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朱由检最近的心情很不好。一方面是宠妃田贵妃重病太医们束手无策。另外一方面朝堂上杨鸿章推行税率改革后麻烦不断,住的府邸被人放火烧了,走在大街上被边军冒充的强人刺杀。尽管这是针对杨鸿章的,也没有成功,但这是对皇权的挑衅,这是在北京城啊。是他朱由检力排众议拔擢杨鸿章,然后接纳他的主张才有税率改革。
这几天又有人上书说杨鸿章骁勇善战,这样的人才应该为国家镇守边疆,而不应该在京城虚度年华。这看起来是忧国忧民,但经不起推敲,仔细一想就如同当初那些人想尽一切办法让孙承宗出京督师一样,孙承宗一路尾随多尔衮到了山海关,之后定没有立即回返。于是就有人上书主张让孙承宗以内阁大学士身份重建辽东关宁锦防线,也有人说应该让孙承宗担任蓟辽总督。总之就是不能让孙承宗回来。
在孙承宗的使用问题上,朱由检承认自己是有点过分了,让孙承宗在高阳虚度了十几年。但正是这浪费的十几年孙承宗已经垂垂老矣,作为一个内阁重臣辅佐君王还可以。但是要长期身处前线,随时与清军开战,孙承宗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了。杨鸿章推荐了卢象升。而其他人现在在推荐杨鸿章。
卢象升做过宣大总督,去辽东倒是问题不大,但是推荐杨鸿章的人可不是推荐他去做总督也不是某一镇的总兵,只是想办法将杨鸿章弄出京城,这是朱由检不能接受的。
朱由检准备来一个将计就计,将奏章拿出来给内阁辅臣们看,然后说杨鸿章对付建奴有独到之处可以去蓟镇或者大同担任总兵,结果引来的四名内阁的一致反对,这还包括新拔擢的刘玉亮和倪元璐。四个人的理由一样资历不够难以服众。朱由检原本也只是试验一下大臣们没想到下面反映如此激烈反而激发了他年轻的好斗心。
朱由检的理由也很充分,杨鸿章现在是正四品的文官,在税率改革的问题上又是有巨大的功劳,外放的话应该是至少从三品甚至正三品,如果是武将,那正三品的总兵是合理的。结果拿到朝堂上议论结果是反对声一片。无奈之下只好就此作罢。
结果没几天宠妃田贵妃却终究没等来杨鸿章从杭州请来洋和尚,丢下朱由检一个人仙游去了,为此朱由检伤心欲绝辍朝十日!朝臣们虽有非议却不敢去触皇上的眉头。
杨鸿章终究是没找到向思问,也没有传来关于向思问官职调动的消息,向思问也不上朝。杨鸿章无奈只好将心思放在皇上寄予厚望的税收上。
有了前两次的教训,现在杨胜带着三十多人的随从队伍寸步不离杨鸿章,倒是让杨鸿章成为了北京城最威风的四品官员。
皇帝因爱辍朝,但是下面的人不能不做事,尤其是他这个户部的重要人物。日子过得很快,眼看着就要过年了,杨鸿章在想着是不是找机会回去杭州一趟,或者让夏燕来京城早日完婚,不然向云芳的事情拖下去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只是不等杨鸿章安排好这一日深夜却街道了一个惊天的消息。杨胜将送消息的人带到书房的时候,那人扑通就跪倒在地语带哭腔:“杨大人,快些去救救皇上吧,那些逆贼发动了宫里变。”
来人是个太监,但是杨鸿章不认识,但是这消息也太过于惊世骇俗了。准确性自然就值得怀疑。那太监见到杨鸿章似乎不相信自己又从怀中掏出来一张信笺,上面有一行清秀的字迹:范福翠联合陈国公、高起潜叛乱,速来救驾。很容易辨认出来这是个女人写的,还有点熟悉。
杨鸿章拿着信笺问来人:“这是谁写的?”
“是向妃娘娘!向妃娘娘因为住得比较偏远才有机会让小的出来传消息,其他的宫门怕是早已封锁。娘娘说杨大人你一定有办法救皇上的,请大人你想想办法吧。”
杨鸿章如五雷轰顶,后面小太监说什么已经听不清楚了,向妃娘娘?宫里面何时多了一个向妃娘娘,还是熟悉他杨鸿章的,偏偏写的字还是自己熟悉的?
向思问啊向思问,莫不是这就是你所图吗?文官不是一向不屑于送女入宫的吗?这个向思问真是一个意外。然后他又想到了自己与向云芳的那一晚,如果被外人知道可能就是杨家和向家满门抄斩!
难道向云芳事先就知道了他父亲的所作所为?可是为了什么她要如此呢。作为一个男人制造更多的妇女,让更多的男人做接盘侠在和谐时代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情,可是这是礼教甚严的明朝啊,更何况向云芳是自己的女人啊!两个人两情相悦,说也没想过也辜负谁,这突然之间就成为了别人的女人,这个别人还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