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初,福王虽是皇上的亲叔叔,却也是泰昌皇帝皇位的最大威胁之人,由于神宗皇帝的种种偏爱,皇上的父亲泰昌皇帝可没少受委屈,差一点被废掉。
当然,其中还不乏刺杀,比如有名的晚明三大疑案之一的梃击案。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在大殿里许多人看来,皇上之所以裁撤福王,之所以这么迫不及待,那是在为父亲报仇!
而且,皇上的母亲刘氏,虽是被其父所杀,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生母之死,与福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
在其他人暗暗揣摩之时,恍惚间,几乎是不受控制的一般,“崇祯”的脑海里忽然浮现了朱由检儿时的记忆。
五岁之时,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罪行,母亲刘氏,被极为敏感而又倍感憋屈压抑的亲生父亲活活杖责而死,先后由庶母西李和东李抚养成人,直至后来被亲哥哥天启皇帝封为信王,处境才稍好一些。
这一刻,“崇祯”的脑海里闪过一丝明悟,心中沉重的同时,反而有一些同情朱由检,有一些理解他为何那么猜忌成性,很难相信哪个文臣武将?
原因很简单,幼年的经历,遭遇到了种种不幸,使得朱由检的内心始终没有安全感,无法平静下来,更有一种极为强烈的欲望,迫切想要证明自己,以此表明自己的自信。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朱由检登基之后,格外的勤于政事,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生活更是节俭到令人咋舌,古来罕见。
而朱由检的这一些表现,或许就是因为他的内心缺乏安全感使然,逼迫自己忙于正事,无法分心他处,从而达到掩盖内心的空虚、不安与自卑。
所谓的猜忌,不就是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物吗?
猜忌心越强烈,不是更加的反应朱由检的内心,充满这些负面情绪,直至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或许会有人说,朱元璋也有同样的强烈的猜忌之心,然而,在“崇祯”这个穿越者看来,两者的猜忌心却是截然不同,完全不一样属性的产物,朱元璋的猜忌,来自于防患于未然,为继任者扫除威胁和障碍。
而朱由检的猜忌却是大大的不同,乃是内心不自信和没有安全感的最大体现,一系列阴暗情绪作用的结果,这种猜忌心于国无益,于己也无益。
呼....
“崇祯”暗暗长吐一口气,强制压下心里的这些想法,这个时候,却响起了丘兆麟那疑惑不解的声音。
“皇上,恕微臣愚鲁,反应迟钝,皇上刚才之言,将福王在河南的封地折为现银,充当军饷,亦或是作为劳力报酬,微臣思来想去,还是无法参透其意,还望皇上为微臣解惑。”
崇祯轻轻点头,再无刚刚的风轻云淡、潇洒模样,整个人看似很轻松,很洒脱,神情却是凝重非常,等到丘兆麟说完之后,不置可否地轻轻点头,看了看四周,感受着其他人同样疑惑的目光,这才缓缓回复丘兆麟的不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