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归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分卷阅读34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秋词莞尔,她当然知道平儿想去,虽然她重活了一世,年龄要比她们都大些,可其实她骨子里也依然是个女孩,但凡是女孩,多多少少总会爱热闹的。

“你们也想去吗?”秋词又问另外几个丫鬟。

采薇忙不迭地点头。

青兰犹豫了一下,“重五节人太多,如果小姐不想去,那我们还是不要去了吧。”

青兰是无时无刻把小姐放在第一位的,如果小姐不去,那无论她们有多想去,也肯定是不能去的。

浣溪也说道,“奴婢听小姐的。”

她虽然是这样说,可是眸子里流露出来的那一丝渴望,却是瞒不过秋词。

“那我们就一起去吧。”秋词笑着说道,“反正我呆在庄子里也挺没意思的,倒不如去镇上瞧瞧。”

采薇和平儿欢呼雀跃,青兰和浣溪也是满脸喜色。

临出门前,当哥儿来了。

是浣溪去请他过来的。

小姐要出门,怎么也得和王庄头说一声,王庄头担心秋词人生地不熟的,特意让当哥儿给她们带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当哥儿和她们也算是熟人了,让当哥儿给她们带路,这很好。

浣溪也做得很好。

是秋词故意让青兰不要去找王庄头的,就是想看看这几个丫鬟的反应。

最后只有浣溪一个人想到这一方面,并主动问了青兰。

其实这也在秋词的意料之内。

浣溪心思细腻,做事有条理,待人接物也大方沉稳,假以时日,秋词相信她会是另一个青兰。

至于平儿和采薇,秋词就没指望过她们。

人有所长,尺有所短,平儿和采薇有她们各自的长处,青兰和浣溪也有自己的长处,秋词并不强求。

她觉得这样也挺好的。

若是强行扭转她们的性格,反而不美。

……………………………………………………………………

虽然已经是第三天,但镇上的人流有增无减。

街道的两旁摆满了小摊档,各种各样的小玩意摆于摊档之上,这些玩意也无甚特别,就是平常女孩子用的胭脂水粉,也有些发簪玉钗之类,还有些哄小孩的玩意。

也有一些是卖糕点糖果的,这些东西平日也有摆卖,但在重五这一天,街上的东西更多,街道更是显得拥挤和热闹。

人潮涌涌,车马如织,商贩的吆喝声一浪高过一浪,整条街上都弥漫着节日的欢庆气氛。

现在还是五月,初夏刚至,天气不算太热,一行几人边走边看,倒也觉得热闹又新奇。

秋词也觉得挺新鲜。

她在京城就没有去逛过街,来了竹西,更是一直在庄子上住,可谓是孤陋寡闻得很,现在有机会到镇上走走,还是蛮好的。

“小姐你看,前面有人搭了个高台,好像有戏看。”平儿眼尖,一眼就瞄到前方的高台。

当哥儿给她们讲解,“这是个戏台,小姐要不要去看看?”

戏台?

“是京里的红袖香,特意到这边来唱的戏。”当哥儿又说道。

“红袖香特意到竹西来唱戏?”青兰挺惊讶,“他们的要价可不低呢。”

红袖香,是京城有名的戏班子,一些达官显贵也常请他们到府里唱戏,听说价钱还挺高。

没想到在竹西,却是能免费听上红袖香的戏,倒也不错。

几个丫鬟都不太清楚行情,唯一知道的只有青兰。

“可不是特意来的。”当哥儿笑道,“是白家请他们过来唱的。”

白家是竹西第一大户,也是有名的商户,具体到底怎么样,当哥儿也说不上来,只是知道他们很有钱就是了。

“竹西有一大半的铺子地皮都是白家的,听说白家的钱堆起来可以买下半个京城。”当哥儿也是道听途说,就顺口和秋词她们说了。

几名丫鬟都暗暗乍舌,能买下半个京城,这该是多有钱啊!

旁边的游人很多,有人听到当哥儿这样说,也跟着点头赞同。

“白家是有钱,只是可惜了,唯一的独子是个傻子。”有人叹惜道。

“所以白家才会做善事啊,把这红袖香请来唱戏,也是为了让我们饱饱耳福。”又有人说道。

“没办法啊,他们也是为了给那傻子祈福。”

……

原来如此啊,钱多得冒油,偏偏继承人是个傻子,还是在这个以男权为尊的封建奴隶社会里,实在也是够可悲的。

秋词也为那白家觉得可惜。

……………………………………………………

大年初二,实在是有些忙,不仅仅是忙着走亲戚,也忙着烧香拜佛。

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有这样的风俗,反正我是每一年的大年三十和年初一,都要到庙里上香,然后眼泪鼻涕横流一地……

58对子

几人边说边走,很快就走到了戏台的旁边。

戏台的两边,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得水泄不通,根本就挤不进去。

秋词也不想去和人家挤,于是便在稍远处寻了个阴凉的树底,站在树底下看着戏台上的人。

也幸好这戏台搭得够高,就算是站得远些,也是能看得清楚的。

台上唱的是《莺莺传》,说是的崔莺莺在古刹中偶遇一名书生,与那书生一见如故,互相吸引,可是崔莺莺的父母却极力反对这门亲事,皆因那书生乃是穷酸秀才,家中无权无势。

后来崔莺莺一家被毛贼围困在寺院,崔母许诺,若有人能击退毛贼,便把莺莺许配给他。

书生得知后,请了自己的好友帮忙,终于击退毛贼,但崔母其后反悔,要书生取得功名,方才肯把女儿许配给他。

最终,书生终于考得状元,与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样的故事,怕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吧。

这出戏现在正是唱到高氵朝时分,说的是崔莺莺托红娘给书生送了一封信。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首诗本是一个哑谜,诗的意思只有崔莺莺本人知道,但书生理解错误,半夜去了翻墙。

他翻墙而过时,崔莺莺吓了一惊,捂着小心脏惊呼一声,“是谁?”

这一过程滑稽至极,惹得围观众人哈哈大笑,就连秋词也忍不住“扑哧”一笑。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