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永历之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一百三十七章 远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南兴毕竟离纳闽太近,从这城再往西一百多里已经是汶莱国名下贵族领地,方老板觉得发展潜力不够大,还是山打根好,将来前后左右都是自己地盘,再说那边还有河流,顺水发展比较简单。王浩答应了他的请求,大军在中途港修整了四天,继续上船出发。

苏禄的领土是海上斜着的一组岛子,姿势和原来的琉球国有些像。

这些岛绵延在八百多里海面上,最西面的岛距离勃泥大岛不到二十里。苏禄国粮食产量相当少,他们就是靠着西边联系勃泥,东面联系棉兰老岛,两边做海贸挣钱养家。如果搭上最西头勃泥大岛上的山打根,这国的国土长达千里,呈一条弯月形。

苏禄国最东面岛屿叫巴西兰岛,是个长百里,宽四五十里的大岛,这岛再往东北几十里,就是棉兰老岛西南角三宝颜半岛。

棉兰老岛极大,是个蝌蚪型的岛子,蝌蚪小尾巴对着西方,这尾巴就是三宝颜半岛,半岛的尖上是贸易港三宝颜,这是整个大岛和外界的贸易、交易中心,苏禄人就是靠着这个端口做海贸赚钱。

参军司的计划是不碰三宝颜城,毕竟那是棉兰老上七八家素丹取得财货的地方,打了得罪人不少。他们计划从巴西兰岛上开始,逐岛往西清,等把山打根做掉,苏禄国也就不存在了。

从中继岛出航,船队往东南方向直航九百里就是巴西兰,此时已经是三月初,海面正好刮强北风,大船队用了三天整到达巴西兰外海。

整个远征船队再加东勃泥船队已经将近两百艘,庞大的舰队铺满整个海面,巴西兰岛的末日到了。

这岛子面积不小,开发度只能算中等还要偏下,岛上有个大商港没有炮台,只有个小型石头望楼兼职码头警戒,上面有个城垛估计有一两门小炮。

巡航战队分成三组,一组四只向北,他们的任务是巡航岛子和三宝颜之间的海峡,拦截敌船;另外有六条分成三组南下,他们的任务是阻拦其他岛子尤其和乐岛(苏禄王都)派来的援兵,剩下的船跟着上川号缓慢开进港口。

这条两层炮甲板带74门巨炮的战列舰,在这儿完成了自己的首秀。只见它独自缓慢的划进海湾,船体贴在码头附近打横,整个侧面对准了港口,两轮炮击后,那个望楼和附近建筑全部化成废墟。

其他巡航船排成一个纵队,开始对港内船只进行逐个炮击,因为完全不清楚敌情,船长们得到的命令是尽量击沉,不让任何船只离开港口。

大约半小时后,码头上的船只和沿海的建筑全部化成废墟,巡航船队在布莱克旗舰带领下驶出港口,他们会沿着岛子顺时针行驶,逐个村镇进行炮击。上川号因为行动不便留守港口,商船开始靠岸,一大群穿着和服,赤脚带着藤盔的拔刀队第一批冲上码头。

岛子最宽的地方近七十里,总指挥于国实命令除了一个陆战营做预备队,其他陆队全部上岸,他本人也在第二批登岛就近指挥。

港外只剩下王大人这个酱油客,他正在弗里德里克船长陪同下,兴致勃勃的参观上川号,这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这时代的战列舰,炮声中打着小旗旅游真刺激。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战列舰上的规矩和王浩看惯的巡航舰完全不一样,这船上居然还有猪、羊、鸡这些活物。王浩要进的炮舱根本进不去,一只至少三百斤的肥猪被捆住蹄子扔在舱口,想进去除非踩着它身上踏过去。这让穿着绣满金线大礼服的大都督十分犹豫,他这件衣服可实在不便宜。

“其他船不是储备咸肉咸鱼这些东西吗,为什么上川号上带这么多活的?”

“阁下,我的船是战列舰,我要保证我们的军官吃到最好的。”

弗船长觉得大人问的话好奇怪。夷人的眼睛里,只有战列舰才是战船,其他船都是辅助船只,哪怕一等巡航船。

虽然弗船长私下里也承认一等巡航船很强,强大到几乎和四等战列舰战力无限接近,但他还是坚决认为只有上川号才算战舰。

王浩点点头,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夷人们依然还是叫许三多准将阁下。

一条三级舰的指挥官正常军衔是上校,许大人麾下管着一条战列舰和那么多的辅助战船,夷人们依然认为他是准将,是个超级加强版的准将。

“带我继续参观吧,每个舱室都看一下。”

上岸的战兵进展十分顺利,这岛上有超过六万居民,成建制的军队竟然不到千人,只有码头上有四五百集合的战兵,这些人被炮火扫荡后上岸的拔刀队屠杀殆尽。

这次主要为了俘获人口,所以提前和这些倭人说过不准屠杀平民,这让大老远跑来,想挣点军功的拔刀队略微有些不爽。所以上岸后,有些跪地投降的士兵,他们也假装看不见扑上去就是一刀。

下午的时候,整个战线已经从码头往内陆推进了五六里,一大半的士兵按排为单位往前推进,少部分在不断绑人,绑起来后分成男女两队往码头输送,王大人对前几天的进度要求极高,这阶段要和时间赛跑。

按照台湾的征召法,每条商船都有义务被征召为军事用途,每年被征召的前四十天几乎算义务工,除了发点津贴是不给补偿的。

超过四十天要开始给船主算钱,超过三个月要按照正常市价租赁。到现在出海已经二十多天,王大人要和时间赛跑,能省点钱也是好的。等后面这些临时船走光了就无所谓了,剩下都是直接包年的船。

岛上的行动进行到第七天的时候基本进入尾声,正好接仙台藩拔刀队的运输船也到了,一万多战兵在岛上拉网式搜索,岛民无处可逃。

这个岛子上抓的优先送台湾,那里要拿这些奴隶补充手里各支工程队,还要拿来置换工坊里的契约奴。台岛连着三年往南河、宁靖两地释放奴隶,输送国人,岛内民政官员反弹很大。虽然看着人口总数没降低,但有效劳动力在减少。

这次岛内置换出来的奴隶,方司观提了个新办法,他的法子就是这些奴隶和契约奴释放的准国人,岛内打散到各地,每人只授十亩或者更少的田。这样有余力的壮丁,正好能去船场、茶园和工坊打打散工。

“咱们在岛内人为造一批穷人,以后大人再往哪里移民的话,随便开个条件,这些人就开心的去了,不用非像宁靖那样给一百亩。”

这办法确实值得尝试,每家授田一百亩,可不是哪个地方都能实现的。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