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追寻失去的岁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章 前方就是加勒比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看过南美洲地图的朋友们一定会奇怪,为什么地图上最西侧会有那么狭窄而漫长的一条,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土,这实在是世界历史和地理上的一个奇观。要是搁在亚洲,这个国家早就四分五裂或者因为外国入侵而不存在了。不过搁在各种奇迹层出不穷的南美,这就不算什么了。

智利,巴西和阿根廷,主要是这三个国家,当然还有秘鲁,乌拉圭什么的。嗯,主要是这三个国家,由北向南的安第斯山脉全长89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这就是智利的国土如此狭长的由来。

就像在青藏铁路没有开通以前,我大夏对于吐蕃(更不用说尼泊尔和锡金)的唯一兴趣也许就是古代皇帝们收到的一份纳贡称臣的文书,哦,也许还要返还一份十倍的厚礼作为回礼,美其名曰赏赐,于是就有周边“蛮夷和土著”们的万邦来朝,满朝文武心理那真是舒坦!即使是青藏铁路已经开通的现代,通往尼泊尔的大规模的商业交流和兵力投送在世界屋脊依旧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情,尤其是还要横穿整个山脉。

啊,这是充满奇迹的南美,没有我大天朝的动员能力和奇迹般的工程能力,所以智利的国土就是这样存在了。在德国人没有发明他们的高压反应釜工业化制造氨,从而制取现代工业的基石三酸两碱当中的硝酸之前,智利的硝石在相当长时间内占据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

而原本的历史中,智利硝石的主要销售市场一直被英美所把持,而一战开始后,由于远洋运输的问题,德奥等同盟国已经不可能获取硝石,要不是德国自己高压液化氮气然后制取硝酸解决了军火和工业需求的重要资源来源,同盟国也许早就投降了。不过要是德国能早些年发明这个,在开战之前便囤积更多的硝酸,那么战争的进程也就不是这样了。

由于主要的几种战略资源全部依赖进口,当时德奥等国的战略储备实际完全置于英法等国监视之中,而英法自身辽阔的殖民地保证了自己的资源供给和战略储备不受监督把控,实际上,战争物资的储备和主动权一直在协约国手中。

还是回到现实吧,随着智利的倒向金州,加上联合舰队主力前出加勒比海,欧美诸国和金州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谁也不会在过惯了自由日子的时候,突然面对一把掐住咽喉的手臂,还会继续退让,何况不只是一条胳膊,是两条。

加勒比海盗,各国武官和背后坐在办公室的总参谋部之类的军政主官都不由得骂出声来。还以为是16世纪那不要脸的不列颠女王和他的海盗**么?谁不知道由于各国的商贸频繁和海军的严厉打击,加勒比已经好多年没有海盗了。在现代社会,甭说这四万多吨连欧美列强都没有的战列舰,就是那一两千吨的驱逐舰也不是海盗能够拥有的好么。

……

“这该死的暴雨,”海军上尉冯焕章从飞艇上爬了下来,这是跟随淄博号战列舰的侦查用飞艇。飞艇的全部载重都用来承担最新型的空海搜索雷达,以至于连用电都得通过漫长的电缆链接战列舰来获得足够的供电。不过相对于他100海里的对海搜索距离就不算什么了,随着侦查飞艇配备大明帝国军队,天气良好的时候,各辅助轻型舰只的日常工作少了很多,不用再时刻像忙碌的工蜂一样到处乱窜。

你说战列舰自身的雷达,哈哈,不要说那可怜的只能充当火控的二战舰载雷达了,搜索距离和精确程度还有可靠性,咳咳,就像我大夏申请科研经费的研究院所和叫兽们一样靠谱!要不我鹰酱、牛牛和本日人的航母怎么还需要侦察机呢?所以,依靠飞艇的庞大载重而居高临下的改版雷达才是王道啊!你说二战时期鹰酱家也有重型舰载机可以装雷达?雷达用电哪儿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