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后福村繁荣建设了十几年之后,那个时候金条已经花得干净了,村里靠着自给自足的一些挖出来的农田和菜地维持着,直到发生大旱灾。大旱灾之后,后来也就发生了一开始听到的那个故事。
故事听完了,我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有些疑惑的问道:“老爷子,不对啊,这不能往外说的事儿,你不都全说了?”
刘老爷子臭骂了一声:“洒你嘞(福州的骂人的话,和‘妈蛋’差不多一个意思。),听就听哪来那么多废话!”
说着一脚踹了过来,我从板凳上跳了起来一躲,掏出手机一看,已经快1点了,该去上班了,就一溜烟跑到对面的小卖铺,买了瓶矿泉水递给老人,丢下一句:“刘爷,谢谢你的故事!”
这刘爷是村里的长老级人物,村里的事儿大小他都知道,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记忆力特别好,别看六十几岁的高龄,记起东西来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刘爷告诉我,村子的历代村长都必须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因为有大量的村子史料要记,而且得熟记,在确定下一任村长之前,原村长会把所有的十岁小孩都集聚在一起,考验他们的记忆力,据说十岁的时候,人的记忆力就会定格,就算后天在怎么锻炼,记忆力也不会再强大到哪里去,顶多能够锻炼成为一种机械记忆。
现在有很多什么提高记忆力的广告,那些不过是骗人的,大脑通过一些机械重复式锻炼可以形成一种机械记忆,这种机械记忆是一种惯性记忆,一旦脱离了惯性,就会很快忘记曾经记下来的东西,所以这种机械记忆需要不断的重复锻炼才能保持,否则就会像人的肌肉一样,长时间不锻炼,肌肉的力量就会减弱甚至消失或者变得更弱。
刘爷的记忆力则不同,他的记忆力属于人的特有天赋是跟着一辈子的。但既然是村里选村长,那还是需要考验一番的,而这考验的方式也极为苛刻。
首先村长会先交给每个孩子三块石头,石头拿到手之后会给每个人两个时辰,在这两个时辰的时间里,孩子们要记住这些石头的形状和石头上的每一个小细节。
两个时辰一过,所有的孩子都集聚在河边然后将石头丢在河滩上,谁也不许在石头上做记号,然后等待下一次下雨。
雨水一下,河水会稍微上涨,上涨之后的河水会将石头原来的位置打乱,甚至掩埋掉,等河水退去之后,孩子们再返回到之前记下的位置,把自己记忆中的那些石头找回来。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大脑记忆,换做是平常人,别说这些石头是长什么样了,就算早上背的古诗,到了下午还能记得多少也都是个问题,更何况这些孩子还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要是碰到不下雨,一两个星期或者更久再返回来找石头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孩子干脆连一块都找不到,有的能找到一块,但剩下的怎么也想不起来长什么样了。
唯独刘爷,每一次都能找到自己丢下的石头。
而证实石头就是原来那一块的方式也极其好玩儿,首先将石头放在松脂中,松脂烧化之后淋在石头山,把整个石头包裹住,凝固成像琥珀一样小砖块,金黄通透。
接着把这包裹这石头的琥珀从中间切开,把石头取出来,松脂砖内就会留下一个空心的石头模。取出来的石头交给孩子们,等孩子们再次找回这块石头之后,又将那已经凝固成砖块松脂没有石模一头用小火加热融化,再把石头放在其中再做一个空心的石头模出来。
两个石头模之间有一根细小的管子,在两个石头模还未完成之前,这根管子先用纸堵上,等石头模都制作好了,再用针把堵着的纸挑出来,这样两个石头模就变成了联通的了。
此时再将切开的松脂砖粘合在一起,再其中一个石模中灌满油,松脂砖内的两个联通石模就像沙漏一般,把灌满油的一头倒过来,如果两个石模内的油分毫不差,那就说明这是原来的石头。
刘爷凭借这超强的记忆,成为了现任村长,而这两个故事也是他从村子的历史文献中看见的。
后福村所流传的两个传说到这里也告一段落了,你问我为什么刘爷会告诉我这些?又为什么我会这么饶有兴趣知道这些与我毫无相干的传说?并且独自在这里调查了这么久?这完全是因为两年前的一件事儿,遇到的那个人改变了一生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