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达人秀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两大粮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不同于抓捕山西八大奸商,一股脑的全部抓走,事后才有的公告,现在逮捕那些士绅,却是行动与告示并行,如此一来,可以极大地降低负面影响,减少一定的舆论压力。

无怪乎洛养性顾忌太多,不能不顾虑重重,委实是锦衣卫的名声太不好,尤其是在天启年间的时候,更是被人称之为“阉狗的爪牙”。

时局变了,大明渐渐向好,他们锦衣卫不得不顾忌自己的名声,提高百姓对他们的认同感。

这个时候,相比于洛养性的心绪翻飞,其他人各怀心思,崇祯也在脑海里提醒着自己,对付江南士绅之时,不仅要有相应的军事行动,还要辅以相应的舆论声势,来一个先声夺人,彻底堵住那些文官劝谏与说情的可能。

锦衣卫负责突袭,暗中抓捕;大明日报负责宣传工作,从而制造舆论声势。

如此一来的话,收拾那些江南士绅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阻力,还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如有偷税漏税,这些人就是你们的下场。

心里这样想的时候,崇祯的嘴角微微上扬,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愈发的自信,愈发的从容不迫,对于收拾那些江南士绅,毫无压力。

这一次,崇祯又开始盘算了起来,收拾那些江南士绅,行动顺利的话,带来的不仅仅是朝廷的财政收入,还有一个战略性布局。

古往今来,关内之地,有着两大粮仓,支撑着天下的民生,一个是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等地,盛产小麦;另一个就是江南,多米粮,气候适宜,罕有天灾。

可以说,这两大粮仓,是支撑每一个王朝的大半用度,粮草的调配,赈灾的粮草,多是出自于这两个地方。

回溯历史,身为历史学家的“崇祯”,对于明史有着极深的研究,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大明之所以缺钱,军队时常被拖欠响粮,天灾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在于,江南的赋税征收不上来。

从历史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江南鲜有叛乱,不是那里治理的有多么的好,也不是没有什么苛捐杂税,而是在于他本身的富裕程度,就算生活再如何的艰难,还不至于饿肚子,以至于饿死的结果。

中原就不一样了,西北更是不一样了,同等税赋的情况下,加上天灾频发,这些地方早就是民不聊生,留给他们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造反,要么就是活活饿死。

崇祯的脑海里快速闪过这些念头之时,心里愈发地自信,只要江南的税赋能够收上来,恢复正常的情况,并维持下去,就算不再迁移灾民,也有十足的把握,朝廷能够从容的应对小冰河时期的大面积爆发。

卢象升、洛养性等人,不是崇祯肚子里的蛔虫,当然不知道他心里想得什么,看到他那不断变换的神情,就像翻书一般,尤其是还有那抹转瞬即逝的邪魅微笑,心里泛起了嘀咕,都在暗自的猜测,恐怕又有人要倒大霉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