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崇祯八年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占地宽广、规模宏大的周王府几乎占据了开封城小半个城区的面积。这座在宋金故宫遗址上修建的庞大建筑,自洪武十二年动工兴建,一直到洪武十四年才基本完成。

整个王府由内外两座城垣组成。萧墙“高二丈许,蜈蚣木镇压,上覆琉璃瓦”,周围九里三十步,“向南是午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后宰门”。

内城即紫禁城(这名儿霸气),墙高五丈,上有垛口,四周有城壕环绕,四面有门,“南门曰端礼门,北门曰承智门,东门曰礼仁门,西门曰遵义门”。

王府内建筑还有承运殿、前、中、后殿、家庙、社稷山川坛、书堂、宫门、前后寝宫、浆糨房、净房、宰牲亭、仪仗库、退殿、世子府、典善所、库房、马房、承奉司及歇房、六局、禄米仓、收粮厅等。

开封城的大小,从唐五代到现今的大明并无大变化,至今仍是河南第一大城。开封城周长二十里一百九十步,而周王府的萧墙周长就接近十里。折算下来,周王府的萧墙占到了开封城墙的一半左右,可见周王府在明开封府的显要地位。

除王府之外,开封城内还有众多郡王府、将军府、中尉府等,这些府邸的修建也占用城内大量的土地,整个开封城内王府遍布街巷,王府子孙亲戚及仆役不计其数。

周王府银安殿内,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红色四团龙圆领常服、脚蹬皂皮靴、年近五旬的周王朱恭枵端坐于龙椅上,堂下对坐的是前来拜会的开封知府路隽,以及王府长史孙三省。

自从接到皇帝准备尝试废除藩禁之策的密旨后,路隽不禁对朱由检的这一计划拍案叫好。

就任开封知府两年多以来,路隽平日间也是被治下成千上万的朱家子孙搞得头大无比。

周王以外的其他郡王、将军,恶行累累者数不胜数。

强占民宅、谋夺田产、商铺、掳掠百姓妻女、无故致死人命等事端层出不穷。但由于人家是龙子凤孙,所犯恶行只能由京城的宗人府处置,地方官府无权对其监禁拘押,最终也都不了了之。

这两年来,路隽饱受开封官绅百姓的指责谩骂,但根本无法出言自辩,只能强自忍耐,只望三年任期满后赶紧离开这个鬼地方。

路隽对于周王朱恭枵的印象还算尚可。两人虽然只在特定场合见面,但周王对于他这位地方主官并未有什么刁难之举。相比于其他朱家子孙,这位周王殿下属于比较自律的那种,除了有些贪财以外,府上很少有欺男霸女、致死人命的恶行传出。

他知道皇帝之所以选择周王做为试探的目标,就是因为听说过周王明事理的名声,所以才想从这里打开一个口子。

但他与周王并不熟悉,若想说动周王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做恐怕很难做到,因为那牵扯到要放弃巨大的利益,一般人谁会舍得?

思来想去,路隽想到一个人,只要这个人能从中协助,那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只要能顺利的帮着皇帝完成如此大事,那自己的前程将会一片光明。

朱恭枵前几日便接到开封知府请见的消息。由于其唯一的儿子也是世子的朱绍爆早已去世,两个孙子尚未成年,遇事他便只能与王府长史孙三省商议了。

孙三省是天启四年的进士,做过一任州县主官后回到京师进督察院成了一名御史。

崇祯五年时叛将李九成等陷登州,囚孙元化,一众御史纷纷上本弹劾首辅周延儒误国,孙三省也名列其中,但都被当时十分信任周延儒的崇祯给驳回。周延儒却是对此怀恨在心,不久之后便以正直敢言、品行端善,应择其长处以任之的名义将其连升数级,打发到了周王府担任长史一职。

王府长史名义上是正五品高官,但实际上一旦被选中便意味着终身禁锢,如同被朝廷抛弃了一样,仕途之路近乎于断绝。

由于孙三省在朝中并无靠山,虽然后来周延儒被温体仁赶出京城,但他也早已被众人选择性的遗忘。

来到王府这五年间,孙三省从最初的愤懑沮丧中逐渐走了出来,再加上朱恭枵对其礼遇有加,所以也就慢慢的接受了这个现实。

出于做过数年御史养成的习惯,孙三省对于朱恭枵的一些行为也时常给以规劝,性格温和的朱恭枵也对他的劝谏大部分予以采纳,故此两人之间的友谊也逐渐加深起来。朱恭枵时常将孙三省招来小酌,酒后谈及当前局势以及二人所处的现状,最后都是黯然神伤,徒呼奈何。

由于朝廷对藩王的限制,二人目下的状况其实与坐监无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都休想出开封城。

孙三省喜好饮酒,平日间若是周王不招他聚饮,他便去城内的一家酒楼要上一壶酒、两个小菜,一个人饮酒消愁。

这一日天色将黑之时,孙三省眼见周王没有相召,便悠然的出了王府直奔日常那间酒楼而去。

上了二楼来到平日惯坐的位子坐下,不一会店小二便一手提酒、一手端着两个他吃惯的菜来到桌前,放下酒菜后笑着寒暄几句后离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