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明朝当皇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47章 皇太极被押解进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对于这些官员的言论,朱由校表示无语,但是偏偏这些非军事体系的文官们又爱不懂装懂,喜欢指手画脚。

朱由校也懒得再听,也不想去解释以大明目前的实力已经足以吊打建奴势力,因为作为一个帝王也没必要要给自己的臣工解释。

不过,这时候,一骑马传递重大的消息的锦衣卫跑了来:“陛下,这是关外的最新消息,建奴主力十四余万精锐在鹞子岭一带被我禁卫军全歼,连带皇太极也被活捉,鹞子岭一战后,卢督师立即命令禁卫军第一军和第四军奇袭赫图阿拉城,使得赫图阿拉的满清王公贵族没来得及逃脱,如今已尽数被诛,不过皇太极之长子豪格却在盛京城称了帝,还建元崇德,但却当了不过三天的皇帝便也被禁卫军所俘;如今一干被活捉的建奴们都已经押往京师,请陛下裁夺!”

“好!”

朱由校当即就站了起来,看了内阁大学李明睿一眼和其他大臣一眼。

李明睿自然明白朱由校的意思是鄙视自己这些不认为禁卫军能打败建奴的大臣们,当他现在要想更进一步成为名正言顺的内阁首辅,就再不让天下士子笑话的同时还得顺着皇帝陛下朱由校的意思来,以免让害了自己与君臣子强的关系。

所以,李明睿便立即先站了出来,面带喜色地道:“恭喜陛下,陛下果真是英明之君,其文治武功不亚于尧舜,致使威胁我大明数十年之久的建奴被灭,从此我大明将不再担心有外患之地。”

其他臣僚见李明睿如此表现,便也都上前来歌颂朱由校,急于表现自己的态度。

朱由校此时也懒得计较与这些前后态度不一的官员们说什么,朱由校此时猛的一拍桌子,大喝了一声:“够了!”,然后一干大臣这才闭住了嘴,不好再肆意奉承朱由校。

朱由校只是叮嘱了李明睿几句准备好受俘仪式的话后便让这些大臣们都退了回去。

而如今,对于当了七年皇帝的朱由校而言,受俘仪式似乎已经变成了家常便饭,从吴襄和吴氏父子被献上来再到如今建奴的皇帝皇太极被押解而来,整个大明现在几乎时不时的就会有重量级的俘虏被献上来。

但尽管如此,皇太极被押解进京城还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对于皇太极的凶名和恶名在大明早已流传看来,说什么喜欢吃人肉,头上长了角形同怪兽之类的。

因而当皇太极等被押解进京城时,便已有无数士子百姓拥了过来观看。

当他们看见无数鞑子被禁卫军关在囚车里往内城行去时,许多百姓都不由得呼喊咒骂了起来,尽管五城兵马司已经严禁在京城内任何公共场所随意丢弃垃圾,但现在还是有无数百姓忍不住将手里的家伙都朝眼前被押解在囚车里的鞑子身上招呼了过去。

一些曾经遭受过鞑子荼毒的京畿百姓们此时更是激动的留下了眼泪,恨不得现在就冲上去将这些鞑子撕成碎片。

皇太极现在也只能强忍着一颗臭熏熏的鸡蛋砸在自己额头上后就往自己眼睛里流的难受之感,因为他现在已经完全不能动弹。

也不仅仅是不能将脸上臭烘烘的臭鸡蛋给拨掉,他现在手脚已经被彻底折断,动也不能再动一下,这样一来,以至于他的大小便只能在憋不住时留在裤裆里,可如此一来他也就更加狼狈更加的臭不可闻人,以至于的两禁卫军战士也都不得不戴上口罩。

皇太极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的,但偏偏现在事实就是这样,他现在除了忍受还是忍受。

其实,现在的大明士子百姓们还并不知道这里面谁才是真正的皇太极,因而其他鞑子也尝试到了什么叫做雨露均沾的感觉。

等到禁卫军战士将皇太极等押解到了献俘之地后没多久,朱由校和一干文武高阶官员便也来到了现场。

对于皇太极的惩罚方式依旧是凌迟,这个自然是不用质疑的,但朱由校还是想挑战一下人类被割的迹象,所以便命令自己的人传旨到给这些负责行刑的刽子手们,刀数不能少于三千六百刀,且一旦比三千六百刀夺一次就可以加赏银十两。

任谁看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不菲的赏银方式,对于刽子手而言,这种方式完全可以激励他们创造出更厉害的凌迟记录,并以此获得更多的财富。

随同皇太极押来且同样也要进行凌迟之刑的还有济尔哈朗和豪格等建奴八旗各旗旗主,这些人当年跟着努尔哈赤或者皇太极干下不少屠戮和残害汉人的事,所以朱由校也没打算轻易就绕过他们。

济尔哈朗此时是两眼无神的盯着前方傻笑,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命运是什么,但他倒是不觉得可惜,在他看来毕竟自己也是活过几十年的人了,也不在乎如今被凌迟处死的下场。

反而是豪格有些不甘心,他哆嗦着身体,拳头捏得很紧,嘴唇也被牙齿咬得快出了血,并不停地摇头,时不时的喃喃道:“不,不,我不能就这么死掉,我还要继续做皇帝,我要继续做皇帝,我要做所有人的主子!”

皇太极此时则是面无表情,即便是他已经看见自己的女人布木布泰已经在朱由校面前笑靥如花,他心里也没有泛起一丝波澜,甚至当他看见那刽子手里的刀时他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恐惧之心。

皇太极甚至还好整以暇地回头看了看这些大明的百姓们,心里不禁暗想,若是自己是胜利者而朱由校是失败者的话,只怕在这里看热闹的依旧是这些人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