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汉列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5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如何迁徙,成为一个新麻烦,处理不好很可能引起剧烈的骚动。

曹时的处理办法很简单,首先命令关中境内谪七科贱民十万户近50万人迁往关东六国,同时命令六国之内最富裕的十万户,50万人口入京师迁徙入陵邑。

这50万人家家户户至少有几十顷良田。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南阳郡、汝南郡、颍川郡、沛郡、陈留郡等靠近中原要地豪强地主,河东、河南、河内也有相当人口。

整个过程耗时较长,今年之内首先迁徙2万人口入京师填补阳陵的空缺。这样就使得阳陵的人口从原来不足10万人瞬间变成近20万人的大陵邑。

古人尚且知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换汰弱留强的道理并不难懂,保持关中500万人口的基数不变,把贱民全部迁入关东给他们田地租用,在土地更多也很肥沃的关东可以过的好一些,而且关东的物价更便宜一些,贱民们只会感激他的仁慈。而不会嫌弃迁徙的路途遥远。

地方官僚管理起来也很方便,毕竟都是贱民的身份,有少府的另册进行人口管理。他们只需要用少府给予的另册副本记录人口变化,点验户丁按时抽税、分担徭役即可,贱民比普通平民好管束的多,他们历来是官府盯防的重点。敢违法犯罪的贱民要罪加一等。

捣鼓出这套体系立刻收到奇效。关中的贱民踊跃报名主动参与,相比于开发完善的关中土地,关东有的是待开发耕地等着他们,只要自己努力耕作多赚些钱积攒着,说不定等待十年八年也能纳粟拜爵,哪怕只是最低级的民爵也可以把贱民的户籍给抵消掉,他们最怕的是停止纳粟拜爵,那就意味着贱民只有做刑徒。上战场用脑袋去拼出个自由身。

他们所担心的,正是曹时在考虑的。他处在军功爵体系内的顶端,有必要为军功爵内的利益相关者考虑,遏制滥赐民爵正是每个军功爵所期望的,爵位越值钱则军功爵的含金量越高。

丞相卫绾忧心忡忡的说道:“你的建议我看过了,取消纳粟拜爵的提议有很大问题,纳粟拜爵的本意是鼓励生产,你的提议贸然取消纳粟拜爵会引起很大反弹。”

“我也认为纳粟拜爵还是有存在意义的,我觉得稍微加个限制还可以用。”直不疑说道。

曹时摊开手很无所谓:“那不废掉也可以,纳粟拜爵不得超过第五级大夫,这样大家都能够接受。”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