回伊斯兰堡一趟,看看能不能从三军情报局获得一些支持。
如果王栋打算在印度搞点事情,需要找的不是军情局,而是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比印度人还要了解印度,毕竟印度是巴基斯坦的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