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们哑口无言,儒家最大的弱点是缺乏从政经验,孔子时代凭着“名门”的旗号在鲁国站稳脚跟,随后执政失势跟着国君被流放出去,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理念却被屡次束之高阁,就像个怀才不遇的人不断的感叹君王都是不识货的人。
可事实证明春秋时代的君主大多很贤明,起码对孔子还是颇多礼遇的,只不过孔子以为那些君王不用他的治国之策,又用高薪养着他是在侮辱他的才华,气哼哼的离开继续周游列国,直到多年后才回到鲁国,却已经做不了多少事情了,至于孔子治理下的鲁国让齐国感到畏惧的记录,也只有儒生私下里才好意思说的出口。
孟子是儒家里的异类,孔家很很排斥孟子一脉,见到曹时不太欣赏孟子都也不以为意,荀子同样是个异类,或者说是孔家一系的杰出人才都属于异类,都不能称之为纯儒,听到荀子更接近本质又非常不满。
趁着儒生们失神的空档,作为法家人的代表趁势发起进攻,赵禹当仁不让的对儒生里的领导者孔安国发起攻击,双方就秦法汉法为题论战异常激烈,而另一边黄生在曹时的帮助下也渐渐站稳脚跟,腾出手来对王臧、赵绾发起反击。
未央宫的宫女内侍们目瞪口呆,自汉兴以来,几十个书生捉对厮杀的言斗场面还首次见到,不少人联想到先秦时代君王用人选材时的浩大场面,或许也只有那个时代才会出现如此盛局。
刘彻左顾右盼听的如痴如醉,侍奉在身侧的太子舍人与侍中们可要了命,他们拿着笔墨纸张紧张的记录每个人发表的言论,擅长笔墨的汲黯和司马安早就在战局里舌辩群儒玩的不亦乐乎,郑当时到还可以勉强胜任,公孙贺与韩嫣抱着一叠纸慌里慌张不知道该从哪里记起,反而是一群小侍中在桑弘羊的指挥下穿梭于各个角落里,召集内侍宫女协助磨墨换纸,边听边记弄的有木有样。
就在太子不知道该听谁的时候,只听到赵绾愤怒地吼道:“太中大夫!你要记住汉家太祖起兵反秦,由此可见太祖走的是与汤武革命相同的道路,你那套名正言顺而应天道的言论简直不值一提!”
刘彻心神一凛仔细倾听,却不想被眼尖的曹时发现,立刻将他拉入战场风暴的核心区。
“太子殿下最崇敬的是太祖高皇帝,那么必然就应知道太祖高皇帝的前半生是楚人,秦朝暴虐无故灭楚国,而使千万楚人沦为秦国之刍狗,关东六国对秦国的恨意随着秦人的侮辱而逐渐增加,秦始皇对关东六国无丝毫恩德,反而有切齿的灭国之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