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代十国之朱温传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9章 邓州之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这几日,通过密探的情报,朱温已经对邓州的军情了如指掌,晚上又得知杨复光可能要分兵对其进行突袭。他不禁暗暗高兴起来,朱温此次从东渭桥赶来,因路途较远,资重钱粮不多,本就想速战速决,如果杨复光坚守邓州不出,他还真是有点难办。现在既知敌情,朱温便对第二天的行军作战作了安排。

第二天正午时分,朱温亲自率军来到邓州城下,不等朱温扎营,杨复光便率领一千邓州之兵冲入朱温军中,一时朱军大乱,士兵们纷纷向北而逃。

杨复光举兵猛追,但朱温率军后退不出三里之地便整军迎敌,当杨复光赶来之时,朱珍、庞师古和丁会又率领数百士兵分别从三面向杨复光杀来,杨复光被朱温军队四面包围,此时,杨复光已知中了埋伏,急忙回撤,但为时已晚。

赵戎在邓州城上看到杨复光被朱温大军包围,心中十分着急,但他又不敢出城援救,他怕这又是朱温的调虎离山之计,因此,紧闭城门,要作长久打算。

杨复光在朱温大军的包围之下,被杀得大败,当他率军退到邓州城下时,赵戎怕朱温会趁机攻入进来,便没有为其开城。

朱温也没有趁胜追击,而是率军调头攻向邓州。邓州本来兵马就少,现在被杨复光分兵一半之后,更是难以抵挡朱温大军的强攻,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朱温一举攻克了邓州并俘获了刺史赵戎。从而加强了从东南方面进入关中的荆、襄要道。

杨复光兵败之后,知道自己兵少将弱,不足以抵抗朱温的攻击,就率兵而走逃到了许州,准备投靠忠武军节度使周岌。

那周岌曾是杨复光的部下,初为许州牙将,后趁黄巢义军作乱之际,驱逐忠武军节度使薛能而代之。朝廷没有办法,只得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任命其为忠武军节度使。

十二月,黄巢义军攻下长安后,周岌见黄巢义军势力强盛,就主动投降了黄巢。但周岌并非真心投降黄巢,他只是想保存自己的力量。

杨复光也看出了周岌三心二意的心思,准备劝周岌脱离黄巢义军,瓦解义军的力量。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五月的一天,周岌在家设下夜宴,并派人邀请杨复光火速赴宴。杨复光的左右侍从都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阴谋,劝他别去。但杨复光却认为这是一次极好的劝降机会,不能轻易放过,而且周岌曾经是自己的下属,他相信周岌不会加害自己,于是亲自赴宴。

当酒宴达到高潮之时,周岌谈起了有关自己投降黄巢义军的事情,心中充满了悲伤之情,后悔当初自己一时鲁莽。

杨复光见时机已经成熟,就装着非常难过的神色,对周岌说:“大丈夫应该感恩图报,你从一般的小百姓一跃而成为公侯,这都是当今天子给予的,为何要舍弃天子而向贼人称臣?”

周岌见杨复光说得很痛心,也伤心地说:“我也并不是存心要投降黄巢,实在是迫于无奈,以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抗拒黄巢之军的,如果不投降,只会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如今的局面,我也是很难决择。所以,今日把您请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杨复光听出了周岌有叛变黄巢义军的想法,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当即高举酒杯对天宣誓:“现在各地的唐军都在向长安进军,黄巢的末日指日可待,只要你起来公开反对黄巢,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支持,我也会和你一起并肩作战。”

第二天,杨复光派他的养子杨守亮率兵把黄巢义军的使者杀死于旅馆,周岌便公开叛变黄巢义军,又重新加入到镇压义军的行列。

周岌复归唐朝后,可当时也投降黄巢义军的秦宗权占据蔡州城,拒不服从周岌的命令。

杨复光于是带领忠武军三千精兵进驻蔡州,劝说秦宗权与他们一起举兵镇压义军。并安抚他:只要归唐,朝廷不会追究之前的责任。

秦宗权也是个左右摇摆之人,他见唐军已经汇集长安城外,且有杨复光的亲口承诺,便听从了杨复光的劝告,派大将王淑领兵三千跟随杨复光进攻邓州城的朱温。

当行至邓州城时,王淑不愿过早地曝露秦宗权的立场,想再等待、观望一阵,于是拒绝再前进。

杨复光用计杀死了他,把他的三千精兵合并过来,这样加上忠武军和自己的军队共八千人分成八都,杨复光任总指挥,派牙将鹿宴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等八人分别统领一都进攻邓州。

驻守邓州的义军在朱温的率领下,奋勇抵抗,无奈终因力量悬殊,最后遭到失败,被迫撤出邓州,向长安败退。

杨复光乘胜向北挺进,直至蓝桥,忽然军中报告说他的母亲快不行了,杨复光才被迫停止进攻起义军,返回邓州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