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这么小心的。
因为青辣椒不怕人拿籽,拿出去没用,当不了种子去种地,青辣椒里的籽种不出来辣椒。
但是红辣椒一出,钱佩英和宋福生就得守住了。
因为红辣椒里的籽,就是种子。
别人只要留下一根,都不用多留,来年就能种不少。
所以摘辣椒、剪辣椒、将籽抠出来的活,钱佩英和宋福生亲自干。
差点没辣死他们两口子。
一边用剪子剪,一边抹眼泪,一会儿就能给他们两口子熏够呛。
此时,钱佩英就在榨过香料后,又将干辣椒皮扔进榨汁机了。
只看,铰刀在里面哗哗的将干辣椒搅碎,钱佩英摇着把手,戴着口罩仰脖看棚顶哭。
与此同时,会议室里。
宋阿爷正带着几个老头,端着这些榨好的辣椒面,香料面,一一摆在桌上。
四壮他们这些小子,也成串似的往屋里抱瓮。
有的瓮里装的是酱,有的瓮里装的是酒糟,有的瓮里装的是清油。
妇女们也掀开门帘子,端进来剁碎的葱姜。
材料齐全了。
没一会儿,大厨宋福生,就带着他大哥宋福财和郭老大等四人出现。
四个大老爷们,系着围裙,戴着口罩,站在锅前开始准确上灶。
男人们上灶,女人们以及闲杂人等都出去。
女人们寻思:当谁愿意在这里看是怎的?呛都要呛死了。
四个灶上,大铁锅前。
四个汉子在会议室里,正满脸是汗的翻炒。
烟熏火燎中,他们一会儿大声呵道,火苗子变小。小火一炒就是一刻钟,一会又呵道:“火苗子大些”,胳膊一抡起来就是半个时辰朝上。
灶边负责烧火的四个老头,拉着吹风筒:“咳咳咳,咳咳咳。”呛的阿爷他们呦,哎呀妈呀。
不知道的以为几个老人家是在拉二胡讨饭呢,一边抽拉吹风筒,一边用衣袖子抹眼泪,哭的那叫一个惨。
直忙到下午,宋福生他们才将火锅底料,也可以当麻辣烫的底料,全部炒出来,给小娃子倒出会议室读书念三字经。
宋茯苓提问钱米寿:“有连山,有归藏,下一句是?”
钱米寿:“有周易,三、三易,啊切!”鼻涕泡都喷出来了。
瞧瞧,娃子们都不能正常上课了。
明明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这屋子竟还飘着辣味。
第三百六十一章 十五更(为盟主笑晓打赏+13)
一桶又一桶用野猪骨熬的汤放在推车上。
一筐又一筐的小冻饺子放在推车上。
一袋子又一袋子,这一个多月以来,起早贪黑凿冰面攒的小冻鱼放在推车上。
面盆,木碗筷,木盘子,串好的鸡丸、羊肉串,串好的大白菜、萝卜片、调料,铁架子,大铁锅、木炭等等也全摆在了车上。
宋福生举着火把,挨台车检查:“有没用落下的?”
“没有,都检查过了。”
“各样都记得价了吧?”
“记得啦。”
“走啦。”
再一次,壮劳力们,将家里的所有手推车都推了出去。
他们将奔往一城三县。
……
童谣镇。
宋九族的小吃摊子,就摆在了几间皮货商的木屋旁边。
老隋离老远看见郭老大带的队伍就迎上前,帮着一起卸东西,支棚子,帮忙给张罗张罗。
临时的屋棚子,是用几大块油布拼缝的,不过支起来也挺大,围着锅边能坐十几个人,单独的小桌子也能摆下四个。
炭火盆点起来,让棚子里有点儿热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