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年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董仲舒君权神授的理论更是笃定不移。
就连曹秀无法否认在这年代与一个抱着董仲舒语录的人辩论乃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这就好比人拿着一本《本草纲目》来跟你讨论药理,你还能比他更专业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曹秀,此时也不能否认君权神授这一理论基础,因为这是支持着历史车轮不断前进的唯一基础论点,一旦这个论点被爆破了,天知道未来的一两千年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
所以当荀彧抬头看向他,示意他出言时,曹秀当下深吸了一口气。
他很久没有与人辩论了。
而且他也没想到自己不过是想要整顿吏治,改变官僚体系而已,居然被荀彧扣上了这么大一顶帽子。
今天这场辩论,一旦搞不好,他曹秀说不定就要身败名裂啊!
狠人!
着实的狠人!
曹秀沉吟了片刻,略显不解的看着荀彧问道:“文若先生言臣之选,如天之分岁之变,而天岂止四节是何也?”
既然臣乃君选,天道分四节。
那么天道知道四节究竟是如何的四种节气么?
“天道选四节,春秋怡人,夏冬恼人,春秋耕收,夏冬旱涝,既是天道,便是固然。”
“换言之,天道也分不清楚四节之选,唯变四节不一,而使道之无形。”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皆是一怔,继而一阵愕然。
他们没想到的是,曹秀的论点居然听起来如此的有理有据。
君权神授是吧?天道使然是吧?
可即便是神授天道,那也有分不清楚好坏的时候啊!
天道选出来的四节也有好坏,遑论君选出来的臣?
天道之所以选出来四个不一样的时节,岂非正是为了让天道看上去变幻不一,难以琢磨?
而君选出来好坏不分的臣,难道也仅仅为了拱卫自己的皇权?
难道不是因为君也无法分清楚自己选出来的臣究竟是好是坏?
既然君分不清楚臣的好坏,那我们换一种选臣的方式岂不是名正言顺?
难不成明知道那个“臣”不是好人,也要委以重任?
君与天道的差别在于,君是可以具象化的,而天道无法具象化啊!
君是可以控制的,而天道是无法控制的啊!
“四节之变,恍若阴阳交替,此乃天道。”
“若无四节之变,何来人间四时?若无人间四时,又何来人间之道?若无人道,天道何存?”
荀彧显然有些慌了,因为他没想到曹秀反驳的论点居然如此清新脱俗,居然拿着“好坏”来反驳天道这个本身就虚无缥缈的东西。
所以他的这句话,听起来就略微的不那么严谨了。
四时之变既是人间之道,那人间之道为何就一顶要与天道相提并论呢?
难道天道的存在乃是依附与人间之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