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炮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128 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炮王作者:管杀不管填

第128章

“如果人们觉得我残酷和残忍的话,我就会告诉他们,战争就是战争,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博得人们的好感!战争就是地狱!如果这些人想停止这一切,想要和平的话,他们和他们的亲人就应该放下武器,主动停止这场战争!”

在德赛看来,既然一场美国民众之间的内战就能打得如此血腥与残暴,那么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或许,以暴力的方式尽早结束战争,才是最大的仁慈。

……

与此同时,埃武拉城内,在忽闻水利工程师理查德。杰克传来的坏消息时,一向以沉稳著称的贝尔斯福德将军变得有些惊慌失措。他亲自爬到城市的最高点,那座人骨教堂的塔尖处,手举单筒望远镜,详细查看法军在阵地前沿的动静。

果不其然,在刺刀与皮鞭的威胁下,数以千计的葡萄牙战俘与平民劳工,在30多个地方开挖一道道深井。这些人不知疲倦的工蚁始终紧张忙碌着,一部分人看样子在井下作业,所以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只有潮湿的土石不断从坑道内被人抛出;另外一些人则用一蒲式耳(英制容器单位,相当于36公升)的藤条篮子,从井道坑边缘搬运挖出来的泥土与碎石;还有一批人,从敞篷大车里卸下一根根圆木或一块块巨石,并将它们填充加固到水井墙壁内。

即便是太阳下山之后,工地四周依然充斥着噪杂声,一片紧张忙碌的场景。法国人架起篝火,黑人监工们打起火把,继续逼迫可怜的葡萄牙人做无休止的劳作,除了吃饭时间,几乎没有一丝停歇的迹象。如果感觉有人在偷懒,黑人监工随时可以扬起皮鞭,猛烈抽打他们曾经主人的后背。对于此,看管的法国士兵根本不加制止,反而在一旁打出口哨,高声叫好。

至于多座已经建筑好的深井,通过强迫的人力或驱赶的畜力在向井中汲水,而抽上来的清水都被一条条导流明渠,汇入城市下游,3英里(约5公里)外一座低洼地带的人工湖中。

今天已经德赛师团围城的第238章约用水,从即刻起,清水每日按人头进行统一分配,并且关闭一切喷水池和洗衣房,严禁用水浇花,清洗房间与物品,所有污水也必须汇集在一起,加以循环利用;最后一点,不能再给城内的各种牲畜,包括战马供应清水!”水利工程师肯定的答复说。之前在途中,他已做过一番深思熟虑,想好紧急对策。

听着这个答复,贝尔斯福德总算放心不少。拓展深井、存储开水与按量分配,可以让工程师杰克来负责,刚组建的民兵参与具体实施;而城市内的牲畜,现在就派人告知埃武拉的市政当局,让居民们分批杀掉,充当餐桌上的肉食;至于现存的400多匹战马,贝尔斯福德感觉有些心疼,但最后,他还是咬着牙,狠下心来下达了这份看似不近人情的命令:除了保留50匹战马交付信使与侦察骑兵使用外,其他战马一律都在明天拂晓之前,务必屠宰殆尽。

一旁陪同的哈丁少校,有些于心不忍,他试图建议将军组织一直精锐的突击队,连夜开展对城外法军的破袭战,捣毁各个水井、导流明渠,以及环城壕沟。但很快,哈丁发现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显得太过天真,那是法国人早已做好充分准备。

不多时,就有一名传令兵形色匆忙的跑过来,他向贝尔斯福德将军报告说:刚被派往里斯本传递消息的两名信使,在出城北与城西不到1英里处不慎触雷,一死一重伤。

……

本书最新章节由首发,最新最火最快原创网络作品首发地!推荐阅读:

☆、正文第67章第67章围城15日(5奇遇)

地雷是一种价格低廉的防御武器,一般是埋入地表下或布设于地面的爆炸性火器。[最快的更新尽在四*库*书]这种便于制造、廉价高效的武器,在东方出现的较早(北宋末年的抗金战争中就有记载),欧洲人直到15世纪的要塞防御战中,才开始使用地雷。

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军序列中就有专门的地雷工兵连。但更多的时候,战斗工兵们更愿意将地雷视为近距离使用的炸弹,在巷战中用于摧毁敌方士兵隐藏的建筑物。第二次萨拉戈萨攻防战时,数千工兵就是通过引爆大量地雷,将躲在房屋里面的西班牙守军逼迫出来。

然而在德赛师团,地雷的真实效用回归到正途,它是一种便于制造、廉价高效的防御性武器,而不是误入歧途,将地雷用于进攻与巷战。赫鲁纳的军械工程师们依然延续了法军惯用的压敏式地雷,它们是通过摩擦导火索起作用的爆炸装备,上百颗小铁丸连同大量起爆火药(黑火药)被封装在一个铜制的圆筒里。

在围困埃武拉城的第一天夜里,德赛就下令工兵团在该要塞四周,那些需要加强防御的重点区域布置雷场,防范城内联军暗中突袭,并阻击派往里斯本信使的联络通道。只不过,由于需要架设的雷场面积实在太大,使得现有的地雷数量根本不够用。不得已,三个地雷工兵连干脆向炮兵部队求援,他们借来将千余发霰榴弹(开花弹),进行顶部解剖,插入可以摩擦导火的引线,趁着夜黑风高,直接浅卖于那片漫过脚踝的平原草丛中。

在得知两位信使的噩耗时,贝尔斯福德等人除了痛骂法国人卑鄙无耻外,却也束手无策。在经过昨天一系列惨败过后,对于城外驻扎数量众多的精锐法军,联军上下逐渐丧失了必胜的信心;更别说如今,一大片沉默而恐怖的雷场存在,使得守军连夜间小规模偷袭的想法都不敢保留。

……

6年前,年仅14岁的阿里曾牵着同母异母的妹妹罗琳娜的手,在埃武拉城待过一段时间。当然他们都是以黑奴的身份,戴着沉重的手铐脚镣在城内的奴隶交易场里,面无表情的静静站着,等候过往的白人买家对自己品头论足,再与奴隶贩子讨价还价。

不久,一名叫奥瓦尼的白人用120个埃斯库多(葡萄牙货币)买下14岁的阿里与9岁的罗琳娜,将他们带回波特尔城。因为阿里和罗琳娜的前主人,是一名虔诚天主的里斯本贵族(也是罗琳娜的生父),两位小黑奴从童年时代开始,被放在热洛尼莫修道院的厨房里帮工。直到那名贵族白人病故,阿里和他同母异父的妹妹罗琳娜才被人送到埃武拉的奴隶市场。

得益于长期在修道院内帮厨的丰富经验,阿里与妹妹懂得烹饪各种美食,所以他们被送到铜矿场后,阿里负责矿地黑奴与白人监工的日常伙食,罗琳娜则在一旁协助生火做饭。

尽管日常工作太过劳累,可现对于朝不保夕,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数千挖矿黑奴而言,他与妹妹简直生活在天堂之中。唯一不好的,是矿山有一些白人坏小子在暗地打着漂亮妹妹的主意。这令阿里非常紧张,他几乎每时每刻手握巨大的铜制饭勺,守护在妹妹身旁。

十多年前,在里斯本城内,那个刻骨铭心的寒冬里,阿里曾拉着妹妹的手,在母亲遗体面前发誓保证,要守护罗琳娜一生一世的幸福。幸福是什么,就是当哥哥的要让妹妹每天欢歌笑语,不受任何人欺辱。不过阿里也明白,他挥舞的铜饭勺打不过白人手中的火枪与刺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