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五]大宋小吏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七五]大宋小吏_分节阅读_25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随从一脸懵逼,他们就没想着投什么名帖啊,怎么会随身携带呢。

开封府一干门吏全都默然无声地看着他们,叫张尧佐大觉面上无光,在随从脸上扇了一下,“你这废物点心!”然后趁机拂袖而去了。

随从委屈地摸着脸,看看云雁回他们,便追了上去。

其他人都松了一口气,对云雁回说道:“雁哥儿,今日多亏是你在这儿了,否则,叫他进去了,不知道得多热闹。”

“唉,就是啊,像这等人,赶也不好赶,真个进去了,还耽误府台处理政事。”

云雁回却野心很大,拍拍手,“哼,他以为他跑了就算完了吗?他要倒霉了!”

大家面面相觑。

怎么的,雁哥儿这是……不打算放过人家了?

……

云雁回当然不打算放过了,都骂到门上来了,若不是今日他守门,令对方心有忌惮,那还不得骚扰到包拯面前去啊?

云雁回跑去找包拯,见他公孙策也在书房里。

“雁哥儿来了,听说你方才在门口大发神威?”公孙策亲自给他倒了杯茶。

“先生消息真是灵通啊。”云雁回一脸微笑,意有所指地道,“而且料事如神。”

公孙策冲他眨了眨眼睛。

包拯生气地道:“岂有此理,贵妃出身寒门,为了抬举自家门户,就怂恿官家屡次加封娘家人,还委以重任。张家不知羞耻,得志之后,反而愈发嚣张,现在竟然还不知悔改,胆敢欺上开封府!”

“就是,我听说上次……那什么之后,官家有意加封正牌的国舅爷,但是皇后娘娘都拒绝了,可见这就是差距啊。”云雁回也附和道,“方才在外面,都要我动刀子了,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

这些人,连名帖也不携带,完全是很不尊敬的找茬范儿。可惜啊,遇到硬茬了。

包拯思考片刻,“我要再写一封奏折给官家,这样的人,不能再为官。”

“等等,府尊,贵妃和官家毕竟是青梅竹马,虽说最近因为贵妃娘家的举动,令官家有些不悦,但是咱们逼太紧,反而给了贵妃卖惨的机会。”云雁回小声说道,“不如与台谏官员都通个气,统一一下口径,咱们这样……”

包拯听了之后,有些犹豫,“这样好吗?”

公孙策深深看了一眼云雁回,“雁哥儿是越来越坏了。”

“好说,好说。”云雁回喝了一口茶。

……

之前张尧佐在河阳时办事不怎么地道,胡乱处理百姓的上诉。

这河阳也是京畿城邑啊,一来二去,就有风声流传到了开封府来,耿直的包拯知道后,禀报了仁宗,仁宗遂命其回京。

案子肯定是翻不成了,但是仁宗向来仁厚,连庞太师都留了多次面子,何况是张贵妃的家人。

所以,河阳张尧佐可能回不去了,但也不至于没官做,问题是仁宗下一步要怎么安排他。

结果云雁回这么一提议,之后包拯还有台谏官员都统一口径,这外戚不可以主持大计,若是官家有意任用,还是把他调到京中来,在大家的监督下,做点不痛不痒的事情。

更有人如此建议:既然张尧佐从前不懂得如何处理百姓诉讼,不通法制,那么,干脆把他安排在开封府做一名推官,跟着包拯学一学吧。

包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还曾经参过张尧佐,一定不会徇私的。此人若想作乱、耽误百姓不可能,若想学习上进,也算有机会。

这个提议一说出来,很多人都觉得合情合理,纷纷附议。

就是仁宗,听了也觉得特别好,问了包拯愿不愿意,包拯板着脸说愿意。

这么一来,仁宗顿时觉得非常好,张贵妃没法说什么,百官也觉得满意,对于张尧佐,也不失为一个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