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啦,陈嫂,别啰嗦,老的很快的。”刚刚还神色凝重,就一刹那,他又变得嬉皮笑脸了。
一面吃着陈嫂为他特别预备的午餐,一面翻弄明信片,a!这并不是南极洲portlockroy企鹅邮局寄出来的喔!那才是最南端的邮政局啊!老爸这张是从南美洲最南端的小城乌斯怀亚(ushuaia)寄出的明信片,这不算数啊!老爸又在糊弄人了。自节已经36岁了,却仍然像个未长大的孩子。满口塞满食物却一面不甘心地说老爸骗他。其实陈嫂大不了他几岁,在一旁看着自节,微笑摇头。陈嫂想,这下心灵驿站又热闹起来了。
2.单亲也可以很幸福
吃过午饭,看看表,2.30,是心灵驿站规定的每日下午分享时间。斟酌着是否要参加今天的分享会,考虑不到30秒,自节决定今天还是由以则全权负责,自己难得偷得半日闲。径直走到小教堂,推门入内,看见墙壁上一幅书法字画,颇有年日的一幅画。这是老爸偏爱的一幅,所以虽然有点残旧,却依然不改它在这小教堂的地位。很简单的一幅画,中间是果实累累的葡萄,旁边写着: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拉太书5:22”
老爸不知是否有预感这个儿子会是个过动儿,竟然选择了圣灵果子9个特质中最后一个,节制。爸爸希望自节能够有自我约束节制的能力,就取名自节。望着字画,自节又不自觉想念起老爸了。
这小教堂面积不大,推门进去可见里面左右两边各有5张可供4人坐的长木椅。前方是讲台,一边有讲坛(pulpit),另一边有一台小型三角钢琴。自节走到钢琴旁边,沿着琴身周围伸手摸着直到琴键前面。这是老爸送给他作为小学毕业的礼物。当时没有人相信这个过动儿可以读书,可以顺利完成小学。出乎大家预料之外,这孩子竟然资质非常好,据说当时有一名外国宣教士帮他做过测试,智商竟然逼近150,那是天才啊!可是这似乎比较像是传说,因为没有人可以证实,沈牧师也没有特别提起过。
打开琴盖,双手手指交叉,手掌向外翻,拉直,怕了两下手,坐下,开始弹琴。贝多芬《月光鸣奏曲》,乐曲的第一部分缓慢,弥漫着朦胧,沉着的气氛。自节似乎看到被妻子遗弃的老爸带着过动的他,牵着他缓慢艰难的走过童年。他隐约感受到老爸的凄凉,只是老爸从来没有在人前表现过伤心生气。弥漫着悲戚氛围的老爸,经常在人前“强颜欢笑”,还要去安慰有需要的会友们。年纪虽小,还有点过动的自节似乎特别能够感应老爸的情感,没有带给他太大的麻烦。
当乐曲进入第二部分,节奏变得比较轻快,如春天花开。妈妈离开后的第五年,还是第六年,不记得了。老爸已经完全适应了一个人带着儿子的生活,并且两父子经常一起玩,一起看书讨论。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老爸竟然带着这个十岁左右,有点过动的儿子去钓鱼。两父子的相处没有问题,这是因为老爸十分明白孩子的情况,他对孩子是无条件的完全接纳。可惜教会里仍然还是有些人无法理解,经常投诉这孩子。自节从小就很讨厌这帮阿姨叔叔,觉得他们很假。尚好的是,大部分的会友还是明白事理的,对他们两父子非常好。
自节开始弹奏第三部分激烈快板时,心绪开始不宁。当他步入青少年期,没有特别的反叛,但是因为不喜欢一些教会里的叔叔阿姨,加上他天资聪慧,经常想到一些令他们难堪的方法捉弄他们。结果作为牧师的老爸经常受到这一小撮的叔叔阿姨们的刁难。老爸很维护这个特殊的儿子,说他是折翼的天使,跟一般正常的孩子不一样,希望大家能够体谅。幸好当时父亲的一位好朋友,他是一名德国宣教士,知道自节的情况,自动请缨要协助教导自节。想必是上帝特别的眷顾吧,这德国宣教士有接受过特殊教育训练,愿意私下教导自节。也因为这个缘故,自节在跟随德国宣教士学习的期间也学会了德文。西洋笛也是舍弗尔(schafer)先生教的。哪一段时间可说是“泊涛怂恿”,是自节跟这些叔叔阿姨的争斗期,老爸如母鸡护着小鸡般护着自节,令这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一点都不觉自怜,反而觉得自己挺幸福的。
后记:后来证实,自节不是过动儿,只是注意力缺失,这可能跟他学习快,容易产生厌倦有关。感恩有舍弗尔宣教士及早发现,才免了自节受更多的苦。也因为有舍弗尔宣教士细心栽培,才能够让自节发挥所能,没有被埋没。
单亲家庭长大,听起来有点悲戚可怜,经由父兼母职的老爸尽他所能安排和努力,他让孩子拥有了幸福愉快的童年,以致这个孩子跟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爸,我好想你,好爱你。”自节弹最后一个音符的同时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