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这种独特身份的存在,可享两万亩免赋税优待。
这种改革并不彻底,藩王士绅仍旧享有优待,可实施后却能给朝廷的财政带来根本性的好处。
就拿与孔家同在兖州府的鲁王府来说吧,孔家在曲阜及兖州府其他州县所拥有的田地,加起来可达三十余万亩,而鲁王府的田地几近孔家的一倍,并且这两家所占都是上好的水浇田,荒年丰年相加,平均亩产夏秋粮也有两石左右。
也就是说,鲁王府的粮食产量,一年达百余万石,而朝廷却没有从这百万石中拿到一粒米的税赋。
若是按照亲王府五万亩免税赋,剩余五十多万亩按三成上缴,那朝廷一年最少也要征得三十万石粮食,二十几名藩王就按平均每家三十万亩、每年每亩两石计征,每年可征得至少四百万石。
这是个什么数字?
每年从江南运往京师的漕粮总数也就是四百万石左右,只要宗藩改革成功,等于又多了一个漕运的量,凭空多了如此巨量的粮食,何愁天下不稳?
已经子嗣断绝的楚王府名下原有四十余万亩田地,在被除爵后全都归到公田名下,现在主要由原楚王系的诸多朱姓旁系子弟耕种,同样按照三层赋税缴纳租赋,每年可为当地官府带来二十余万石的额外收入,这些粮食大部分被收入当地常平仓中,少部分被用作当地养济院的日常开支。
与之作用相同的还有周王朱恭枵主动捐出的三十万亩田地所出,这些额外的收入对于官府救济孤苦无依者起到了巨大作用。
随着各地官府组织的开荒拓田、兴修水利等种种增产增收措施的大规模展开,现在的粮价已经比数年前战乱饥荒时有了较大幅度的跌落,指望粮食来赚取暴利的时代可以说一去不复返了。
就拿百万人口的京师来说,既有稳定的漕运输入,又有京畿各州县陆陆续续地粮食增产,所以粮价已经从崇祯七年最高时的每石四两银子的天价,掉落到了年初的每石七钱左右。
而随着各地水利设施修建到位后,今年京畿一带的夏粮普遍丰收,现在每石粮食已经跌落到了五钱左右,并且还都是更加可口的新粮。
等到湖广大面积开发成功,全国的粮食价格将会更加低廉,到那个时候,也就是朱由检士推出绅纳粮这一计划的最佳时机。
因为粮食价格的大幅下降,就意味着靠粮食获取的利益急剧减少,甚至可以说无利可图。因为当市场上的粮食已经供大于求,你再想着囤积居奇,那就等着粮米烂在库房中好了。
当粮食不再是稀缺商品后,想通过手中大量田地来赚取巨额利润的士绅们,自然会选择通过经商办厂等其他手段来获取财富,也会让他们对田地的重视和依赖度大大降低。
计划归计划,各种改革还是要慢慢布局并在适当的时机展开的。
在朱由检的规划中,开发湖广是首要任务,完成与荷兰人达成的协议被列为第二位,这其中包括对郑氏集团的改造。
只要上述两项大事进展顺利,那宗藩改革就会顺势展开,随后便是士绅一体纳粮。
按照时间计算,南下的锦衣缇骑应该已经到位,等到他们与泉州、福州的卫所接洽完毕,将海商兼海盗集团各主要头目的情况探查完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就等着邹维琏与郑芝龙谈判的结果了。
郑芝龙以及郑家的生死存亡,全在他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