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了,昨晚刚弄完。”罗先军点头道。
“那就由你向江总讲解吧。”
“好。”
来到一个多媒体会议室,罗先军打开大屏幕,播放幻灯片,为江博讲解起了仄秒光谱技术的要点。
江博当下无事,同时也比较好奇。
另外,根据系统的尿性,他感觉如果将【超短超强激光技术】中所提到的‘电子之谜’给解开之后,应该会有一笔极为丰富的积分奖励。
这种涉及基础物理科学的重大突破,感觉或许十万积分都不止,指不定二十万,甚至更多。
于是,他便坐在一根凳子上认真听了起来。
罗先军指着屏幕讲解道:“仄秒光谱技术,是将激光脉冲技术与电子显微技术结合起来。
在观测电子能态改变的实验中,我们首先通过郑教授和周教授那边的帮助,拿到了一种可以专门捕捉和操控单个原子的超导强磁设备。
我们通过发射一种800n长的红色激光脉冲,激发氢原子内的电子,而再用一种266n长的蓝色激光脉冲,负责测量电子的运动。
这两种波长的激光脉冲,脉宽都极为短暂,达到了0.85阿秒。”
罗先军指了指屏幕上的画面,翻了一页,又接着道:“一般情况下,氢原子受到光照后,绕核电子会吸收光能,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
这个时候,如果光脉冲持续的时间足够短,输送的能量足够强,那么电子会在氢原子中发生短暂的响应,发生辐射,释放吸收的能量。
而没了刚才吸收的能量,这种被激发的电子,又会快速落回原本的基态。
利用那种测量电子运动的蓝色激光脉冲,可以有极大的几率跟踪捕捉到电子落回基态瞬间的情况。
当然,这个数值非常短暂,因为这束蓝色激光脉冲一旦接触到电子所在的能级,就会再次让电子受激跃迁到高能态。
经过在极短的时间尺度内,连续对氢原子的电子进行上百次反复的激发测量,便能捕捉到电子落回基态时和受激跃迁到高能态时的上百种情况的数据。
将这上百种情况的数据进行汇总后,我们制作出了两幅关于氢原子电子在小时间尺度内的三维位置图。”
罗先军话到这里,屏幕上出现了两幅三维图。
第一幅图的中央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的质子,质子四周则是上百个淡蓝色的点,且没有任何一个点是重合的,这倒也符合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
据罗先军介绍,这是根据电子落回基态时的数据制作出来的图。
第二幅图则把蓝点换成了明亮的红点,是电子在受到激发后,跃迁到高能级时的位置图,同样没有一个点是重合的。
以江博那280点的智力,他看得若有所思。
罗先军等人的研究,说实话,依旧不算是对电子能态变化进行了直接观测,只是根据电子的能级变化的数据,而制作出来的位置图,而不是实际的观测图。
虽然与真实情况很相近,但就像是看烟花时隔着一层保护膜,区别还是有的。
不过,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算是领先全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