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履园丛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丛话三 考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宋儒解之曰:“同一动也,吉居其 一,而凶悔吝居其三。故君子慎动。”推其意,将必有以枯禅入定,始谓之吉矣。 余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凡事皆从动而生,动而成者,未有不动而生, 不动而成者也。所以仕宦要勤俭,种田要勤俭,工作要勤俭,商贾要勤俭。凡事 勤则成,懒则败。故君子之动也以礼,自吉多而凶少;小人之动不以礼,自吉少 而凶多。陆象先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谓扰之者,庸人也,非君 子也。无礼而扰之,小人之道也。有礼以当之,君子之道也。

错简

《舜典》“舜让于德弗嗣”之下,紧接“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中间似 有错简。或曰《论语》“尧曰:‘咨,尔舜’”数语当在此。又《孟子 万章》 “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一节,注中有“殷受夏”至“为烈”十四字,语意不 伦,李氏以为断简或阙文者。吾乡秦元宫先生谓当在《滕文公 彭更章》“非其 道”之下,“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 下,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皆属 有理。

出母

世传孔氏三世出妻,此盖误会《檀弓》“孔氏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之说。 按其文曰:“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 ‘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又曰:“子上之母 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子 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 污则从而污,谠虬材堋N谝财拚撸是为白也母;不为谝财拚撸是不为白也 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此则后人谓孔子、子思出妻之证也。 按《左传》:“康公,我之所自出。”出之为言生也,谓生母也。其曰“子之不 使白也丧之何也”,盖嫡母在堂,不得为三年丧耳。其曰“为谝财奘俏白也母” 者,正其妾之谓也。必白为妾所出,而子思不令其终丧故也。考之年谱,孔子六 十六岁,夫人亓官氏卒。六十七岁,有伯鱼母死期年犹哭,子曰“谁与”之问。 六十八岁,孔于归鲁。又考之古礼,父在为母服期,合诸夫子六十六岁而亓官夫 人卒,六十七岁正伯鱼期年丧毕之时,而伯鱼犹哭者,盖贤者过之也。夫子之言, 殆谓父在而哭母之礼不可过,非谓母出而为子之服又当降也。乃迂执者拘于期字 之义,谓出母无礻覃,期可无哭,必以实孔子出妻之说。如谓孔子所出者即亓官 夫人,则后人何不记夫人之出,而反记已出之夫人之卒?如谓伯鱼之期而犹哭者 又一夫人,则孔子有二夫人,而伯鱼为生母之丧矣。然则子上之不丧出母,生母 也,非见出于父之母也,更无待辨,何疑乎子思有出妻之事,而兼疑乎伯鱼为出 母之丧哉!况《檀弓》止有出母字,并无出妻字。后人因出母字而溯从前一代为 出妻,亦弗思之甚。

谓伯鱼出妻者,盖亦据《檀弓》曰:“子思之母死于卫,柳若谓子思曰: ‘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盖慎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闻之, 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 又据《檀弓》曰:“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 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 即以此说论之,既曰庶氏之母,则固明指为庶母矣,何曲为之解者反曰伯鱼卒, 而其妻嫁于卫之庶氏也?子思又尝居于卫,则母之从子于卫,亦寻常事,而何言 乎嫁于卫也?礼诸侯一娶九女,惟嫡夫人诿恚鲁隐考仲子之宫,为《春秋》所 讥。则妾之不可祭于嫡室,自古而然。是子思之哭生母于他室而不于庙,固其宜 也。《孟子》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非不能申丧于生母之谓也。然则夫 子为政三月,而鲁国大治,商贾信于市,男女别于涂,岂室家之内,朝夕薰陶, 及于积世,独不能如有虞之化,率二女以执妇道耶?学者偏信彼而疑此,亦惑之 甚矣。此说始于周栎园,南汇张友白亦极论之,可以破千古之疑。

《说文》部首有[1234]字,居力切,读曰“急”,“恭敬”之“敬”字从此。 许祭酒曰:“[1234],自急敕也,从羊省,从[1234]者,犹慎言也,与义、善、 美同意。”段懋堂大令《说文注》谓此字不见经典,惟《尔雅 释诂》:“{宀鱹、 骏、肃、亟、遄,速也。”《释文》“亟”字又作“苟”,同。观此,则与[1234] 字绝然相反。若言“苟”,“苟,草也,从草句声,古厚切。”“苟且”之“苟” 字从此。案《燕礼》:“宾为苟敬。”郑注云:“苟,且也,假也。”又《聘礼》: “宾为苟敬。”郑注云:“苟敬者,主人所以小敬也。”又《毛诗》:“无曰苟 矣。”郑亦迁就,并解为“苟且”之“苟”,误矣。余以为《论 语》“苟志于 仁矣”,《大学》“苟日新”,朱子《章句》并解为“苟,诚也”,亦误。

《论语 学而篇》:“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即上文“其为人也孝弟” 之“人”,非“仁义”之“仁”也。案篆文“人”作[1234],或变作[1234],隶 书亦作[1234],汉《礼器碑》“士人”作“士仁”。则“人”、“仁”二字,古 盖通用,犹之“井有人焉”作“仁”也。若作“仁义”字解,便投入荆棘,其义 反晦。近刻《十三经校勘记》,《论语》古训,俱未言及。

三归

《论语 八佾篇》:“管氏有三归。”《集说》据《说苑》云:“三归,台 名。”考《韩非 外储说》:“管仲相齐曰:‘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曰: ‘使子有三归之家。’”《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景公曰:‘昔吾先君桓公 有管仲,恤劳齐国,身老赏之以三归。’”《国策》:“齐桓公宫中女市女闾七 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史记 礼书》:“周衰,礼废乐坏,大 小相逾,管仲之家兼备三归。”包咸注:“三归,娶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 王伯厚亦曰:“惟正己可以格君,故管仲有三归,不能谏六嬖之惑。”合观诸说, 则非台明矣。刘向因《国策》宋君筑台,齐桓女闾赖子罕扌失民,管仲三归以掩 君过,遂以三归系于筑台之下,误为台名,紫阳袭其误耳。

顾亭林《日知录》论《说文》云:“毫为京兆杜陵亭,此地理之不合者。” 案《史记集解》徐广曰:“京兆杜县有亳亭。”《索隐》:“秦宁公与亳王战毫, 王奔,遂灭汤社。皇甫谧云:‘周桓王时,自有亳王号汤,非殷也。’”此亳在 陕西长安县南,若殷汤所封,是河南偃师之薄。《书传》及本书原作“薄”,如 《逸周书 殷祝解》云:“汤放桀而归薄。”《郊特牲》:“薄社北牖。”《管 子 地数篇》云:“汤有七十里之薄。”《墨子 非攻篇》云:“汤奉桀众以克, 有属诸侯于薄。”《荀子 议兵篇》云:“古者汤以薄。”《吕览具备篇》云: “汤尝约于韦阝薄矣。”高诱注:“‘薄’或作‘亳。’”惟《孟子》作“汤居 亳”,盖借音字。则《说文》所指京兆杜陵亭者,未尝误也。桐城孙岌之教授尝 著《摧经斋札记》,考之甚详。

《尔雅 释鸟》周注:“子鸟出蜀中。”下云:“燕燕,。”案“” 字音规,周即子规也。《说文》误其句读,解“”字曰周燕,陆德明《经典 释文》亦承许氏之误。

寡公

《左传》:“齐崔杼生成及疆而寡。”是丈夫丧耦亦可称寡。俗语有寡公寡妇之说,非无本也。

《晋语》:“范文子莫退于朝。武子曰:‘何莫也?’对曰:‘有秦客词 于朝。’”注:“,隐也,谓以隐伏谲诡之言闻于朝也。”案隐语如《左传》 “庚癸鞠琛保及邹衍、淳于髡、东方朔之微言皆是也,故曰词。东坡诗云: “巧语屡曾遭薏苡,度词聊复托芎琛!被蜃麾状收呶蟆

元堂

《吕览》:“天子居青阳。”高诱注:“东出谓之青阳,南出谓之明堂,西 出谓之总章,北出谓之元堂。”今吴语呼“客堂”曰“员堂”,殊无意义,恐是 “元”之误。以人家朝南,上元堂俱北出耳。

并为傍

《史记 始皇本纪》:“并海上,北至琅琊”,“遂并海,至平原津”, “并海南,至会稽。”《封禅书》:“并海上,北至碣石。”《大宛传》:“还 并南山,欲从羌中归。”《汉 郊祀志》:“遂登会稽,并海上”,“东巡碣石, 并海”,“皆在齐北,并渤海”。《沟洫志》:“并北山,东至洛。”《薛宣传》: “酷吏并缘为奸。”以上“并”字,《索隐》、师古注皆步浪反,读曰“傍”, 今吴语所云“靠并”、“依并”是也。

草书

昔人谓草书在篆隶之前。赵壹曰:“草书起秦之末。”卫恒曰:“汉兴有草 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作草书,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 隶体粗书之,谓章草之始。”余以为皆非也。草书之名,实起于草稿。《史记  屈原传》:“屈原属草稿未定。”是古篆隶皆有草稿书,非今之草书也。熟观二 王草书,字字从真行而生,岂草书反在篆隶之前乎?虽《淳化阁帖》有汉章帝草 书,实是王著妄作,不可遂为典据。

老先生

老先生之称,始见于《史记 贾谊传》。明时称翰林曰老先生,虽年少总称 老先生。国初称相国曰老先生,两司称抚台亦曰老先生。近时并不以称老先生为 尊,而以为贱,何也?

名士

《汉书》:“闻张耳、陈余两人,乃魏之名士。”“名士”二字始见《月令》 云:“聘名士。”又《史记 律书》亦云:“自是之后,名士迭兴。”谓名家、 法家之士,非有名德有词章之谓也,今人往往误用。

古今人表

班孟坚列《古今人表》于《汉书》中,颜师古以为但次古人而不表今人者, 其书未毕故也。于是后人有议之,有驳之,讫无定论。余独谓不然,盖上古之世, 圣帝明王接踵而生,故圣人、仁人、智人居多。中古之世,则渐生中下之人。至 战国时,则下愚之人接踵而生,上上之人少矣。故自周公、孔子而后,无有一人 列于上上者。班氏意盖本孔子“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二语, 是借古人以鉴今人,此立表之深意也。若必欲以有汉一代之人尽列表中,试问将 高祖以下诸帝,置于圣人之列耶?仁人之列耶?抑孟坚是汉人,能雌黄本朝人物 耶?且序中立意,原归乎显善彰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后人读书,每每误会 前人意见如此。暇时拟著两汉人表以补班、范两家之书,亦一快事。

亲家

今人呼姻亲为亲家,始见于《后汉书 礼仪志》。“亲家公”三字,则见于 《隋书》李穆弟李浑传,皆作平声读。今吴人呼亲家为{宀亲}家,又作去声读。 《左传》:“师服曰:‘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是亲家之亲,本读去声也。 案《说文》:“{宀亲},至也,初仅切。”秦刻石文:“{宀亲}巡远方”,“ {宀亲}巡天下”,犹言亲之至也。唐卢纶《王驸马花烛诗》云:“人主人臣是 {宀亲}家。”可见呼亲家为{宀亲}家者,其来久矣。

大长公主

先六世祖会稽郡王讳景臻,尚宋神宗第十女贤穆大长公主,事见《宋史 外 戚传》。心窃疑之,以为行次第十,何以加“大长”二字。案《汉书》,天子女 称公主,姊妹称长公主,姑称大长公主,至高宗朝,盖贤穆已长三四辈矣。

关侯世家

关侯神庙始于唐贞元十八年,为玉泉伽蓝,有董亻廷为记。宋、元、明以来, 皆有封号。至本朝,显灵尤盛,尊为武庙,祀以太牢,与孔子并重,今且尊之为 帝矣。余尝晤江都校官郑君名环者,为作《关侯世家》,以《三国志》本传为主, 而注之以历代祀典杂说,直至本朝加封徽号及恩锡、致祭、典礼为一卷,颇为详 备。惟称周将军为实有其人,见本传中,不知何据。

打ㄣ

本朝礼制,幼辈见长者,下属见上司,仆人见主人,以一足略屈,欲作拜势, 谓之打ㄣ。此上古已有之。《史记 滑稽传》:“┮蔷硝铡!毙旃阍唬骸磅沼 跽同,谓小跪也。”《说文》曰:“ㄣ,蹴也。一曰卑也,桊也,庄缘切。”又 《后汉书》:“高句丽在辽之东,跪拜曳一足。”即郑注《周礼》“奇拜”之义, 为屈一膝是也。

海市蜃楼

王仲瞿常言:“始皇使徐福入海求神仙,终无有验。而汉武亦蹈前辙,真不 可解。此二君者,皆聪明绝世之人,胡乃为此捕风捉影疑鬼疑神之事耶?后游山 东莱州,见海市,始恍然曰:‘秦皇、汉武俱为所惑者,乃此耳。’”其言甚确。 高邮州西门外尝有湖市,见者甚多。按高邮湖本宋承州城陷而为湖者,即如 泗州旧城亦为洪泽湖矣,近湖人亦见有城郭楼台人马往来之状。因悟蓬莱之海市, 又安知非上古之楼台城郭乎?则所现者,盖其精气云。

请雨

请雨祈晴之说,自古有之。如《檀弓》、《吕氏春秋》、《荀子》、《春秋 繁露》,皆有载者。如董江都之闭阳门则雨,欲止则反是之谓也。余谓晴雨是天 地自然之理,虽帝王之尊,人心之灵,安能挽回造化哉!即有道术,如画符遣将、 呼风唤雨诸法,亦不过尽人事以待天耳。杭人请雨祈晴,则全仗观音力,尤为可 笑。究竟观音果能祈雨耶?不能祈雨耶?吾不知之也。阮云台宫保巡抚浙江,适 逢大旱,未往天竺进香,而人心遂大不服,啧有繁言。世俗之惑,一至于此。

水车

大江以南灌田之法,俱用水车,其来已久。又名曰桔槔。《庄子 天运篇》: “桔槔者,引之则俯,舍之则仰。”故水车为桔槔也。《太平御览》引《魏略》 曰:“马钧居京都有地,可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儿童转之,而灌 水自覆,更出更入,其巧百倍。”水车之制始此。东坡《无锡道中赋水车诗》云: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脱骨蛇。分畦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可 谓形容尽致。近吴门沈狎鸥孝廉按之古法制龙尾车,不须人力,令车盘旋自行, 一日一人可灌田三四十亩,岂不大善。然只可用之北地,不可施之江南。且一车 需费百余金,一坏即不能用。余谓农家贫者居多,分毫计算,岂能办此。犹之风 车非不善,在大江边可行,若是日无风,便不得水,总之不如水车之妙。

土地之神

今坟墓上有土地之神,每年祭扫,必设酒脯祀之,其来已久,见《檀弓》: “以几筵舍奠于墓左。”注:“虞翻云:‘舍奠墓左,为父母形体在此,礼其神 也。’”《正义》云:“置于墓左,礼地神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