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之化龙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24章 谋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相对于众人的热情,李易自己倒是颇为冷静。

这倒不是李易的心性成长了,而是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如何能不知道曹操的厉害?

相对于刘备、孙权、袁绍这些同时代的风云人物,曹操虽然也不完美,但人家短板却是最少的一个,而且文武班底足够华丽,虽然赤壁一战曹操栽了一个大跟头,但李易却不觉得自己对上曹操能够取巧。

想要战胜曹操,是真的要拼实力的。

冲着众人笑了笑,李易说道:“豫州大抵战略便如军师所言,诸位可有补充?”

郭嘉拱手道:“属下还有一言。”

李易手一伸,道:“奉孝讲来。”

郭嘉说道:“此次出战,人力粮草消耗多少、战事结束需要多少时间,虽然还未估算,但其中数目必然不小,以荆州富足,可支撑主公大军二到三年供应,但扬州大战刚刚结束,还未恢复元气,若是将此战负担压在扬州身上,于主公,于扬州百姓都是不利。”

“所以,属下认为,一年之内,若非生死攸关,扬州兵马不可轻动,连同下邳广陵在内,当全力休养生息,安定百姓,顺便修整武备,囤积粮草,等到一年之后,若是曹操已经战败自然最好,但如果兖州战事还未结束,正好由扬州出一支精锐夹击曹操,曹操久战疲惫,定然难以抵挡,兖州可一战而下。”

李易沉吟了一会,说道:“奉孝所言,甚合我意,虽然战事紧要,但也不能不顾惜百姓生死,不然非是人主所为,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之前蒯越讲的那些虽然没有涉及太过具体的细节,但在大层面上,对豫州算是占据了绝对的主动,只要开打,肯定能让孔融喘不过气。

而郭嘉的提议,虽然与豫州有关,但更多的,其实还是关于整个战局的。

看到众人没了意见,李易便拍板道:“好,豫州便是如此,那么,兖州曹操呢,诸位有何想法?”

一说起曹操,众人表情顿时都严肃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功夫,这才有人说道:“属下认为,主公应当走在曹操前面。”

李易微微侧头,只见说话的是荀攸,李易问道:“此话怎讲?”

荀攸答道:“吕布这一败,事后影响如何,我们看的清楚,曹操也能看的清楚,同样的,曹操怕是也能想到,吕布会向主公求援,所以,谁能先一步动手就非常重要了。”

李易当即问道:“先生难道是说,曹操可能即刻对吕布发动攻势?”

刚刚说罢,李易自己便摇头道:“不对,如今天气正寒,不适合大功干戈,即便曹操强行出兵,吕布不敌,只要拒城死守,战事也非短时间能够结束,稍稍拖延,今年兖州的春耕怕是就要耽误掉了,之后即便曹操得了兖州,兖州也必定饿殍遍地,这绝非曹操愿意看到。”

李易话音刚落,蒯越就反驳道:“主公所言乃是按照常理揣度,可是曹操此人手段狠辣,在徐州便是杀了十数万无辜百姓,也不见丝毫手软,如今兖州争夺更是到了关键之处,一旦出现差池,兖州便与曹操无缘,形势之严峻远甚徐州,他又岂会妇人之仁?”

李易当即无语,对于蒯越的话,他根本无法反驳。

蒯越倒也不是要落李易面子,紧跟着便又道:“所以,此中关键就在于主公一定要快,必须在曹操大举用兵之前,做出应对,打乱曹操计划,然后趁着曹操举棋不定之时,拿下豫州。”

李易蹙眉道:“快……我方用兵自然不是问题,但这第一步棋却是要吕布助我拿下颍川,我虽然能断定吕布必然求援,但却不敢保证吕布会即刻决定,他耽搁十天半月也就罢了,若是时间太久,岂不糟糕?”

郭嘉试探道:“或许可以直接联系吕布,表示愿意出兵支援兖州?”

李易摇头道:“不成,不成,吕布此人性情……他求着我办事还好说,若是让我先开口,怕是就难了。”

“唔……”

郭嘉想了想,忽然眼前一亮,又道:“主公对陈宫这人如何看待?”

李易愣了一下,有些不解郭嘉的用意。

郭嘉笑道:“属下之前为主公打理荆州政务,与陈宫有过两次书信往来,都是粮草方面的事情,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不过,属下对陈宫倒是有了些看法。”

郭嘉神色中闪过一丝玩味,道:“如今吕布最为倚重之人,文便是陈宫,武则是高顺,不过因为上次吕布殴打赵大,高顺与吕布争执,两人关系一度恶化,甚至吕布都卸了高顺的兵权,直到最近兖州战事吃紧,吕布才再度启用高顺。”

说道这里,郭嘉忍不住为高顺叹了口气,对于高顺这个人,郭嘉虽然只是点头之交,但对其却是极为敬佩的,换做他是高顺,早就撂挑子投奔荆州了,哪还会跟着吕布,天天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想想都叫人心酸憋屈。

轻轻晃了下脑袋,郭嘉继续道:“吕布虽然信任高顺,但因为高顺与荆州亲密,一旦事情涉及荆州,高顺言语很难动摇吕布,而且高顺为人忠义,这次主公又所图甚大,让他出卖吕布利益,同样非是易事,不过,陈宫却是不同,此人却是可以完全为主公所用!”

李易微微眯着眼睛,似乎是在回想着什么,但其他人就有些糊涂了,吕布如今虽然形势不太好,但吕布对陈宫的倚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只凭这一点来看,陈宫就不大可能出卖吕布的李易。

郭嘉嘴角翘了翘,眼中闪过一丝轻蔑,道:“我等辅佐主公,或是为主公风采折服,或是为报答主公知遇之恩,于是便竭尽自身才学,为主公出谋划策、查漏补缺,期望主公将来成就万世之基业,我等也能跟随主公青史留名,便是不枉此生。”

“这是为臣之道,也是我等本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