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卿深吸一口气,也尽量镇定泰然,“兹事体大,涉及国运,各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此事容我与陛下禀明,商议之后再行定夺。”
殿中都未料得东宫第一次在早朝中开口,还是这种突发之事,却如此淡然,也分毫未慌乱。
礼部官吏刚要开口,涟卿又道,“魏相,您的意思呢?”
魏相颔首,“老臣以为善。”
礼部官吏语塞,怎么都未想到东宫忽然将魏相拽了进来。
洛远安目光也探究看向她。
——光甩猴子还不够,还要找靠山,朝中谁是殿下靠山?
——那也只有老师了……
涟卿心中唏嘘,却面色如常。
而在群臣眼中,平日里即便站在首位,身影也好似掩埋在一干朝臣之中的东宫,今日却格外耀眼,尤其是方才的掷地有声,是东宫气度。
东宫平日里虽然不怎么开口,但今日看,好像也不是软柿子可以捏,背后还有魏相在。
眼见着此事要被压下去,洛远安目光看向一人,那人便上前,“魏相,微臣以为,此事倒也并非一定冲突,既然东宫下月临政,诸事繁忙,但祭天之事也需东宫在场,其实可以东宫与上君同行,此事可解。”
话音刚落,也有朝臣响应。
御史台一时也不好说旁的。
涟卿指尖攥紧,又是与上君同行,但早朝中已有人和事,她原以为会与天子商议后再行定夺,魏相却道,“祭天大典,原本也是百官同行,东宫临政,诸事都有朝臣商议,同在京中无异。如今天子龙体欠安,祭天之事礼部也提过,往返途中加上寺中斋戒,供奉,至少月余两月,天子身边不可无人,天子与上君本是一体,上君当留于京中照看更合时宜。祭天大典之事,礼部在,老臣与朝中诸位都在,正好太傅已经入京,届时可一道同行。”
“上君的意思呢?”魏相如法炮制。
洛远安温和道,“魏相言之有理。”
礼部官吏微楞,但魏相的话中肯,又有上君首肯,此事似一锤定音,朝中也纷纷看向上君。
涟卿心中微讶,岑,岑远一道去祭天大典?
忽然听到,涟卿有些怔忪,但转念一想,两月之后的事,又松了口气。
……
等下了早朝,“殿下稍等。”魏相唤住涟卿。
“老师。”涟卿也驻足。
见魏相同东宫有话要说,旁人不便再上前,涟卿与魏相同行。
“殿下今日做得很好,可是太傅教的?”魏相问起。
涟卿轻嗯一声。
魏相捋着胡须,欣慰笑了笑,又问起,“殿下可知,到最后为何老臣要与礼部争?”
其实涟卿也想过这个问题,老师很少在朝中强势引导或干预,但今日之事,确实是因为老师而逆转的,与老师平素的习惯不同。
“老师赐教。”
魏相双手背在身后,两人走在近处,魏相的声音,只有涟卿能听到,“四年一次的祭天大典,途经之处,沿路会有百姓夹道,百官同行,若去的是上君,百姓和地方官吏见到的就是上君,这会知上君而不知东宫;就算上君与东宫同行,上君是长辈,东宫要屈居于后,那旁人看到的就是东宫屈居于上君之后。祭天大典只是一步,如果开了口子,那上君日后做旁的事,都有理可寻,此事不能退。”
涟卿恍然,“明白了。”
魏相颔首,继续边走边道,“这是途中,之后祭天大典也是一样,上君若代天子,那天子必定在东宫之前,若祭天大典,上君就在东宫之前,那还有之后的中秋宴,初一宴,东宫即便临政,在朝中的威望也是高于东宫的,这也为何老臣一定要请岑远来。太傅在,教导东宫的职责就在太傅这处,而不在上君之处,老臣也可以从旁提点;但若一直是老臣在教导东宫,像今日之事,老臣如此提便有失偏颇。”
“老师的意思我明白了。”涟卿会意。
魏相欣慰点头,“殿下一惯聪慧,眼下又有太傅从旁提点,老臣也能放心了。但此事由老臣去天子跟前提起妥当,殿下最好回避。”
此事涉及她与上君,她是应当回避。
涟卿点头。
等回了东宫,涟卿在寝殿中换下朝服,又换了一身轻便的衣裳才去了千水别苑。
虽然过了大半日,今日早上的风波也冲淡了不少,但在见到岑远的时候,她还是有些不知道目光该放到何处。
“早朝后,老师留我说话,回来晚了些。”她心虚,所以特意提起。
岑远看了她一眼,他并未问起,她特意提了声。
岑远未置可否。
“邵泽志的关系网画了吗?”他问起。
涟卿微怔,才忽然想起早前他安排的功课,今日到约定的时间了,她忘了。
她看他。
岑远轻声道,“殿下不是回来迟了,是回来早了。”
涟卿语塞。
稍许,又道,“今日同老师说话,将此事忘了,明日早朝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