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永历之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随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书末页

这时候,我们的民族疲惫了,血性不够了,科技不领先了,综合国力大幅下降了,真的,能够天上掉下来一个穿越客,就能起死回生吗?

或者再想想,就算回来一个,把大清推倒了,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真的建了国,难道就一定不会有鸦片战争吗?举一个离得最近的例子,越南后阮朝,1802年才靠血战开国,1858年就沦为法国殖民地。

进入19世纪,一切农业国家对上工业化国家,都会被打成狗屎。农业化到工业化的转变,工业革命对全球各国家、各民族的洗牌。程度之深,范围之广,远远超过古典时期和中古时期。

而工业化,真的就靠穿越客上去就弄一台蒸汽机就能搞定吗?在这个点上,我曾经想过很久很久。不展开说了,那要说个两三千字。

总之,我很想写一篇模拟的历史,能够在外交、科技、时代、民族性、军事、成长轨迹等方方面面写的清楚。在这个科技大变革的时代,我们这个民族,到底有没有机会主动变革,提前翻身,而不是等到人家打上门来,把我们几千年的自信心,荣誉感打到谷底,然后再从地狱里重新爬起来。

很遗憾,立的志向太大了,想写的太多了,想描述的方面太多了。一句话,志大才疏了。我想写的,大抵已经不是一部小说,而且一部虚构的,一个大国的完整百年转型史。

我也没想到,这年代的人,大抵更喜欢看小白文,爽文吧,可能我这么认真,从一开始定位上就输了。

这部书,最开始设定的时间是超过60年,从王浩许三多台南创业,到刘浩天古稀老人的时候,作为帝国的首相,签署下战书,那一章的名字,我都有想过,叫过河(黄河)。

60年啊,那就是三代人,大概前文的人物,到后面都进了棺材里了,后面又要一岔一岔的出主角配件,这写下去,确实书友也不爱看所以,可能写一部历史,本身就是个错误。

这一年来,我写了大约250260天时间,成稿约91万字。改了大概四十天,后面下一卷有十六万多字被我删除掉了,因为那部分是按照很多书友的想法写的。很抱歉,节奏提的很快,但是写着写着,发现做不到那么快,我只能推倒重来。

本朝太祖,创业团队水准之高,执行力之强,历史罕见。从19211949年,创建这个国家也要28年历史,这还是有汽车有飞机的时代。而且,毋庸讳言,本朝为了能够快速起势,用了土地革命,文化抹杀两大利器。

对比之下,我实在想象不出,在古代能够速推的办法。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如果肯像元或者清一样,屠杀半国没准也是可以的,除此,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这一年,这本书就像是个难产的孩子,真的很难产,比工作还难。大抵为了写这些粗浅的文字,工具书都买了五七八千块的,每天至少要看五六个小时的资料,到现在还没读完

还打着写书的名义,特意跑到下关去玩了一圈,柬埔寨也去了老婆为此没少骂我哦。

让我感动的是,甭管文笔多糟,还是有书友一直在支持我,鼓励我,这是我后几个月的最大动力。名字我不赘述了,真的是记在心里,你们让我感动。

我自己也多少有些气节。本书45、50和66万字的时候,编辑一直要求我上架。因为没可能写到350万字以上了,我一直拖到最后,坚持发完以飨书友,咱没本事写一篇神文,就不让书友花这个钱了。虽然,其实我挺想上v两篇,把整个作家流程都走一遍的,哈哈。

本文暂停于此,并不是将来不写了,等我将来有大段空余时间的时候,我会继续写下去,毕竟,我和大家一样,心里有着一个大国梦。

s手头有后面20年的大事件,时间进度表,有人想看吗,如果大家想看,回头我发一篇剧透章。

谢谢你们,看了这么长的一篇白话文,用了这么多时间。

又s主要为了回答大肘棒书友,何时进攻大清,也有很多读者不停在问这个问题。1696年昭莫多大战,大清彻底打垮葛尔丹(但不是整个准格尔汗国)。1697年6月葛尔丹确切死讯传至康熙(此时在宁夏前线督战),按照康熙的智商和清国的执行效率,对琉球采取措施,至少要到1699年。所以,开战必须要在1699年前,毕竟穿越客至少知道葛尔丹吧。对清战争的第一步是广东,也只能是广东。

而对北海道、库页岛的开发,殖民,从这一卷第一次对倭战争胜利后就要启动了。只不过经济效益有限,北线开发是一个漫长,枯燥(而且异常残酷)的支线。在19世纪末之前,在库页岛,堪察加这些冰冻地域,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只有毛皮和金砂。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书末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