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风吹过,城上的两人相顾无言空悲叹。
呜呜!
凄厉的号角声响起,那是匈奴人发起进攻的号令声,城外寂静的营帐顿时传来急促的呼喝,成群结队的匈奴骑兵冲出营寨,更多的匈奴人选择翻身下马,扛起粗制滥造的攻城器械向着城墙靠拢,攻城是这个缺乏工程技术的时代最头疼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匈奴人不会尝试攻城战。
另一方面也说明,匈奴人的决心非常大。
赵信骑着骏马站在阵前督战,如果召孟站在此地一定会发现,赵信就是去年迎击匈奴骑兵时见到的那个匈奴首领,他是匈奴诸部落之中的一个小王,同时又在左贤王坐下担任左相,匈奴人的习俗与大汉帝国相反,汉人以右为尊而匈奴人向来是以左为尊,赵信在左贤王帐下排名第三,在他头上只有来自另外两大部落的左右大将。
去年左贤王帐下的部落依照惯例入侵汉地掠夺,前面一直顺顺利利的直到在去马邑的驰道上撞到汉军,大胆的汉人竟然没有缩在城里死守关隘,而是选择在荒郊野外与匈奴人一决高下,好胜的匈奴人无法忍受尊严被挑衅,于是双方拉开阵势大战一场。
可是没有人想到狡猾的汉人竟然选择就地坚守,依靠流窜在边地的马贼左冲右突拉扯匈奴人的阵形,面对苍蝇似的马贼是追也不行,不追也不行,犹犹豫豫想撤退又很不甘心,结果被汉军抓住机会突然整军猛攻打的匈奴人被迫逃跑。
那一仗打的太憋屈了,左贤王帐下的匈奴部落都不服气,赵信当然也不服气,所以就有了这场不惜血本的报复行动。
近三万大军突入汉地攻击雁门郡治,显然也出乎了汉人们的预料之外,作为建议的提出者,赵信得到左贤王的大力表扬,此时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赵先生对我的提点非常重要,此战若是得胜而归,其中必然有赵先生的一份功劳。”
“在下的提点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比不上左相的首倡之功。”赵涉笑眯眯骑着马赫然站在赵信的身旁,仅仅几个月时间他就从匈奴小部落的客居之人,来到左贤王帐下排名第三的大部落首领赵信帐下做个出谋划策的谋士。
赵信对这个汉人很满意,赵涉是他生平所见过的汉人里最会做事的,而且为人聪明也不在他面前居功邀赏,更有趣的是他们俩的姓氏都是赵,自己随口取个汉人姓名到遇上了个汉人本家,赵涉还有模有样的和他续族谱,两厢说和好似祖上在春秋时代还真有亲戚关系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