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的古代生活作者:南瓜夹心
第27节
于是才有了关家祖堂里的全族大会。
关家的老族长一脸微笑的听完了关蓉的哭诉,随后笑眯眯的对着徐家的老太太说到:“亲家母,你看这才是多大一点的事儿呀,不过是小孩子年轻不懂事,拈了些酸吃了些醋而已吗,干嘛非要闹得这么大那,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叫蓉儿过去给你们家配个不是,小两口的日子还得过下去那,这将来的日子可是还长着那。”
徐家的老太太闻言皮笑肉不笑的回到:“过去就算了,老爷子您这话说的可真是轻巧,感情这被人指着鼻子臭骂的不是您老人家,你当然是说过去就能过去。”
徐家的老太太是摆明了不给面子,但是关家的老族长闻言并没有生气,依然微笑着说到:“那亲家母,以你的意思,这件事情该怎么解决那?”
徐家的老太太闻言没好气的说到:“老爷子,不是我们徐家做事不地道,而是你们家的女子脾气太大,我们家伺候不起,今个正好了,你们关家也是来人了,就把你们姑娘带回去吧,我们家呀供不起这尊大佛。”
关氏的老族长闻言将暴怒的侄子和侄孙拦住,依旧微笑着说到:“听亲家母话里这意思,你们徐家这是要休妻吗?”
徐老太太闻言看了看满面怒容的站在关老爷子身后的关大叔和关氏这一支的掌权人,深怕他们一言不合就冲着自己过来了。
但是想想自己儿子的身份,徐家老太太的底气又足了起来,自己儿子现在可是举人,是有功名的人了,是县衙里的老爷们见了面都要打招呼的人了,关家这些乡野粗汉,量他们也不敢把自己家怎么着了,要不然就叫儿子让他们一家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徐家的老太太端着架子,慢条斯理的说到:“老太爷你若是这么认为,那就是了吧,赶紧的把你们家姑娘带回去。”
关老爷子闻言说到:“我们家的姑娘可是你们徐家八抬大轿迎进门的,是明媒正娶上了族谱的嫡妻,姑爷领回家的女人虽说是故人所赠的,但怎么着也只是一个婢女而已,当家的夫人要怎么教训都是屋里的事情,姑爷即便是看不过眼,告诉一声便可以了吧,因为一个婢女而要休了自己的嫡妻,这是哪家哪户教出来的规矩。老太太,姑爷可是位读书人,将来更是要在朝为官的,这么糊涂的事情若是传了出去,可是对他的名声有碍的呀,老太太还是小心一些,姑爷到底是年轻,可别不小心的着了人家的道。”
徐老太太闻言心里一惊,随后就想到了儿子带回来的那个妩媚的侍女,元还想着是人家送的,就想着要留下来给儿子解解闷,现在想想,这女子刚一进家门,就因为她而闹的家宅不宁,可见就不是一个省心的主,要是在糊弄的自家的儿子无心学习了,那可不就是引狼入室了吗,这种事情可不能干。
这么一想,徐老太太就打定主意,一会回屋就去找人牙子,把屋里的那个狐媚的给卖出去,省的以后再因为她而闹心。
至于给儿子解闷的女人,屋里那个女人的相貌还是很不错的,肯定能卖一个好价钱,卖了她在买一个就是了,到时候挑一个自己知根知底的,用起来也放心一些。
但是这个关氏,徐老太太是真的不打算留下了,以前她真是瞎了眼睛,光看到关家的嫁妆了,想着富户人家出来的孩子,就是在怎么糊涂,该有的礼数总该是知道的吧。
可是看着她现在的做派,哪有一点主家太太的风范,他日等到她儿子高中的那一天,身边若是跟着这么个女人,那在同僚面前,得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情。
她花了多少的心血才将儿子培养出来,怎么可以毁在这种女人的手里,所以即便是知道休妻是一件极其得罪人的事情,她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有人要问了,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不选择和离呀,这样虽然也不是什么太好听的事情,但是总比休妻要强一些的,也不至于把亲家给得罪死了,两家的面子上也都好看一些。
但是你们要知道呀,和离一般都是双方性格不合,自愿分开的,男方一边是要归还全部的嫁妆的。但是休妻就不同了,错处是在女方的,男方只需要归还一半的嫁妆就可以了。
徐家本来就没什么家底,关蓉嫁过来之后,吃穿用的都是从她的嫁妆里出的,现下关蓉的嫁妆,除了那二十几亩的土地没有动过之外,其余带过来的东西已经是变卖的差不多了,就连关蓉陪嫁过来的使唤丫头都让徐老太太以没钱养活为由,给发卖掉了。
徐家现在只是明面上看着很是风光而已,实际上要是没了关蓉的陪嫁,徐举人连上京赶考的钱都出不起,所以老太太也只好咬着牙拼着得罪了关家,也要把关蓉的陪嫁留下来一些,要不然总不能让他们借钱去赶考吧,那可真是笑话了。
但是徐老太太也没真的把关家放在眼里,她儿子可是举人了,是实打实的官老爷了,关家就算是对他们徐家在不满,又能怎么样那,他们还敢冲撞老爷不成。
所以眼见着善妒的这一条是不能把关蓉怎么地了,徐老太太眼睛一瞪,对着关氏的老族长就说到:“她不敬婆母,时时的惹我生气,你若是不信,大可以到四周的邻居家里去问问,看看老婆子我说的到底是不是实情,就凭着这一点,我们徐家就可以休了她。”
关老太爷闻言没有跟徐老太太吵,而是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关蓉向她问到:“家里给你陪嫁过来的丫鬟那?怎么没见着她们出来,大热的天就叫你们家老太太一个人站在院子里,身边连一个侍候的人都没有,真是太不像话了,在家都是怎么教的你,到夫家咋就全给忘了?你祖母生前也是个明白人,怎么教出你这么个糊涂蛋来?”
关蓉一听哭的更厉害了,抽抽涕涕的回到:“老祖宗,不是曾孙女不想让人侍候婆母,是婆母说家里人口太多,开销太大,才把我的陪嫁侍女都给发卖了的。”
关氏的老族长一听连连的点头回到:“总算是你还有孝心,知道要听你婆母的话,勤俭持家也是好事,亲家母,你看我们姑娘多听话,陪在自己身边十几年的丫头,那得是多深的感情呀,就因为亲家母你的一句话,说卖了就卖了,这么听话的孩子,怎么可能会不敬婆母,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叫亲家母你误会了。”
关氏老族长话里的意思是很明显的,我们家姑娘的嫁妆,你们徐家是用也用了,吃也吃了,卖也卖了,好不容易撑到现在有一点盼头了,你们家就想要过河拆桥,把我们家姑娘给一脚踹了,想的美,没那么便宜的事情。
徐家的老太太也不是傻子,关家话里的意思她也是听的明白的,就见她眉毛向上一挑,语气不善的说到:“怎么你们关家还敢威胁我不成,我可告诉你,我儿子可是举人老爷,你们最好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分量。”
关家的老族长闻言回到:“亲家母,你不用把你儿子抬出来吓人,老夫活到这个岁数了,还就真的没怕过什么,说句不客气的话,老夫为官的时候,别说增侄女婿了,就算是亲家母你可能都还没有出生那,举人老夫见的多了,你儿子真的不算是什么。”
这句话可不是胡说的,关氏的这一位老族长今年八十有九,当年大雍国刚刚立国的时候,百废待兴,朝廷除了加开恩科之外,也让各个衙门可以在地方上选拔人才,关老族长当时年轻,头脑灵活又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就被当时的理县衙门选进去做了刀笔吏。
关老太爷人肯吃苦又肯干活,更重要的是他有上进心,知道自己要是想要更进一步,光凭着现在所掌握的这些东西是肯定不够用的。
于是他买回了许多的书籍,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就化下来,白天再去找人请教一直到懂了为止。
没有人不喜欢上进的孩子,当时的理县县令更是一位好为人师的人,对关氏老族长的向学之心十分的欣赏,有什么事情也愿意交待给他去处理。
就这样在这位县令在位的六年时间里,关氏的老族长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上头的赏识,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与人脉,这位县令在高升的时候,还不忘了给他提了品级,使他成为了有品有级有官身的人。
就这样,关氏的老族长在理县为官四十五年,到他年老致仕为止,以一介白身做到了正八品县丞的位置,这在大雍不说是后无来者也绝对是前无古人了。
虽然他现在已经离开理县的官场好些年了,但是衙门里现在还有不少的后辈是他当年提拔起来的,只要他老人家还在,这份恩情就在,所以关氏家族才可以在理县过的这样的顺风顺水,可以说这个家族的兴盛,就是从关老太爷开始的,所以他才能在家族里有着说一不二的崇高的地位。
现在徐家以举人的身份压制他,这在他看来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要不是事关家族的荣誉,他都懒得搭理这一家人。
徐家随然是后来才迁到青石镇上来的,但是原来他们家所居住的镇子也是归理县管辖的,徐老太太看着关家的老爷子仔细的想了想,终于想起来这位老人是谁了。
她倒抽了一口冷气,强忍着心中的恐惧说到:“怎么着,你们关家还想着以势压人吗,你们家姑娘确实有错,我做婆母的说两句还不行吗?”
关氏的老族长闻言回到:“老太太,关蓉虽然是我们关家的姑娘,但是她加进你们徐家之后便是你们徐家的媳妇,她做错了事,老太太你要打要骂要教训,我们关家都没有任何的意见,只是有一点,我们关家绝对不能出被休的姑娘,老太太你明白吗?”
徐老太太闻言看着跪在地上的关蓉,她实在是不放心让这样的女人跟在儿子的身边,指不定什么时候不小心就给他们家惹出什么祸事来。
但是她娘家也不是他们徐家现在可以招惹的起的,不甘心的徐老太太对着关氏的老族长说到:“老爷子,不是我刻薄,你们姑娘的脾气我不说你也是知道的,要是将来真的有什么事了……。”
徐老太太的话没有说完,但是老族长已经知道她的意思了,他看了一眼关蓉,也不想因为这么个东西就跟徐家接下死仇,于是开口说到:“姑娘既然嫁到你们家,就是你们家的人,她的那些陪嫁够她吃穿的了,我们关家只要姑娘还是平平安安的做着你们徐家的媳妇,那就够了。”
徐老太太闻言放了心,满意的说到:“那是当然的,咱们两家怎么着的也是亲戚的。”
关氏的老族长闻言回到:“蓉儿嫁到你们家,咱们当然是亲家。”
随后他看着跪倒地上的关蓉说到:“丫头,家里能帮你的就这些,今后你自己就好自为之吧
106
106、第106章
说完这一句话,关家的老族长就没有再看关蓉第二眼,依旧很是客气的跟徐老太太含蓄了一下,随后便带着关大叔和自己的侄子离开了。
这件事情到这里也算是有一个结果了,徐家再也没跟谁提起过想要休妻的话题,只不过最近他们家还是比较热闹的,听人说是徐家的老太太嫌家里人气太单薄了,想要给儿子在迎一房媳妇进门。
人都已经选好了,就是隔壁镇子上廖家米铺的主人廖员外的千金。
说起这位廖小姐,也是一位妙人,她小的时候就由她父亲做主,定给了一户盐商家里做儿媳妇,两家约定好了的,等这位廖小姐及第了就迎娶过门。
本来两家门第相当,双方对这样的一桩亲事都是很满意的,可是谁知道最近几年,那盐商家里不知道是攀上了怎样的门路,突然就发达了起来。
有了钱了,盐商家里对过去定下的那一门亲事就开始不满意了起来,开始嫌弃廖家是小门小户了,多少次了那盐商家里都有意无意的开始用言语试探,想要退掉这一门亲事。
廖家是当然不可能同意的,他们家好好的姑娘又没有什么毛病,凭什么被人家退亲呀,但是那盐商家里现在却又很是有些势力,他们家不敢得罪,就只好装傻充愣,对盐商家里人的各种明示暗示装作视而不见。
那盐商家见到廖家是样的一幅样子,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因为在大雍朝,无辜退亲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退亲的那一方不但要给被退亲的那一方一笔丰富的补偿金,还要到衙门里去领四十大板和一大笔的罚款。
这么得不偿失的事情,身为商人的盐商家是不会干的,所以在廖家的女孩及第之后,盐商家即使是再不情愿,也还是把这个儿媳妇给娶进了家门。
但是盐商家的老太太不喜欢这个儿媳妇,总是觉得这个女人配不上自己的儿子,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家,还要死皮懒脸的嫁过来。
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盐商家的老太太在还没有举行婚礼之前,就给自己儿子的房里塞了四个通房丫鬟,还把自己娘家的远方表侄女接了过来,作为一房贵妾放到了儿子的房里,老太太这么做就是为了给还没进门的儿媳妇添堵,谁让她这么不识好歹来的。
可这位廖小姐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廖家的嫡出子女里,只有她一个是女孩,从小受尽了宠爱,那里肯受这种闲气,立时就发作了。
新婚的第二天,廖小姐敬完了媳妇茶之后,回屋就把那四个通房给困了,一通的打骂教训,还把那个贵妾叫过来看着,说是要给屋里的人们好好的立立规矩。
吃了大亏的贵妾和通房们立马找到了老太太那里去告状,当老太太气势汹汹的带着人过来问罪的时候,廖小姐却振振有词的说自己只是在尽当家主母的责任,教导屋里人规矩。
老太太气的不行,心说你不是要教规矩吗,那我就好好的叫你知道知道我们家的规矩。
于是后面的日子里,盐商老太太就天天的把这个儿媳妇叫道跟前去管教,廖小姐也不与她争辩,老太太怎么说她就怎么做,只不过回到自己的院子里之后,廖小姐就会把老太太用在她身上的方法,一个不落的全部用回到屋里的那些莺莺燕燕们的身上去。
老太太一看这不是在打我的脸吗,于是对廖小姐更加的严厉了,紧跟着那些妾侍通房们就更加的倒霉了。
这场婆媳大战的最终结果,就是连着盐商老太太。廖家的小姐,还有那几个妾侍通房在内的所有人都病倒了,盐商家的老太太是气的,廖小姐和那些通房妾侍们是被折腾的。
等到病好了以后,盐商家的老太太是说什么也容不下这个儿媳妇了,以妒忌、忤逆、不孝等等的理由要休妻。
廖家当然不能干,正在两家打嘴仗的时候,外面传回来了噩耗,外出到盐场收盐的盐商家的儿子,在回来的路上遭遇到了海盗,连船带货带人都没能回来。
盐商家闻言是悲痛欲绝,这回那老夫人也不在嚷嚷着要休妻了,而是要求廖小姐要给她儿子守寡,到死为止。
廖小姐才不去理会那老妇人的言语那,大雍又没有明文规定寡居的夫人不能在嫁,她又跟盐商家里的这些人一点感情都没有,凭什么要她守寡呀,她已经想好了,意思意思的守满一年的时间,就让爹爹给她找一个好人家在嫁了。
那盐商老太太闻言暴怒不已,扬言廖家小姐要是敢改嫁,她就一头撞死,叫她背上一条人命。
谁知人家廖小姐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前婆婆的生死,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等着守满了一年寡之后,我就回到娘家去,与你们家再也没有任何相关联的地方了,到那时候,你死你活关我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