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河湾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章 筑堤开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秀清听到这里,语气坚定地说:“这件事,毕竟是为民造福的好事,一旦成功,就能惠及子孙后代,我决心大干一场,为全村群众干出一些成绩。如果张振安从中阻拦,我请乡里领导出面协助,一定要坚持到底,干到成功。”

田林山动情地说:“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打堤开渠要占用个别户一些庄稼地,怎么弥补他们的损失呢?”

“根据占用庄稼的面积,估定产量,按市场价进行补偿,秋后再进行一次土地调整,平均分配土地。”

朱秀清说:“今晚上我们先开一次村组干部会议,专门研讨这件事,你给他们详细讲解一下筑堤开渠的好处。”

晚上,村委大院会议室里,十几名村组干部参加会议。朱秀清首先说明了打堤开渠的方案,让各位心里做好思想准备。接着由田林山讲起堤渠分布位置,还着重讲解干旱和洪涝的自然灾害,以及引水灌溉的好处。村干部听后进行讨论,认为这是一个兴利除害的好办法。

张振安听到打堤开渠要经过自家的土地时,立即沉下脸来,但他一言不发,坚持听下去,心里却激起了狂澜:他认为,田林山和朱秀清的同学关系十分密切,同时都有上进心,热爱家乡公益事业,如果两人打堤开渠成功,必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威望随着高涨,俩人还能得到乡党委,乡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得表彰和奖励。而他自己便处于下风劣势,恐怕地位因此动摇,一旦有些马高蹬低,就会落马下台,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当朱秀清让每个干部发表个人意见时,张振安傲然看了田林山一眼,说:“小田提出这个办法,果然是为民着想,为村谋利,没有出自私心杂念,颇有独到之处。但是这个建议还不够全面,有几条缺点,主要一点是,他只为自己的村庄打算,没有从全乡群众大局出发,眼光未免有些狭小了。如果在咱乡沿河筑起一道十里长堤,就能保住一个乡的河滩庄稼地,这样挽回的经济损失更多了。到那时,小田就是全乡值得学习的治水标兵。”

村组干部听到张振安的发言,明白他话中有话,蓄意阻碍筑堤开渠,于是都心照不宣地缄口不语。

田林山说:“全乡只有我们这里地势洼,涝灾多,上游村庄根本用不上护田堤。”

张振安强词夺理地说:“我听说这里每隔十年要发一次特大洪水,一九七五年伏秋大汛期间,连唐河都决堤漫滩,何况,这条支流落枪河,到时候,唐河的水还流不完,哪能容纳支流的河水。落枪河上游必定受洪遭灾,给他们打一道堤,显出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关怀,也会显得你有先见之明。”

朱秀清说:“我们这里距唐河较近,地势最洼,做群众思想工作比较容易,可以先在这里作示范点,让上游的群众看到治水成效,就会逐步推广经验。”

张振安说:“你们筑堤开渠我也没有意见,但是这项工程要占用村民大量良田,首先要赔偿他们本年的庄稼损失,以后还要补偿给他们一些土地,这就牵涉到把农田重新测量一遍,再次统一进行划分,有些村民原来耕种的是块良田,规划重分以后,分到一块次等地,他们就会有意见,甚至群起闹事,局势收拾不住。前年,规划分地时,分划出现不公平,引起争吵和械斗,闹得我日夜进行劝解,至今还有一点余波,如果再扯起老秧,那就会大动干戈了,恐怕筑堤开渠不成,先把村干部卷进一场特大风波里。还有一条,即使强迫群众同意支持筑堤开渠,修成之后,效果能达到预期目的吗?万一哪个地方决口出水?冲毁部分群众的庄稼,恐怕就是劳民伤财,引得群众围到村委大院里。即使把效果往好处方面说,大旱季节,庄稼都旱,村民浇地争先恐后,张家去浇玉米,王家也要浇棉花,渠水是有限的,一时满足不了千家万户,结果又会闹出又争又抢的大事。”

田林山说:“可以派一名管理员,制定管理办法,根据以往浇田惯例,让村民按事先排名顺序轮流浇田。再说地里还有几眼机井,同时能轮流抽水,比如今天张家使用渠水,明天就使用机井,王家今天使用河水,明天就可以接下机井浇田,合理安排,日夜不停,不会发生意外冲突。”

张振安说:“我的意见暂时保留,明天可以召开群众大会,听一听群众的意见。”

朱秀清回到家里,脑海里思考着筑堤开渠的事情,他知道,这件事牵涉着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群众的素质和眼光都存在差别,虽然理解这是一件好事,但在没有收益之前,那些预计出来的效果,群众因一时看不真切而迟疑迷惑,所以这并非一说就成的简单事。张振安另怀心事别有用意,可能会在背后鼓动亲信,搬弄是非。要想统一思路,一起向前发展,需要耐心的劝导和正义的感召。

正当朱秀清忧思的时候,田林山又登门献策。他说:“这件事只要对群众有利,我们绝对不能放弃,目前,要想解决难题,先让各位组长分别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只要多数村民同意了,再争取上级的支持,张振安就会孤立无援,阻挡不住筑堤开渠的形势。”

朱秀清听了这些话,脸上的忧虑一扫而光,绽露一丝如云开日出般的笑容。以前他只把田林山当做书生看待,没有想到,在事情复杂的关键时刻,这位出身寒微的同学,竟满怀正义,一身才干,帮助解决困难,这使他的格外欣慰。

“你说的对,就用这个办法。”

经过一番动员,几个村民组长先后报来消息,他们已向那些地处渠线的村民通知到户,他们表示完全拥护村里的规划。

朱秀清深受鼓舞,赶到中共古城县梨园乡委员会,梨园乡人民政府,请示党高官和乡长。两位领导对这件造福于民的水利工程当即表示支持。

朱秀清亲自主持召开全村群众大会,村民们听到广播通知,便三五成群陆续赶到村委大院。朱秀清和田林山依次坐在会议台前,他看到村民坐满大院各处场地,估计村民已经基本到齐了,让大家静下来,宣布大会开始。朱秀清说:“乡亲们,今天召开这次大会,主要讲咱村筑堤开渠的工程规划,我们村东临唐河湾,南临落枪河,三面靠水,一面靠坡的低洼地带,汛期一到,洪水漫地,庄稼年年受灾减产。大家都知道我们一年的生活开支主要靠秋季作物,不能眼看着即将收获的庄稼被洪水淹没,所以我们广大群众要团结起来,一起动手,筑堤防洪开渠抗旱确保庄稼全面丰收。”

群众被朱秀清这番话感染了,兴利除害的积极性顿时高涨起来。朱秀清扫了一下会场说:“我们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共同研究了一下,同时根据村委主任田林山提出的筑堤开渠方案,现在已经规划定型了,渠堤的具体路线,是从唐河湾到杨树林一带地方,工程从明天开始实施。”

芦滩村的青壮村民都出动了,落枪河边人声嘈杂,车马奔驰,一幅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劳动场面。朱秀清和田林山并肩走在工地上,处理各种事务。

十天以后,一道长堤从东到西,形成稳固的河防长城,落枪河从堤下流过。

芦滩村本是全乡著名的低洼区,在洪水爆发之际,居然在围堤的保护下,就像一方天然绿洲,一时引起乡党委,乡政府的高度重视。

古城县委闻报,特意通知广播电视台派出记者前往采访。朱秀清陪同记者来到堤上,记者先后采访了田林山以及几名护堤的村民,并用摄像机拍摄了专题片,县高官看了电视报道说:要把芦滩村的先进事迹在全县农村广泛宣传报道,树立成样板村,把芦滩村的干部树立成先进典型。

在这热闹而又荣耀的场面里,张振安默然站在一边,脸色十分难看。只听一个村民激动地说:“谁心里想着大家,人们就不会把他忘记”

张振安听了这句话,心里更不是滋味儿。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