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大贪官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五五章 该聪明时不聪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滏阳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磁州滏山南麓,故名滏阳河。流经邯郸、顺德府、北直隶、直至河间府与滹沱河汇流后称子牙河,连通天津卫。

滏阳河全长近八百多里,是一条防洪、灌溉、排涝、航运等综合利用的骨干河道。同时还是一条常年有水的天然河流,这在华夏北方城市十分难得。

尤其所过之处,都是富庶且少水的地区。疏通这条河流,不仅能繁荣商业,更能灌溉下游大片良田,可谓造福苍生。其价值之大,简直不可估量!

“铜帮铁底......想不到,润德你竟有毛遂自荐之雄心壮志,为师自愧不如。”听着何瑾的构想,姚璟不由面露敬仰。对何瑾刚才说他目光短浅,再没一丝的怨怼之意。

因为滏阳河‘铜帮铁底’的说法,就跟毛遂有关。

战国时,毛遂自荐与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抗秦,促成了赵楚合纵,于是留下了‘毛遂自荐’的典故。但毛遂在治水方面的建树,或许鲜为人知。

由于请兵有功,赵王遂封毛遂为谏议大夫,封邑曲梁。然当地地势低洼,滏阳河洪水经常泛滥成灾,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毛遂到任后,疏通河道,加固堤防。为防止滏阳河决口,特意令民用红胶泥土和泥,把河底、河帮全部抹厚四五尺,不留一点空隙。

从此之后,滏阳河不仅解除了溃决之虞,而且河道畅通。水利的兴修,使这一带农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后赵王视察民情,听闻毛遂治理滏阳河的事迹,高兴地言道:“如此一来,滏阳河岂非成了铜帮铁底”?

自此之后,铜帮铁底的说法,便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只可惜,当年的铜帮铁底,也架不住沧海桑田的变幻侵蚀。

尤其滏阳河支流繁多,处于太行山迎风坡,源短、坡陡、流急,洪水峰高量大、河道泄量上大下小且弯曲,每到汛期宣泄不及,便导致洪水泛滥成灾。

千多年的冲刷,以及河流的改道,便使得这一大片的地方,不是在汛期成了河泽,就是干涸的时候毫无人烟。灌溉、航运、防洪、排涝的功能尽皆丧失,看得何瑾每每都痛彻心扉不已!

毕竟,这可都是大把大把的钱啊!

“师父,当年毛遂用红胶泥土,可算是当时最好的材料了。可真正疏通河道,最合适的材料是什么?”说着,他一指脚下的水泥坨子,道:“是这坚固如石、还不渗水的水泥混凝土啊!”

经何瑾这么一点醒,姚璟才恍然大悟,震惊异常:“润德,原来你早就谋划好了一切?”

“嗯。”这下何瑾凝重点头,解释道:“材料方面,就是这水泥了;技术勘探方面,郝家这里肯定有专业的人才;资金方面,由柳大家义演筹集的钱财和秀儿的投资,应该已经足够了;至于劳力方面,当然便是这些庞大的灾民。”

“弟子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官府的政策支持。只要师父能将这事儿跑下来,弟子就敢保证一定能疏通这条滏阳河!”

姚璟当下就要道出豪言壮语,可略微一寻思后,又忍不住苦笑了起来:因为政策这事儿,何瑾其实也已经替他办好了。

选择疏通这条运河,何瑾可谓已兼顾了方方面面的问题。

首先朝廷那里,不用花一分钱,就能拥有一条多功能的运河,傻瓜都会同意;其次,地方州府那里,只需配合一番,就能捞得一大政绩;至于灾民们,有了这样一项大工程,就有了饭碗,也会乐开花。

当然,其中最大的获利者,还是何瑾。

运河一旦疏通,他作为最大的投资商,当然会享有税收收益的担保。一点都不吃亏不说,还开拓了一笔巨大且源源不断的财路。

更可恨的是,这家伙早就将运河岸边的荒地拿在了手里。届时运河疏通后,商贾云集、货物不断,随便在岸边做任何生意,都会赚得盆满钵溢!

可姚璟会不同意吗?

除非滏阳河的水全进了他脑子里,否则他才不会不同意!因为运河一旦疏通,他这个知州的政绩,可就大到天上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