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炮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230 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就在驻柏林的法国大使将上述信息截获,并汇报给巴黎之后,拿破仑变得勃然大怒,迫使普王威廉三世解除施泰因的首相职务,令这位首相不得不逃亡国外。

不过,新接任的阿尔腾施泰因内阁却表现的庸碌无能,到110年春,普鲁士的混乱局面已不可收拾。10月,腓特烈?威廉三世任命前外交大臣,60岁的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堡担任首相,并授权组阁,继续前任首相未尽的改革事业。

与施泰因信奉的自由民主派做法不同,哈登堡更加倾向于开明专制主义的旧统治形式,属于一次“善意的革命”。此外,哈登堡长久涉足外交舞台,参加一系列的对法谈判,以圆滑世故的手腕享誉欧洲政坛,在保持普鲁士的**地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哈登堡登上普鲁士首相宝座之后的第10月,他也面临着与施泰因类似的艰难抉择。

就在今天上午,哈登堡陪同威廉三世陛下在波兹坦采茨利恩霍夫宫(柏林宫),接受拿破仑特使的严厉训斥,称普鲁士正秘密联合英国、俄国与瑞典,阴谋实施新一轮反法同盟。

威廉三世当即否认,表示这一切都是谣言,他和他的内阁绝不会做出损害法兰西帝国利益的事情。颇不耐烦的法国人,干脆抽出一份文件,直接扔到普鲁士国王的脚下,转身离开。

当哈登堡一看到这份文件标题,便心知大事不妙,因为那份文件正是他与路易丝王后私下委托格奈泽瑙将军,同俄国、英国与瑞典的外交使节秘密签署同盟的文件。尽管该密约中,没有明确反对法国,反对拿破仑,但字里行间表述着意在恢复1793年的政治格局。

威廉三世不由得叹了口气,他转过身,无奈望了望自己面前的首相。哈登堡双目炯炯,透着聪慧,他的神态温和,却又不失庄重,是那个时代一位最杰出、最具才能的人之一。

而普鲁士国王并不是愚蠢,只是个性优柔寡断罢了,当然清楚哈登堡犯了与施泰因同样的错误,急于求成。不过,宅心仁厚的威廉三世也并未就此责备这位能力出众的首相,临走前,国王仅仅说了一句,“如果,需要我去巴黎解释的话,请提前一天通知!”

然而,祸不单行!

就在哈登堡正为《斯德哥尔摩密约》泄露一事而忧心忡忡之际,奈泽瑙将军忽然从华沙传来一则噩耗:华沙公国的新任君主,安德鲁?德赛,已在华沙南郊军营,鼓动2万或3万波兰军队,并将联合奥地利与萨克森两国,发动一场入侵普属西里西亚的罪恶战争。

哈登堡首相愤怒了,他毫无贵族风范的厉声指责道:“该死,这个安德鲁混蛋不是刚得到了但泽走廊,如今又不知满足,还要图谋西里西亚!该死的萨拉森与奥地利,他们忘记自己也是德意志大家庭的一员,竟然协助我们的敌人,进攻自己的同胞!”

然而,愤怒与谩骂绝不能抵御波兰人的大举进犯,当哈登堡重新恢复理智后,他不得不认真考虑,该以何种方式应对迫在眉睫的这场危机。

外交途径?显然不怎么靠谱。

奥地利人与萨克森人为了各自利益,已彻底背叛了普鲁士,成为波兰人的帮凶;

掌握在拿破仑手中的莱茵联邦各国,也不会声援同为德意志民族的普鲁士人;

俄国业已同华沙公国进行和解,正与土耳其进行战争,绝不会冒险开辟西方战线;

英国与德赛的暧昧关系,全欧洲皆知,最大的可能性只会处于中立立场;

而瑞典的摄政王储,贝尔纳多特也不会支持普鲁士同波兰的战争,哪怕后者属于入侵者;

至于丹麦、挪威不说也罢,国力虚弱的它们根本不做能任何指望;

于是,唯一的外交努力只能寄托在巴黎,在杜伊勒里宫,在拿破仑身上。可是如今,皇帝正恼怒于普鲁士的背叛行径,也绝无可能约束华沙公国,甚至还会暗中鼓励。

所以,哈登堡首相又将目光重新投向奈泽瑙将军,他沉声问道:“请务必告诉我,我们的军队能否单独打败华沙公国、奥地利与萨克森的三国联军!”

……

d*^_^*w

(寻书吧)推荐阅读:

第230章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