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色莫斯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12章 他是个天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索科夫做梦都没想到,他在斯大林格勒的一举一动和所说的话,会被人整理成资料,秘密地送到了莫斯科。此时此刻,关于他的这些资料,就摆在了贝利亚的桌上。

这位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有点谢顶的中年人,外表看起来像一个和善的大学教授,但实际上他的名字,却能让人不寒而战。他反复地查看了有关索科夫的资料后,不禁开始沉思起来,他觉得索科夫的崛起过于神奇,不光对敌情的判断准确,而且对战机的把握也异常及时。

骤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拿起话筒贴在耳边,里面传出了波斯克列贝舍夫的声音:“贝利亚同志,请您立即到斯大林同志的办公室来开会,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两位将军已经在这里了。”

掌管内务部的贝利亚,同时还兼任国防人民委员会委员和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的职务,最近由于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的战局不利,他已经参加过很多次这样的会议了。他合上了文件夹,起身准备朝外面走。走了几步,他又停了下来,觉得应该把自己对索科夫的怀疑,向斯大林做一个详细的汇报。于是,他弯腰拿起文件夹,夹在了腋下,才快步朝外面走去。

贝利亚来到斯大林办公室时,安东诺夫正用讲解棒指着地图向众人介绍情况,坐在会议桌旁的人除了斯大林、华西列夫斯基外,还有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苏联元帅布琼尼等人在座。见到贝利亚的到来,大家都冲他微微点点头,又继续聆听安东诺夫的讲解。

贝利亚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后,开始仔细地聆听安东诺夫介绍的前线情况:“……我们在巴甫洛夫斯克到上库尔莫雅尔斯卡娅一带所建立的防线,正面宽度为530千米,纵深为120千米,兵力的配备则由第21、第62、第63、第64集团军作为第一梯队;第57、第28、第38集团军作为预备队……”

听到这里,加里宁忍不住插嘴问道:“安东诺夫将军,我想问问,既然我们有这么的集团军,为什么还挡不住德军的进攻呢?”

对于加里宁的提问,安东诺夫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向斯大林投去了询问的目光,在得到许可后,才继续说道:“我们的这些集团军很多都只是停留在书面报告上,他们有的是我们收容从哈尔科夫方向退下来的散兵,所组成的部队;有的则是临时组建的新部队,不禁缺乏训练,甚至连装备也严重不足。再加上我们仓促构筑的只是一些普通的野战工事,对进攻猛烈的德军,无法构成什么真正的威胁。”

听完安东诺夫的话,加里宁转头望向斯大林说道:“这么说来,德国人很快就会冲到了斯大林格勒的城下,而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完全做好保卫这座城市的准备。”

“没错,德国人是在不断地冲向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将烟斗放在桌上后,站起身说道:“但我相信,我们的城市保卫战们会在敌人接近城市之前,就做好所有的防御准备。”

“斯大林同志,”听到斯大林提到了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工作,贝利亚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说两句,他连忙插嘴说:“我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吗?”

别看贝利亚是国防人民委员会委员,但在这样的军事会议上,他却很少发言,今天这种反差的表现,引起了斯大林极大的兴趣。他望着贝利亚说道:“贝利亚同志,你想说什么,就尽管开口吧。”

“是这样的,斯大林同志。”贝利亚扬了扬手里的文件夹,对斯大林说道:“我刚刚接到了来自斯大林格勒的报告,从种种迹象来看,步兵第73旅旅长索科夫有些不对劲。”

“索科夫?!”斯大林在心中在这个姓氏默念了一遍,才想起贝利亚所说的人是谁,便饶有兴趣地问:“贝利亚同志,你说说,他哪里不对劲了?”

“根据资料显示,”贝利亚将文件夹放在桌上,翻开之后,拿起其中一张纸,快速地瞥了一眼上面的内容后说道:“罗科索夫斯基命令他率部到季姆地区,配合坦克集团军袭扰德军的运输线,但随着坦克集团军司令员利久科夫将军的牺牲,这道命令被取消了。

命令取消后,他并没有立即率队返回叶列茨归建,而是擅自中断了和方面军司令部的联系。等罗科索夫斯基再次和他取得联系时,他的部队已经占领了库尔斯克。”

“贝利亚同志,您说得没错。”对于贝利亚的这种说法,作为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附和道:“索科夫在袭击运输线的任务取消后,没有尊重罗科索夫斯基的命令,立即返回叶列茨。而是果断地抓住战机,去偷袭德军防御薄弱的库尔斯克,为我军在德军的防线中,获得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突出部。”

“总参谋长同志,”贝利亚放下手里的文件,侧脸望着华西列夫斯基说道:“要知道,季姆到库尔斯克的距离可不短,他是怎么知道城里的兵力薄弱,并果断地率部队去进攻呢?”

说得华西列夫斯基哑口无言之后,贝利亚又面向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根据我所掌握的情报,该部进入库尔斯克不久,他就在不同的场合宣称,德军的下一个进攻目标将是斯大林格勒。要知道,当时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正扑向高加索地区,就连我们的情报部门,都认为敌人所发起的进攻,是冲着高加索的石油而去。他又是如何清楚敌人的进攻方向呢?”

斯大林听完这番话之后,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不置可否地说:“说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