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悠闲杂记宫廷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分卷阅读9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除夕当天宫中有一场宫宴,这是历来的规矩。皇亲国戚,从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参加。所幸余官拜从四品,正好可以参加。其实不满足这点也无妨,凭着当年伴读的身份也可参加。

还没到时辰,穆远帆就来到了余的住所。这些年我们常常结伴入宫,毕竟都未婚配。

穆远帆也曾是皇子伴读,伴的是涧王齐址。其实本来先皇安排的是我给涧王伴读,而穆远帆伴绥义帝,但是穆远帆和涧王比较和,就换了一下。

想想也是,现在的涧王和穆远帆,一个是奸商,一个管这方面的户部尚书,和得很。

群臣中,穆远帆和余关系最好,没事总来余家串门,余认为余至今未娶亲,很大原因在于那厮。

到时辰出发去皇宫,在路上碰见了萧美人。当然不是宫中的美人,是个外号。萧家是京中世家,□□时期的右相就姓萧。如今的刑部尚书也是萧家人。

但身为萧家的儿郎,萧美人并没有入仕,而是去混江湖了。萧家世代为国效力,萧美人还是头一个去混江湖的。

而混江湖的萧美人之所以能去宫宴,那是因为他是闵王的伴读。闵王长得最为俊美,所以要求伴读必须长得好看,于是千挑万选选了萧美人。

萧美人是真美,不是闵王那样的男子气概,也不会让人错认性别,觉得女气。

萧美人在江湖中混得不错,因为不仅长得美,而且武功高,比晋王差不到哪去。

一路进宫,没再遇到其他人。顺利的来到麟德殿,此时殿中人还不算多,来得略早。

妃子皇嗣在左,王爷臣子在右。当中是皇上,皇后和太后。没错,有太后。

这个太后不是先皇的妃子,先皇对姜皇后很专一,没有别的妃子。这个太后是绥义帝的亲娘。太后只有绥义帝一个孩子,绥义帝的亲爹不在了,太后无依无靠,绥义帝便求得了先皇的同意,给亲娘立个名号,接进宫赡养。但太后过世后不得入皇陵。

太后是个随和的人,和绥义帝关系并不亲,所以也不会摆长辈的架子。不过太后比较爱玩,进宫后不方便外出,她就只好自己在宫里找乐子。宫里人少,太后有时会劝绥义帝纳妃,但绥义帝嫌麻烦就没答应。几次之后,太后就放弃了。

入座后等待宴会开始,余旁边坐的是穆远帆,真不知道这座位是怎么安排的,总是和这厮在一起。

人到的差不多了,对面是皇上的妃子,不多,除了皇后还有五个。贵妃,淑妃,德妃,陈昭容和林充仪。

最有气质的是贵妃,看上去很冷艳。平时就喜欢喝喝茶,看看书。贵妃看过的书很多,偶尔看看诗书传记,大部分看的是从宫外买来的市井话本。贵妃自己还写故事来着,让身边的宫女拿出宫卖,挺畅销,不过没几人知道这事。

比较慵懒的那个是淑妃。淑妃看上去就和绥义帝比较般配了,都懒。淑妃爱睡觉,一天至少能睡六个时辰,总是给人一种没睡醒的感觉。但其实人并不迷糊,即使真没睡醒,她头脑也清醒的很。除了睡觉,淑妃还喜欢发明。

最精神的是德妃,是绥义帝游历时带回来的,习武之人。德妃喜欢吃甜食,身材却是最好的,招人嫉妒。德妃不是喜欢静的人,毕竟曾是武林中人。所以如果她在宫里呆烦了,就会出宫玩一段时间,玩累了自己回来,或者绥义帝偷懒去找她。

关系最好的是陈昭容和林充仪,她们是一对儿。绥义帝知道这个事,当初让她们进宫也是为了帮她们掩饰。家里人反对,艰难得很,好在进宫后家里人就管不着了,绥义帝也不介意多养两个人。平时装装样子,实际上各过各的。

接着是公主皇子,十岁的太子,十岁的大公主,皇后能生,第一胎就是龙凤胎。后边还有三个皇子和三个公主。

这边是几个王爷,还有三位长公主。今年倒是来得齐,以前总是缺几个人,晋王驻守西北,镇西长公主驻守西南。

镇西长公主是先皇的二女儿,和晋王的爱好差不多,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还训练了一群娘子军,都是一群不好惹的女人。

大长公主比较端庄,贵气十足。虽然是个脸盲,但一直掩饰得很好。

还有就是定安长公主,长相比较妩媚。擅长下棋和偷东西,是姜皇后的传人之一。姜皇后是江湖上盛传的神偷梁上燕,轻功一绝。说到这,余一定要把这本书藏好,不能让定安长公主看见啊。

当年的五个皇子各有一个伴读,除了余,穆远帆,萧美人之外,还有杨将军和赫连大师。

杨将军是禁军统领,掌管京城的安全,是晋王的伴读。杨将军和晋王是从小打到大的,因为是伴读,所以晋王总找杨将军练手。杨将军是个严肃的人,不怎么爱说话。

而赫连大师是温王齐圣的伴读。赫连是书画大师,在文坛的名声甚至高过温王。余家中也挂着赫连的大作,很有面子。至于赫连的性格,可以说是温文尔雅,书生气息。

之前说了刑部尚书是萧家的人,不过刑部尚书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定安长公主的驸马。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是好友,都不是那种死板的人。定安长公主在刑部尚

分卷阅读9

- 高辣文(www.gaolabook.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