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百六十章 荀攸的三策(二合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江关之内。

经过连续两日与麾下的司马、军候的商讨,严镛终于下了最后的决断。

他麾下众将大部分都是请严镛按照刘琦的要求,放甘宁出关,如此便可以在保全江关安全的前提下,同时还不给严镛本人惹麻烦,至少不会让他被刘焉寻借口谋害。

严镛知道手下这些人说的很对,无论是于公于私,刘范死在江关之下,对关内的任何人都不会有丁点好处。

打从当初贾诩将刘范送到刘琦手里的那一刻,益州人就注定将一直处于被动了。

严镛是个性格耿直的人,道理他明白,但他就是过不了自己心里这一关……但面对手下一众司马、军候的苦苦哀求,他最终也只能认栽。

毕竟,江关不是他一个人的江关。

“罢了,罢了,老夫一生不曾让人这般威胁,今日便算是栽在了刘伯瑜的手中……那就放甘宁出关吧!算是用他一个人,换我江关的安宁。”

一众司马和军候听了严镛之言,这才长舒口气,众人一同拱手高呼:“都尉英明!”

严镛似乎对这般称赞并不感冒,他语气低落地道:“既如此定了,那明日便让吴懿回返荆州军大营,让他说于刘伯瑜——荆州兵马需先行撤兵,待其兵马离开益州境后,某自会放甘宁出关。”

“诺!”

严镛手下的人,都知道严镛此法颇为稳妥。

毕竟若是先放甘宁出蜀,谁知道刘琦会不会背信弃义,依旧守死在江关之下?

己方只需要待刘琦撤兵的同时,一面放出甘宁,一面将消息送回绵竹,请刘焉裁定,如此日后即使荆州军去而复返,再在关前用刘范威胁严镛,那一切事情也将有刘焉自己承担,再与关内士兵无关了。

事情议定之后,严镛几日来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是落了下来。

连续两日都不曾睡个好觉了,今日总算是可以安枕了。

毕竟他也是快六十岁的年纪了,连续休息不好,对身体的损伤是很大的。

而江关内的诸位司马和军候在得到了确实消息之后,也是松了一口气。

这一夜,关内的将士们心中都很放松。

但是……

子时时分,天色一片漆黑,月明星稀,江上的涛涛水流声响彻两旁的峡谷,在月光照射下的江关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星空下,抬着云梯并手持沙袋的荆州士兵们,在夜色中缓缓向江关移动着。

他们小心翼翼的按着顺序向江关之地潜伏着,而身为主将的刘琦,则是坐镇后方,手持宽柄剑,认真地打量着对面的那座雄伟关隘。

少时,却见刘琦转头,看向黄忠,太史慈,魏延道:“三位校尉,此番用多久可以拿下江关?”

黄忠朗声道:“若是换成平时,以目下之势若要突破江关,恐损失甚巨,但如今,严镛以为我等与其谈判,连续在关内协议商定,三军懈怠,正是抢关良机,黄某愿以一个时辰为限,一个时辰过后,某必拿下江关门墙,已宽府君之心!”

刘琦仰头看向远处那座雄伟的关隘,深吸口气道:“去吧!火速抢关,早成大功!”

“杀!”

“杀!”

“杀!”

……

江关之内,严镛正斜靠在床榻之上,脑袋一点一点的往下耸拉着。

这几日严镛因为刘琦兵临关下,心中一直被琐事牵绊着,如今终于有了定论,他也算是有时间可以处理一下关中的军务了。

但他毕竟也是血肉之躯,几日下来劳累过甚,他也是坚持不住了。

沉睡之中,关外的喊杀之声隐隐约约的传来,将沉睡中的严镛吵的眉头微皱。

严镛起初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但很快,他就突然惊醒,猛然从床榻上起身,大步流星的冲向门外。

出了门外,遥望远处,却见东面的关隘下火光大盛,喊杀声震天,

关隘之上,此刻有很多的荆州军士兵已经攀爬上了城墙,正在与己方城墙上的守备军死战。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别部司马匆匆的跑到严镛面前,急切地对他喊道:“都尉,荆州军乘夜快速袭关,并组织用攻城撸和艨艟攻打水陆两门,眼下陆门被将士们用拱柱顶住,暂未失守,但水门乃是网状,被对方临近泼油点燃,已近半毁之势!现在不光是城头,水门处也有荆州军逆流冲杀进来了!“

严镛用手重重的一拳打在门框上,他的手因为用力过猛而受伤,鲜血直流,但看其表情,却是丝毫不以手上的伤为意。

“老夫在益州领兵多年,想不到今日居然栽在竖子手中……吴懿人呢?他人何在?”

那别部司马急忙道:“眼下三军将士都在奋力抵御荆州军士卒,却是哪里还有人顾的上他?”

严镛深深的吸了口气,然后突然喝道:“取某刀来!老夫亲自去关上与楚贼决一生死!”

……

其实,今夜的战略完全是出自于荀攸的手笔。

刘琦的本意,是一开始打算试着派人说服严镛,让其献降。

但对于说严镛出关这件事,刘琦心中并不太抱有太大的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荀攸当时给刘琦罗列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

下策,就是继续派人说服严镛,陈述以厉害,若真能得严镛归顺,则大事可定。

但很显然,之所以说是下策,就是因为说服严镛的成功率太低了。

荀攸的中策,是让刘琦派遣一名东州士入关,用刘范作为筹码威胁严镛,让他妥协开关,放甘宁出来。

如此虽然拿不下江关,却也可以成功的将甘宁从关内迎接出来,当然这条计策也是有风险的,身为一关都尉的严镛必然不会轻易答应刘琦的要求,需要多做商议筹谋,而筹谋一旦多了,就会有失败的可能性。

至于上策,就是在履行中策的途中,乘着对方以为己方确实是想跟严镛真心谈判,营救甘宁,然后措不及防,突发攻势,抢夺关隘,一举将江关和白帝城都掌握在己方的手中。

当然,上策的风险性最高,可一旦成功,不论是甘宁还是东向进入蜀中的门户,就都掌握在刘琦的手中了。

而刘琦只是略做思考之后,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上策。

兵者,凶器也!谁能保证行军打仗就一定是安全的,一点风险不冒。

能够在可控范围内,保证最大的收益,那在刘琦看来就是值得的。

江关、白帝城、甘宁……他统统都要!

……

与此同时,江关之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