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崇祯八年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如果理由正当,官员可能会批准,让你登记备案,发给你一张用雕版印刷或者手工填写的路引,上面盖着大印,写着你的名字、年龄、籍贯、相貌,以及你要去的地方和携带的物品。

有了这张路引,你才可以去百里以外旅游、经商、求学、探亲;没有这张路引,一经官府查出,轻则打屁股,重则砍头。

路引的格式是这样的:“某县某都某里某人,为告给路引事,因往某处买卖(或探亲、求学、远游),恐沿途经过关津把隘去处有所阻隔,理合告给路引,庶免留难,为此给引。”

路引一般是长方形,横窄竖长,宽约半尺,长约一尺,用白棉纸竖排印刷,四角和左侧都留有大片空白,供地方官填写文字和钤盖大印。

商旅出行,将路引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沿途穿城过关时,会有兵丁盘查;晚上住宿客店,也会有巡捕抽查。

路引在手,万事皆休;路引若丢,那赶紧向基层官吏行贿,兴许人家会放你一马,否则按照律法严办,小命得丢掉半条。

“凡无文引,私度关津者杖八十,若关不由门,津不由渡,而越度者,杖九十。……守把之人,知而故纵者,同罪。……若有文引,冒名度关津者,杖八十,守把之人知情,与同罪。”

要说在乱世刚刚结束之后,路引制度还多少能说得过去,但放在商业活动日趋频繁的现下,这种制度已经很明显地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也让许多冤屈和黑幕寻找到了寄生的土壤。

一个国家想要大步向前,人员的流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路引制度的实施,虽然的确让犯罪率大幅降低,但同时也使得整个社会因此而处于半停滞的状态,极大的阻碍了国家前行的步伐,也让各种文明之间的碰撞缺少了相应的契机。

身份证的出现让路引制度成为了过去,自颁发之日起,大明境内将不再限制人员流动。

从此之后,不管你是商贾行人,还是生员百姓,只要持有此证,遇到有司检查时便可以以此证明自己的合法身份,并可以在大明境内任意停留与留居。

其实以千百年来形成的家乡概念来说,就算人人有了身份证,天下人也很难做到举家搬迁的现象。

中国人对故乡的依恋是根深蒂固的。

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的话,绝大数人宁肯吃糠咽菜,也绝不会去他乡享受锦衣玉食。

故土难离,故乡的一切是很难割舍的。

内阁已经行文天下将路引废除,只要有身份证,官府将不会再对个人发出,从哪来、到哪去、去干啥的灵魂三问。

有了银票的先例,身份证的印制过程倒也不难,个人只要需要,都可以到当地免费官府办理。

身份证上的所有内容如同后世的填空题,包括背面的那段话,都已经全部印制妥当,官府中的书吏只需要提笔填写相关内容即可。

希望这一微小的改变,能够让大明未来的道路更加宽广吧。

就在朱由检陷入沉思的时候,马尼拉的捷报呈送进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