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炮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210 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炮王作者:管杀不管填

第210章

斯彼兰斯基的内心犹如死灰,他不难想象自己在完成这份“光荣而艰巨”的外交使命之后的最终结局,流放到西伯利亚,或是作为俄奸被圣彼得堡的爱国者们处死。

就在国务大臣的背影消失于厅堂的一刹那,那一份费劲心思琢磨而得的俄国政改方案,从斯彼兰斯基的指尖缝隙,悄无声息的滑落到孔雀大厅的光洁地板上。

第二天上午,当米哈伊尔?斯彼兰斯基以俄国国务大臣的身份,乘坐帝国外交部的专用马车,即将秘密出使华沙公国之际,那份遗失在孔雀大厅的俄国政改方案,却被沙皇亚历山大的一位近侍随从,已经皈依东正教,更名为彼得?德马雷的家伙“偶尔”拾得。

很快,德马雷就通过一个秘密渠道,将这份文件连同俄国宫廷发生的种种内幕消息,一同发给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华沙,其间还附着了米哈伊尔?斯彼兰斯基的个人详细履历。

w*^_^*r

(寻书吧)推荐阅读:

☆、正文第42章但泽与但泽走廊(1)

(寻书吧)

第一更,今天一定会有第二更!

~~~~~~~~~~~~~~~~~~~~~~~~~~~~~~~

德赛的先遣舰队是在7月21日清晨,抵达但泽港。

不过,如今的但泽(波兰语:格但斯克)并非华沙大公国的国土,而是隶属于法兰西帝国但泽军团(又称德意志军团)直接控制下的一个自由市(港)。

1807年,当拿破仑在东普鲁士再度败普鲁士与俄国的两国联军之后,皇帝随即下令达武元帅(1811年被调回巴黎,后由欧仁亲王继任)和他的军团驻扎于但泽市,意在遏制东西普鲁士的交通咽喉,防范普俄两国再度联手对抗法兰西帝国及其盟友。

历史上,但泽的归属权一直众说纷纭,长期纠纷不断,继而成为普波两国争端的火药桶。

公元997年,布拉格的霍耶华大主教来到濒临波罗的海的格但斯克,向当地渔民与工匠传播天主教。以后的4百多年间,这座维斯瓦河入海口的城市,一直归属波兰领主东波莫瑞。

到了1308年,普鲁士的前身条顿骑士团攻克了格但斯克,大肆屠杀当地居民,并该城更名但泽。1361年,但泽成为汉萨同盟成员之一,成为汉萨同盟中普鲁士和立窝尼亚商圈的首席城市,贸易范围包括普鲁士、波罗的海东岸的条顿骑士团领地、以及波兰和瑞典。

15世中期,又一次崛起的波兰人卷土重来,打败了当时的普鲁士公国,获得该地管辖权。于是,处在黄金时代的华沙君主们继续统治格但斯克长达3百多年。从16到18世纪期间,格但斯克一度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商港,并是手工业和文化艺术中心之一。

然而在18世纪中后期,随着波兰王国实力的急剧衰落,格但斯克同样没落了。在1796年,波兰惨遭普、俄、奥三国瓜分而灭亡后,但泽与但泽走廊再度沦为普鲁士王国的领土。

11之后,在华沙公国成立之初,波兰各界希望萨克森国王兼华沙大公的奥古斯特一世,能够劝说拿破仑皇帝将但泽以及维斯瓦河下游的但泽走廊,归还重建中的波兰。这不单单是华沙需要一个自由通向波罗的海的入海口,也是波兰民众对国家复兴的一种热切期待。

但此举却遭遇巴黎方面的拒绝,拿破仑给予波兰人民的答复显得有些牵强。他认为但泽港与但泽走廊的居民大都归属德意志民族,这些人已经归依路德等新教派,法兰西帝国皇帝担心合并之后,会与信仰传统天主教的波兰民众,产生严重的宗教矛盾。

事实上,波兰从16世纪开始,国内就一直奉行民族与宗教宽容政策,极少存在宗教冲突。就连欧洲各国不相容忍的犹太教徒,他们在疆域面积不大的华沙公国内也聚集了20到30万之众。至于所谓的德意志,在19世纪之初不过是一个政治性的概念,与地理与民族几乎无关。必须要等到数十年后的俾斯麦时代,完整而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才算真正形成。

在如今,但泽自由市(港)与但泽走廊,社会上流阶层以一口流利的法语为荣,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居民而言,他们的日常交际语言依然以波兰语为主,辅助部分德语。

拿破仑不愿归还但泽的真实缘由,除了担心崛起中的华沙公国过于强大,继而挣脱皇帝的操控之外,法国皇帝也需要照顾他的新盟友——普鲁士国王的个人情绪。此外,但泽一带聚集与产出的大量财富也令巴黎方面颇为心动,仅仅一个波罗的海的港口足以养活5万法军。

1810年,德赛在巴黎获得华沙大公王储资格之际,他便想通过收复但泽走廊来向波兰民众示好。很快,利用军情局的暗地煽动,愚蠢的普鲁士公使参与到暗杀波兰王储的阴谋。

等到暗杀行动失败,各种阴谋曝光之后,驻巴黎与柏林的各国外交使节纷纷表示严正抗议,感觉理亏的普鲁士王国陷入到一场严重的外交危机之中。在达武元帅的纵容与拿破仑皇帝的默许下,德赛王储私下筹建的3个波兰骑兵师从但泽市发出,驱除了维斯瓦河下游沿岸普鲁士军队,将但泽走廊合并到华沙公国,继而成为华沙大公的私人领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