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思恭命令弟弟作战失败之后,已知义军并非自己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为防止再次遭到义军的攻击,于是主动率军退至富平(今陕xi富ping县东北),等待其他各路唐军共同围攻义军。
此时,为了尽快解决唐军对长安的包围之势,十一月,黄巢起义军将领孟楷利用唐朝各藩镇都想保存实力、迟疑不愿前进的机会,又会同朱温袭击富平。因为,拓跋思恭经过上两次的惨败,在各路唐军中实力较弱。
孟楷之初也想使用和尚让一样的战术,让朱温在正面迎敌,自己从两侧包抄围攻拓跋思恭的队伍,但朱温知道,如果采取上次一样的战术,即使打败了拓跋思恭,自己的队伍一定也会损失惨重。而如果自己没有军队,在义军中的地位与威信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被排挤出义军权力的核心圈。
因此,他经过反复考虑之后,并没有完全按照孟楷的命令执行。他命令朱珍率领小部分军队象征性地在正面进行抵抗,一与拓跋思恭军队接触就急速后退。
这样,拓跋思恭一直跟随朱珍之后很快就冲破了朱温的防线。等孟楷率领的大军从两侧围攻之时,拓跋思恭的军队已经跑出了孟楷的包围圈。
拓跋思恭的军队并没有花费多大的力气,就轻易冲破了朱温的防线,因此,他认为朱温军队不堪一击,就将队伍调转回头去迎击孟楷之军。
此时,孟楷原想围攻拓跋思恭,现在却变成了正面迎敌,虽然他的队伍作战勇敢,一鼓作气地与拓跋思恭进行拼杀,终于稍占优势,但自身也损失惨重,就在两军打的难分难解之际,朱珍率军从后面反扑过来,庞师古和丁会也各自率领大军从拓跋思恭的两侧对其进行猛烈的进攻,在义军的四面夹击之下,一举击溃了拓跋思恭的队伍。拓跋思恭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地逃回夏州。
义军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孟楷所部却遭受重创,他对朱温擅自改变作战方案非常生气,并责问朱温:“为何不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战术全力阻击拓跋思恭?”
朱温却装着可怜巴巴的样子说:“孟将军,不是我军不按战术作战,而是拓跋思恭的士兵实在厉害,我的队伍根本就不是其对手,一上来就被他们击溃。后来,我又重新收拾队伍,并激励将士们勇敢作战,并从两侧夹击才取得了胜利。但此战取胜的关键还是孟将军在正面挡住了拓跋思恭的大部分士兵,使朱某有幸得以从两侧击溃敌军,这功劳还是孟将军最大。孟将军果然是带兵有方,值得朱温学习。”
虽然朱温将胜利的功劳全部推给了孟楷,但却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孟楷明知朱温口是心非,但事已致此,他也没有办法,只是在心中对朱温充满了怨恨与怀疑。
经过连续的几次大战,朱温突然意识到,此时的长安已经是危机四伏,四周都是唐军,虽然一时唐军还不敢大规模的进攻长安,但长久下去,长安的后勤保障等工作必将难以跟上,因此,必须尽快率军离开长安,寻得一个立身之地,作长久打算。
——————————————————————————————
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