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永历之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一百二十五章 纷乱的秋天(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清国取得决定性的战略胜利,他们遏制住了持续三年的准格尔人战略进攻。葛尔丹退出会战后被迫向远在伊犁的老巢撤退,路上他们连续遭到瘟疫袭击和大暴风雪袭击,最终回到家的只有不到三千人。

因为这只主力一直在蒙古高原上征战,葛尔丹老巢极度空虚。他的亲侄子,被他赶出汗国核心,跑到遥远的西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放牧的策妄阿拉布坦,带着五千人马横扫伊犁河流域。‘尽收葛尔丹之妻子人民而去’,本就是以小击大的准格尔汗国,军力和国力遭到巨大损失,天平倾斜到了极致。

借准格尔势弱,康熙马上采取积极动作,他要开始准备战略反攻。

去年秋天,大皇帝亲自在多伦召集喀尔喀蒙古三汗、漠南蒙古49旗举行会盟,统战大会召开后,喀尔喀贵族们开始陆续返回漠北蒙古传统驻地。

部分南逃的牧民被留在内蒙古,康熙命令沿东西两条线设置驿站,保持对外蒙古地区的沟通和控制,同时把南逃牧民临时编制37个旗,这些暂时没有王公控制的牧民,成了最好的补充兵员。大清国开始在其中抽调人力,组织新的骑兵和火枪营。

此外大皇帝派人不远万里跨过葛尔丹控制区,找到那个败家子策妄阿拉布坦,许了他一个空头汗的名义,约定时机成熟两边夹击葛尔丹。

这个时机康熙还在慢慢等,乌兰布通之战给他留下阴影,准格尔人战力之强让皇帝深深震动。不管仗打的多难,两国这个死仇已经接下了,这支全骑兵组成的汗国军队,战斗能力和战略机动能力实在太强,大清入关以来,还没有那个敌人能打到离燕京如此近的地方。

琉球和广东士绅之间的勾连没福建那么深厚。这也分地方,潮州府一带和台湾交情可一点不比厦门差,广州周边两边往来也很密集,其他地方就要差些。

这一任两广总督叫石琳(汉军正黄旗),乃是最铁杆的汉奸二代,汉军旗八大家石家后人,前年刚从云南巡抚任上升到总督。

两广总督这个官儿有个特点,别的总督都是管两个省驻扎在其中一省省会,唯独他这个总督是驻扎在肇庆(两广交界处)。

这是前明留下的传统,乃是因为广西境内苗、獞(今壮族)、瑶情况极复杂,总督就近驻扎有利弹压。

康熙给他的秘折他也没特别当回事,广州有人贩卖假钱这算多大的事情呢,转手把活派给广东巡抚。至于去安南查验这事没办法,关系到藩国也不能转,于是就委派南宁府同知(正五品)李近群跑一趟东京。

打宋朝开始,安南人就已经不怕广西人了,他们那时候打下半个广西还杀了好几十万人。但是安南人很怕大清国,怕康熙皇帝,毕竟国力摆在那里。

问了问使者来历,安南人很骄傲,踏破横山是伟大的胜利,安南把自己狠狠吹嘘了一把,再说广南本就是自家属地,讨伐不臣也合理合法。但使者反复盘查琉球人的情况,安南人又不是傻子,看出来这里面有些不对。

琉球国东京商馆不在东京城里,和大清国一样,安南不愿意和商人接触,他们把贸易港放在太平江口(距河内两百里),这里有个叫番船使司的小衙门专管外贸,有什么要求就在使司说,官员再把问题报到东京,那边再给指示……

手下把情况报给郑主。正赶上安南和琉球在蜜月期,郑主大手一挥“去把那个琉球馆主叫来,你们两边对下口供。”

他也没法见大清使节,两边地位十分尴尬,见面到底谁拜谁呢。东京商馆馆长叫王明臣,这名字一听就是大明遗老遗少,不错这位是纳土纳的出身,乃是当年情报司第一期短培班出来的高材生。

他这个商馆和别处完全不同,第一要紧事是输送人口,第二要紧事是刺探情报,第三要紧事是贿赂安南官员,生意那只是副手随便做做的。

这位几乎年年受嘉奖,已经是情报司参事级(正六品)官员,他马上赶去东京。时间紧张的已经来不及请示台湾,他马上按照自己理解编出一套故事。

这事儿对安南是无所谓的事情,安南就把这套讨伐广南的假经历整理了一下,交给大清国特使。王明臣打马赶回太平江口,连夜包一条船赶往台北,这么多年情报经验,让他觉得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福建那边也已经接到皇上秘折,也是同样的题目打探琉球国有没有造假钱,偷运大清贩卖,查证琉球国征讨广南的过程。

福建官员反应和两广大不一样,整个福建官绅已经和台湾深度捆绑,换句话说套牢了。

接到秘折后,福州将军和巡抚第一反应竟然马上秘查手下,看看是不是自己内部有人分脏不均,跑到燕京告状去了。至于闽浙总督王骘,这位虽然还在任上,但是人已经八十多了,早已卧床不起数月不能理事。

王明臣赶到台北的时候,王浩正召集几个大佬在那儿编征广南过程呢,听他汇报康熙连安南那里都在验证,王浩叹了口气“到底还是太大了,以后再想遮掩恐怕没那么容易。”

打马虎眼这事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人家也不是傻子。

大都督府恨死告密的了,现在燕京那边有坐探,紫禁城里面没有秘密,只要肯花钱绝对能买到消息,到时候看看是谁把这事捅上去的。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