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真的被眼前的这对姐弟给感动到了。
给自己做了大米野菜粥,可是她们自己吃窝头。
不要把他们的窝头想象成现代饭店出品的,那种软糯馨香的口味。
用脚趾头也能想的出,古代一个偏僻的穷乡僻壤之地生活的人,他们的口粮会是什么样的。
不说难以下咽也差不多了。
对待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都能够如此的诚心以待。
就以她们姐弟二人这种极具正能量的事迹,绝对可以登陆央视感动中国了。
此刻,小家伙阿卓啜泣起来,眼泪滴滴答答的滚落尘埃,小手不断的抹着眼睛。
“说,为什么逃学?你知道不知道,爹娘临死前嘱咐我要好好的把你养大成人。
姐姐为了你能够入学堂读书,让你将来有出息,可以光宗耀祖。
为了给你挣够学费,给人家做女红赚钱,我省吃俭用的供养你,
可是你却逃学......”
姐姐阿蛮此刻情绪激动的已经不能自已,顺手操起放在桌子上的鸡毛掸子,照着弟弟阿卓的后背上狠狠的抽了下去。
小家伙阿卓很坚强,没有躲闪,结结实实的挨了姐姐三下。
阿蛮高高扬起在空中的鸡毛掸子却再也落不下去了,她此刻已经泪流满面......
李启挣扎着坐起,想要劝说一下,可是看到伤心流泪的阿蛮,他不知从何说起。
他明白阿蛮此刻的心情。
都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这一点在封建社会尤其是突出。
何况还是在父母双亡,姐姐独自一人拉扯弟弟长大的情况下。
李启感觉自己三十几年所学的东西,积累的社会经验和领悟的人生哲理,在这一刻,在她们姐弟面前都是虚弱无力的。
没有切肤之痛,没有相同的经历,千万不要评论他人的人生,因为你感觉不到她们的痛楚。
即使你能够明白、能理解,可没有亲身经历,毕竟事情不是发生在你的身上,你始终是以第三人称在旁观的。
抹泪啜泣的阿卓,看到姐姐流泪,他一下子就抱住姐姐阿蛮,‘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姐姐,我错了,我再也不逃学了。我不该惹你生气,你打我吧,狠狠的打我,只要你能不伤心。呜呜......”
凡事必有因,就连佛家都说:万事皆因果循环。
李启相信逃学的孩子,必然不是没有原因的。
“阿卓,你是为什么逃学,能跟我说说吗?”李启沙哑着嗓子,尽量把自己的声音弄的柔和可亲一些。
小家伙阿卓含悲忍泪,乌黑的大眼睛望着李启:“阿呆,我可以告诉你。
是因为学堂夫子死了老婆,想要续弦我姐姐。
还说,要是我姐姐不答应,他就把我赶出学堂,我气不过,就用弹弓打了他跑回来的。”
“什么?你打了学堂夫子,这还怎么得了,将来你还怎么读书认字,你知道不知道,这下你可是闯了大祸了?”
阿蛮厉声斥责,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都有点尖叫的意味了。
我去,还有这样的事情?李启纳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