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458 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仙网作者:红硕

第458章

众人相互议论的时候,林枫转身离开人群,在蓟江散坊中随意寻找了一家驿馆,然后进入房间闭门不出。

蓟江散坊是一个规模较小的坊市,这里的地脉并不浓郁,所以不适合长期住在此地进行修炼,只不过因为靠近蓟江之畔,可以前往金督城和大邙峡谷,所以经常有修士来来往往,这里也就设立了渡口,坊市中都是一些匆匆过客,类似于散修的性质,所以称为蓟江散坊。

蓟江散坊当中,最多的就是驿馆,因为在平时的时候,就算有修士要前往蓟江对岸,也需要凑够了一定的人数,才能一起上船,否则的话,巨船所要消耗的巨额灵石,会让渡口入不敷出。

而蓟江散坊当中的这些驿馆,正是为等候过江的修士们所准备,有时候甚至要在这里等候三五个月,才能凑齐一船的人数,驿馆便成了必不可少的临时居所。

正因为这里灵气稀薄,并不适合修炼,所以驿馆当中只能休憩,却无法修炼,数月之久呆在这里,未免枯燥乏味,所以,驿馆之中除了单个的房间之外,一般都设有一个大厅,大厅之中有各种灵酒、灵茶、灵果出售,以备修士聚在一起交流和传递信息,甚至进行小型的材料交易。

除了驿馆,蓟江散坊当中数量最多的商铺,就是赌坊。赌坊存在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给来来往往的修士提供一个消遣场所,同时,也给蓟江散坊的主人带来巨额利润。

宽阔的蓟江江面上,不存在一丝灵气,蓟江本身就处在于空灵地带,它是略州跟周围其它大洲的分界线,也是环绕在大邙峡谷外围的第一道天然屏障。

蓟江之水雄浑浩瀚,但却是一片死水,不但无法施展遁术,而且水底之中暗藏涡流,唯有乘坐渡船才能通过,而且必须有熟悉航道的老修士进行掌舵。

渡船的材料使用千年乌木进行打造,耗资极其庞大,推动巨船则需要消耗巨量的灵石,并且需要近百位筑基期以上修士充当船手,以启动巨船之上的庞大_法阵转动轮浆。

蓟江对岸的金督城,以及广阔的大邙峡谷,都属于略州境内,只不过蓟江散坊所在的位置,恰好被蓟江围在一个三角区域,前往对岸只有渡江,或者是绕行数千里外,从蓟江的拐角顺流而下,再去金督城则是万里之遥。

林枫对金督城同样充满向往,但是从地图上早已确认,绕行的话显然来不及了,而且一路上需要途径许多魔宗势力,需要面临重重危机,唯一的办法只有渡江。

此时的蓟江散坊,的确是人满为患,修士的密集程度,比许多修真大城还要壮观,而驿馆内的房间价格,也高的令人咂舌,一日一百灵石的巨额代价,让众多低阶修士望而却步,只得勉强呆在外面餐风露宿。

结丹期境界的林枫,在修士当中已经算地位较高者,一百灵石一日的代价,对他来说千牛一毛,而且与他的地位也很相符,渡口中的结丹期修士,数量并不很多,而且也只有他们,才住得起这样高昂的驿馆,其它的修士,则只有去拥挤不堪的坊市广场,或是去赌坊中消遣。

林枫躲进房间之内,把从珍宝行得来的数百件珍稀材料,从须弥幻戒中逐一取出,然后分别进行了甄别和查探,每一件材料,都让他大为欣喜。

数百件材料中,灵矿占据了七成之多,妖兽类材料占据了两成左右,剩下的不到一成,则是灵药和一些特殊类物品,包括一些玉简和玉碟之类,以及一些成品的宝器,还有某些灵木的枝叶或根茎,甚至一些剧毒之物。

把生机尚存的灵药和灵木培育在须弥幻戒,其余物品也悉数收好,林枫最后留下了九种材料,这九种材料,对他恰好大有用处,用它们跟林枫自己积累的材料相组合,可以炼制出无极九元剑的另三剑:金剑、风剑、和火剑!

无极金元剑、风元剑、火元剑的铸造材料,绝大多数还是依赖于林枫在极西修真界的积累,尤其是当初获取的西岐商盟的近百只商队储物袋,里面的材料包罗万象,数目众多,为他今后的修真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无极九元剑的每一剑,所需材料都异常罕见,想要凑齐难乎其难,若不是机缘巧合,在曲泽坊市有此遭遇,林枫单凭西岐商盟的那些商队储物袋,尚不足以炼制出这三柄元剑。

☆、第643章元剑与血鼎

数日之后,林枫精神焕发地从打坐中睁开双眼,离体法诀微一催动,四只寸许多长的小剑,从他口中鱼贯而出,接着在他的身前悬浮起来。

这四只无极元剑,每一剑都晶莹剔透,灵息之光精纯无比,元剑本身的等阶,已是法宝当中的极品,借助于元神的滋养,威力将会不断增强。

林枫将四柄元剑爱不释手地翻转数遍,精纯的灵息和鲜明的颜色令他痴迷片刻,然后面现喜色地催动合体法诀,将这属性不同的四柄元剑再次收进元神。

木元剑之前就有,其它三柄元剑是刚刚铸造成功,林枫为此所消耗的法力,也已通过数枚极品回灵丹补充回来,接着,他把那只炼阳血鼎取了出来。

炼阳血鼎落到林枫手中,直到此时才有时间细心端量,它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强大煞气,令林枫不寒而栗,但是催动炼阳血鼎的法诀,林枫并不知道。

这只五寸多高的深红色血鼎,能够让曲泽坊市的四大老祖倾巢而出,而毫不理会压在曲泽千坊之下的无数材料,可见它的来历非同一般,至于它所具有的威能,林枫在珍宝行内曾亲眼所见,那场面至今令他心有余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