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轰隆隆战马奔腾的声音,震得大地在剧烈抖动,陈惇就知道第二轮攻击到来了。他将疲惫忧虑一扫而净,只觉地浑身血液像燃烧沸腾了一般。他四顾其他人,竟发现所有人眼中都露出熊熊的火焰来,显然第一次的血火之战已经让他们飞速适应和长进了。
“他姥姥的,”有才龇牙咧嘴道:“该来的都来吧!”
陈惇不由得莞尔:“该来的都来吧。”
他的笑容转瞬即逝,因为他已经看到了远处的倭寇,比方才多两倍的人,密密麻麻挤得像是搬家的蚂蚁,触目间尽是他们疯狂而阴狠的眼神。
王忬站在城楼之上,紧紧观望着战局。他在心中为这一支不知来历的军队担心,又有兵围城下而无法击贼的愤慨:“自杭州被围,卫所星夜救援,均力战而不能敌,本官忝为一省巡抚,竟不能发一兵一卒,坐而视之,实在是颜面尽失,愧对天子!”
身旁的几名官员都劝道:“这怎么能怪大人,倭寇侵略如火,嚣张非凡,祸害我沿海百姓并非一朝一夕。何况大人闻听皇命,星夜赶来,调兵遣将,指挥若定。三路大军,朝发夕至,已解了台州之围,我杭州只需固守待援,两天便有大军回返,届时这些撮尔贼寇,定化为齑粉!”
王忬道:“即算都司兵马全都派出去,杭州难道不能以民为兵,杀出城去,如此两面夹击,贼寇还能如此嚣张吗?”
布政使吴伯宗微微哼了一声,“大人此言差矣,贼势甚大,不可正面迎之,须耗其锐气,挫其锋芒,杭州城池坚固,正该是固守待援,岿然不动,如今倭寇攻城不下,日复焦灼,只等到三路大军回返,定然能将之一网打尽,何必要冒风险打开城门,万一倭寇趁势攻入,届时大人可就成了杭州百姓的罪人了!”
这话被身旁一人听到,便露出一个近似嘲讽的笑容来:“我看杭州无人响应募兵,三十万百姓瑟缩如鹌鹑,可能是宋时遗风。杭州偏安之地,百姓歌舞升平,哪里识得兵戈?正是那句诗说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啊!”
这人果然不是浙省官僚,而是王忬的西席,请来给两个儿子王世贞、王世懋教书的,也算是王忬的智囊。他说话就夹枪带棒明嘲暗讽,把一众杭州官僚说得面色青红。
然而他说得并没有错,因为杭州人口众多,然而征召百姓守备城池的时候,却无人响应。强行招募的百姓被赶到城头上修筑工事,就好像被秦始皇役使修筑长城一样,哭声竟闻十里。而面对倭寇第一次攻城,他们是惊慌失措不听指挥,连往下投掷檑木滚石这样的事情,都做得艰难。
这样还叫王忬怎么组织军队去跟围城的倭寇战斗?如今竟只能眼看着陈惇率领不足五百人的队伍,拼死抵御倭寇的第二波进攻。
王忬想起临山卫阵亡的官兵,心中又恨又怒:“南倭北虏,国事已经稠溏如此,天下竟还以为无事,庙堂竟还勾心斗角,如何对得起死难的将士?”
他看到陈惇的乡勇们打退了倭寇的进攻,心中又暗暗生出希冀来,希望这一次这支队伍还能使出些新的办法来,若是能坚持到俞大猷汤克宽的军队到来,他一定要好好嘉奖这支创造了奇迹的队伍。
“再刺——”陈惇怒号着,弓箭手拼命射箭掩护,乡勇将手中的大毛竹挥舞起来,拦、拿、挑、锯、架、叉、构、挂、缠、铲,他们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各种进攻的办法,而倭寇虽然有木盾做掩护,仍然七手八脚招架不得,一时间又杀得血流成河。
大刀手灵活地左奔右突,看到被毛竹刺中倒地的倭寇,就补上一刀。然而这一波倭寇实在是太多人了,随着“嗖”地一声箭羽划过的声音,两个抬着毛竹的乡勇竟双双倒地,倭寇一片地欢呼怪叫,竟挥舞着长刀逼了过来。
大庄主肩颈上中了一箭,脸色惨白:“怎么办?怎么办?”
陈惇知道乡勇们此时也几乎筋疲力尽了,一口气用到现在,几乎穷尽了。他沉声道:“撤回高地,瓶子准备了!”
众人听他指挥,立时往高坡上跑。弓箭手抓紧时机发箭如雨,逼得倭寇稍稍停滞——趁此机会,陈惇从牛车车板下面捡起一个瓷瓶抱在手上,招呼众人集中在他左右,各人手中纷纷捡起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却都望向他,等待他发号施令。
没过多久倭寇就扑了过来,手持着刀盾的倭寇面色狰狞,踏上了那有些倾斜的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