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红楼之小和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7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想着这些,眼睛又忍不住向他那个部位瞧去。

四阿哥被他那个小眼神刺激的~~咳咳~~应该是气的有些说不上来话。

狠狠的在他的头上敲了几下。

恨声道:“你给我等着!”

阿柘在他身后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心里想着:等着就等着,谁怕谁!

便紧跟着皇帝的身后出了秘境。

了因和了然看他们一同出来,阿柘已经恢复了以往笑嘻嘻的样子,心里也是高兴。

也不受他们的礼,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快走了,不要耽误他们修行,不知道老人家的时间很宝贵吗?!

☆、第一百零九章雍正

两人被嫌弃了,也没往心里去,直接牵着手一起回了皇宫。

现在畅春园旁边的圆明园已经在建,等建好了之后,他们就可以办到那里去住了,省的和康熙的后宫嫔妃们一起,感觉很不方便。

阿柘现在只可惜太皇太后竟然不肯修炼功法,只想活过常人的寿命就好。

连康熙都过来劝说过,也没让老太太改变心意,所以只能更好的给她保养身体,争取长命百岁,或者多到那边尽尽孝心,也省的以后遗憾。

倒是那个园子的名字,四阿哥本来是想取一个跟阿柘有关系的,但是他却不同意,可能是对前世的一丝留恋吧,阿柘坚持园子就叫这个名字。

回宫之后,阿柘本来以为皇帝很快就会有所行动呢,没想到这人还是没动静。

不禁在心里更加认定了这位四哥一定是有什么毛病,不过,两个人的感情也不在这些。

感觉好奇怪,为什么不直说呢,难道还怕他会嫌弃他不成?

两人朝夕相处,皇帝如何不知道他的想法,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只能心里暗下决定,以后一定要让这小混球好看。

皇帝现在所修习的功法叫做《皇决》,乃是每代人皇所修炼,此功法由天地自然生成,习练功法之人夺得尊位,祭拜天地并得到天地承认后,就会自动成为这天地之间的桥梁。

使得天地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天地交泰之后,这之间自然会有灵气诞生。

而灵气又可以供人修炼,供天地完膳修补自我。

他的修为进境决定了天地间诞生灵气的速度,所掌控的领土面积,则决定了天地间诞生灵气的范围。

所以,对天地来说,他现在最迫切的事情其实只有两件,一件是增加修为,一件是扩张领土。

这两件事情,第一件说简单也很简单,他和阿柘在金丹巅峰太久了,随时都可以突破。

但是在突破之前最好达成两个条件,首先是他要确定自己的年号,也就是先贤所说的帝号,为自己所掌控这一段时间的天地定一个名字,之后做起事情来才能更加名正言顺。

当时继位的时候按照规矩没有迫切的改变年号,所以现在这一步只能等明年了。

其次就是与阿柘双修,两人虽然是天道认可的道侣,但是因为并没有双修,所以契约的最后一个步骤算是一直没有走完。

当时是因为阿柘的名分问题,现在他既然已经公开封阿柘为道君,不管其他人知不知道这个名号代表什么意思,但至少在皇帝的心中,所能为阿柘做的事情已经圆满了。

现在还不去双修,是因为他想在定下年号的那一天再与阿柘结合突破,总是预感这样子做对两个人都将是最好的。

甚至很可能会有些意外的惊喜。

所以,现在皇帝只能苦逼的在阿柘怪异的眼神中忍耐。

甚至连以前偶尔的动手动脚都免了,就怕自己一个忍不住会直接扑过去。

天底下还可能有比他更苦逼的皇帝吗?!

第二件事情,对于现在的大清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也需要时间。

因为他若想彻底掌控那些地区,行使皇权,就必须实际占领某地,只派几个人靠着高武力管理几个奴隶是行不通的。

这样做一个办法是让当地的人衷心臣服,并且再填充进去大量人口,让他们混合杂居,渐渐的潜移默化,让他们再不记得以前是什么样子。

另外一个就只能武力占领了。

这两个办法,现在需要的都是人口,而大清建国才多少年,又连年的打仗,自己的人口还没有饱和。

哪里能空出那么多人口移民?

所以,只能等待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现在天灾在减少,修炼又可以延长寿命,人口总会多起来的,这点时间他还等的起。

而且也正好可以趁这段时间,好好管理一下内政,加快自己对现有区域的掌控程度。

就在这样大家都默默打算的日子里,康熙四十二年终于过完了。

康熙四十三年的第一天,从皇宫里发出了一道旨意,改年号为雍正。

与此同时,内地十八省的十八座石碑,关外龙兴之地的三座石碑上也都同时显出了“雍正”两字。

满朝文武再次被‘神迹’‘祥瑞’震慑了一次,有的心里打鼓有的拜谢苍天赐福,不一而足。

雍正皇帝此时却没时间去理这些,他这些日子被阿柘那怀疑的小眼神撩拨出来的火气,终于要到了纾解的时候了,此时看着身旁的人的目光都有些泛着绿色。

阿柘却是不觉,今天自家四哥祭完天之后,就将一头雾水的他拉着进入了青龙秘境。

看着满目的红绸彩带,阿柘有些迷糊,再看向旁边四哥已经换上的大红色的喜袍,以及散开后只挽了一枚精致发簪的青丝,虽然有些疑惑,但心里却有种感觉,这样的四哥才应该是真正的四哥。

忍不住伸手去摸他的头发,不是半秃的四哥好帅!

却被四阿哥直接握住了手掌,塞了一套衣服给他,轻声吩咐道:“换上!”

阿柘觉得自己被迷惑了,一挥手直接换上了衣服。

也是一件红色的喜服,终于想起了什么,有些惊讶的看着面前的人。

既然阿柘想起来了,自然就不用他再多嘴。

······

外面家家户户欢度春节,宫里阿柘和雍正帝却是消失了足足两天的时间,无论谁找都被苏培盛给拦了下来。

整个大清,这个年过的最苦的可能就是苏培盛苏大总管了,新帝继位的第一个年初一,扔下定年号的旨意后,皇帝就不见了。

如果不是条件不许可,他都想找个地方把自己给藏起来,可惜外面等的人他一个都不敢放人鸽子,只能硬挺着。

无论谁问,都只是一句话:“皇上自有安排!”

就在他快撑不住的时候,雍正和阿柘终于手牵手的出现在了养心殿里,将守在外面的他给解救了出来。

外面的十阿哥一看里面有了动静,忍不住扯着大嗓门喊道:“四哥,你这是在搞些什么啊?兄弟们来给你拜年,竟然连着两天躲出去?这你可得要赔偿一下兄弟们那个精神损失。”

大步走了进来,又对着阿柘道:“你说对吧,阿柘?”

跟在他旁边的几位阿哥都有些不忍去瞧他了,这个憨货,明眼人都能看出面前的这两位有什么不一样了。

过来人的现理亲王胤礽更是一阵怪笑,直笑的自认脸皮很厚的阿柘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才将目光差了过去。

“今天我们兄弟倒是齐全。”

众人都知道这是皇帝在转移话题呢,但是大家也只得跟着转移,谁让现在是人家的手下呢。

“陛下可知道,从南面来了大批的洋人洋和尚?”

这件事情雍正年前就已经得了消息,说到这个他还有些得意。

他登基的时候,弄这些石碑,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推广修炼功法,也想要震慑一些国内的那些老顽固,省的这些人在他行事的时候总是指手画脚的。

却没想到把周边的这些野心勃勃的国家竟然也震慑住了。

而且当时阿柘在石碑上曾经做了手脚,这些石碑,无论是朝鲜人,倭人,还是蒙古人,罗刹人都靠近不了。

不过,蒙古人那里后来改了一下,长期臣服于大清的那几个部族,还有拥有大清皇室血脉的子孙倒是可以接近。

这一举动虽然还是让有些蒙古人不满意,但是这些年远嫁过去公主郡主的日子却一下子好过了许多。

那些无法靠近功法的人,甚至曾经想站在远处对石碑进行攻击,但却都被反击了回去,不死也得重伤,而且他们还发现,这伤根本无法医治。

心中的敬畏之心一下子又提高了几个档次。

长期居住在大清境内的西洋人,如果保持着之前的信仰,自称为神的羔羊或者牧羊人,也无法靠近。

但那些已经决定永远居住于大清境内,放弃了原来的国籍与信仰的人,却可以轻易接近,并且获得功法。

这一消息传出去后,曾经有传教士向清朝廷抗议。

当时是诚亲王接待的,倒是好声好气的给了解释。

不过这些人还以为朝廷态度好,这是好欺负呢,竟然不满意,直接叫嚣着要找皇帝。

新帝听闻后却只是冷笑了一声,让人传话给来人,“这是我方天道的恩赐,你们不是尊奉上帝是唯一的神,早已背弃这天地了吗?怎么现在还想得到它的青睐?”

来人无话可说,但却并不甘心,将消息传回了西方教廷。

在遥远的欧洲又引起了一阵地动,这却不是远在大清的众人所知道的了。

不过,据后来传出来的消息说,当时教廷是分了两个派别,一派认为这件事情是有人编造的谎言,另一部分却说要亲眼目睹才能确认真假,东方国度向来古怪。

最后的结果显然是后者占了上风,由欧洲的教廷和上流社会组成的联合船队,第一次从海上向着东方驶来。

☆、第一百一十章谈话

现在,这只船队已经在福建沿海登陆,他们手里拿着教皇的手书,还有欧洲各王室的国书,沿途各地官员自然不会怠慢。

一路好好的向着京城给送了过来。

即使想参观一下沿途各省的天赐石碑,因为皇帝明令不用在意,所以也没有阻止,想看就看吧。

反正这些外国佬又搬不走。

随行的人员,冷眼看着这些人用了各式各样的手段试图靠近石碑,甚至将教皇的信物都拿了出来,可是均是无功而返。

心里都在冷笑,如果不是要表现出天朝上国的涵养,此时给这些人看的一定只有眼白了和高抬的下巴了。

传教士加贵族的组合团成员,心里不得不承认,这东西真的是很邪门。

他们对此毫无办法,也只能相对无奈摇头,先将此事放下,或将消息传回国内,看教皇有什么决断吧。

使团走的路线自然都是繁华地带,这些人看着那一座座巨大而繁荣的城市,城市里面富足而悠闲的生活的普通百姓。

大街上随便一个人竟然都可以穿着锦缎长衫,身上都可以佩戴着精巧的或玉或金的配饰。

还有那些在他们的国家贵到要死的精致腕表,在这里竟然是随处可见的东西吗?

不得不说,这两年天灾的减少让大清的百姓真的过了几个好年,他们走的又几乎是现在大清最繁华富庶的路线之一。

所以,就给了使节团一种错觉,这个东方古国真的是遍地的珠宝黄金。

······

雍正没有什么闲心来关注这些人,大年初一的时候匆匆接受了群臣朝拜,扔下了改年号的旨意后。

他跟阿柘连着突破在青龙秘境里面足足呆了两年,现在正是心满意足心情大好的时候,见到这几个兄弟,也难得的有了一丝笑模样。

这种好脸色即使上皇都不是经常能够看到的,现在竟然被他们见到了?

猜到真相的纷纷想着老四也真够无能的,都这么多年了才将人吃到肚子里,也不知道在那里穷高兴个什么劲。

当然,这么想的时候不要语气发酸眼含妒意就好了。

猜不到真相的如老十这样的直肠子就不由得有些惊悚。

不知道这位四哥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千万不要被注意到才好。

但是这么大个身板,想躲起来都不容易,一双眼睛骨碌碌乱转,到显得更突出了一些。

大家都是人精,又都冷血,可没人有心思去提醒他些什么。

几兄弟要给上首的雍正见礼,他却直接大手一挥,“都是自家兄弟,以后见到了还是不要这么多虚礼的好。”

转头对着三阿哥道:“正好三哥也在这里,朕早就想删减一下这些动不动就跪的礼节了,都是同胞兄弟,没得被这些礼节给弄得疏远了,你们礼部那里正好弄个章程出来。

还有那个剃发令,朕想废除,不知道诸位兄弟有什么意见?”

其实满清本来就没什么规矩,尤其是八旗旗主,本就是联盟制,根本是只分强弱,不分大小,只是在某一个时期会听从选出的旗主的号令而已。

但是入主中原之后,爱新觉罗氏称帝,皇帝要集权,为了压服其他各旗,也为了堵那些汉人书生,不让人说嘴,才定了大大小小的规矩在那里。

但是毕竟当时入主中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心里虚的很,所以很多规矩都是往严了定狠了定,如果雍正没有前世记忆,可能不会多想什么。

但是,在这时的他看来,这些规矩有很多都可以说是矫枉过正了。

不过,这样天下只有一个主子,其他人都是奴才的想法,毕竟有利于帝王的集权统治,所以并没有人敢拿出来说事情。

现在雍正要将这一条,从皇室宗亲开始改起。

做惯了皇子阿哥,还没适应奴才身份的诸位自然没有什么异议。

但是这废除‘剃发令’恐怕就会惹得朝野震荡了,当年为了这个不知杀了多少人,才将那些汉人的脊梁骨打弯,将他们彻底压服。

现在要废除,恐怕那些宗室王爷那里就过不了。

不过,皇帝刚刚给了他们一个甜枣,作为臣子也不能这么不给面子。

“陛下这是要恢复汉人的发式,还是?”果然不愧是做过太子的人,触觉就是敏锐。

别人都还在那里在满人的‘金钱鼠尾’和汉人的发髻之间选择呢,他却敏锐的注意到了阿柘这几年一直梳着的短发。

不得不说,那种发式其实看起来也很好看!

而且很是容易打理。

雍正向着理亲王胤礽竖了竖大拇指,“不愧是二哥,朕就是这个意思,想梳什么头就梳什么头,想怎么剪就怎么剪,朕给他们这个自由。”

三阿哥却在那边有些犹豫,“汉臣那边可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还没等他说完,大家却都笑了起来,既然受之父母,那么当初便不应该‘剃头’,既然剃头了,那无论再换哪种发式又有什么关系?

所以这条命令能不能推行,从来不是汉臣的关系,只是怕那些满洲王爷反对罢了。

一听到这话,大的这些还没什么,十三往后这些小的却都两眼发光,他们也很喜欢阿柘的发型好不好。

但是大的那几个不出声,他们也不大敢乱说话,只能在那里彼此眼神交流。

雍正看着年长的几个兄弟都有些不大感兴趣的样子,又接着抛鱼饵,“关于朝中的事情,三哥到十弟帮朕监管着各部衙门。

大哥和二哥还有其他的诸位兄弟却还闲着没差事。”

雍正说道这里,停顿了一下,轻轻的拿起茶碗喝了一口茶,再抬头的时候,果然看到这些兄弟都是一副双眼放光的样子。

诸位阿哥都是人精,从这话里,都知道这是新帝对他们有安排了。

这几个月里,他们已经发现,自四阿哥登基后,领了差事的人不但可以每月领取灵石,就是平时的修炼速度也要比以前快一些。

一关系到修炼进度,自然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消极避让,这时候还是能争就争一争的。

所以雍正这话一出,大阿哥就在那里豪迈笑道:“陛下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就是了,我们虽然本事不济,但跑跑腿想来应该还是可以的。”

这句话却真的是他的心里话了,在大阿哥想来,老四不大可能给他和老二出头的机会,毕竟他们两个在朝中的势力很大,又盘根错节的。

任谁坐在那个位置上也不放心啊,他们现在过的还算滋润,也不过是因为汗阿玛还活着罢了。

所以,大的差事他从来没想过,能得一些琐碎的事情他已经很满足了。

却没想到现在的雍正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最后只能被活活累死的雍正了。

他现在大气的很,听到大阿哥的话也只是笑着抿了口茶,说道:“朕这里有两条路:一条是文,监管六部,或在朝中任职,或外放,只要你们认为自己能做好的,都可以去做。

不过,丑化说在前面,这些都是要立军令状的,如果得了官职做不好,给朕给汗阿玛给皇家丢脸,那以后就只能乖乖的老实呆着了,一个兄弟朕还是养得起的。

第二条路是,朕给你们每人一万精兵,武器粮草都足足的。

这些兵马将由各地抽调,一定是具有极佳的修炼天赋的人才,但是三年或者五年后,朕希望你们能给朕练出一只精锐出来。

同样的军令状,如果做不到,以后朕不介意一直养着你们。

第27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